- 妈米
- 2761
- 经验值
- 2761
- 在线时间
- 103小时
- 宝宝生日
- 2008-10-4
- 注册时间
- 2011-12-23
- 帖子
- 347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864
- 精华
- 0
- UID
- 7311408
   
- 宝宝生日
- 2008-10-4
- 帖子
- 347
|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最难以接近的,而只有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
您走进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您的教育方式适合孩子吗?
您尝试过借鉴国外的教育方式吗?
中国的父母与国外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看看周围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就会明白:中国的父母仍旧使用比较陈旧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需要独立的时候仍旧溺爱,在孩子该受到批评的时候却不够重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父母和中国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哪些差异吧:
中国父母小心谨慎:
风来了,赶紧将孩子捂起来。
天冷了,赶紧加衣服,唯恐孩子冻着。
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
美国父母则不同:
抱小孩像拎着个“背包”一样。
他们纵容蹒跚学步的小孩光着脚在冰冷的海滩上拾贝壳。
鼓励孩子一只脚踏着滑板车疯跑。
千方百计让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
他们的着眼点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命的承受力。
主张张扬生命的活力。
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教出的孩子,个性和行为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美国的孩子:
总体体格健壮。
活泼开朗。
抗压性强。
独立性强。
主动性强。
中国的孩子:
相对体格瘦弱。
腼腆乖巧。
自我保护意识强。
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新时代的年轻父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把孩子捧在手心,万般呵护,换回的只是孩子的不尊敬,甚至是白眼。父母和孩子的爱为什么不能对等互换?这成了父母们不愿提及的心结,久久萦绕在心头,直至从疑惑变为心病。
其实,这正是爱泛滥的“后遗症”,太多的爱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无情。
到底该怎样塑造新的一代孩子?让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呢?我们在孩子的一生中应该始终充当“雕玉师”的角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孩子就像是一块圆润的璞玉,如果你精雕细琢,他就会成为艺术品,放射出熠熠光辉。反之,则不会成才。下面的这个调查结果希望能引起家长注意:
有关部门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上提出了5个问题:
1.你认为父母理解你吗?
2.你有苦恼和困惑会对谁讲?
3.你认为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
4.当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
5.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
多名初中生接受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令人深思。
许多学生都回答了“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你?”这一问题。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面对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都不能以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取而代之的是发火,甚至是动手打孩子。不能平心静气地与孩子坐下来共同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初一学生绫雨写道:如果我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爸爸妈妈知道了,他们肯定会阴沉着脸。这对我自尊心的杀伤力是100%!我又是女孩子,经常为此而哭鼻子。
初三学生明勋写道:我最不能容忍父母对我藐视的态度。那时候我就想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自尊心?你们以为我不想考好吗?
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觉得父母过于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孩子都盼望父母能尊重他们。在回答“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孩子们也给出了答案:
不能容忍父母太多的唠叨。
学生萱萱写道:我的父母总是把我当成还没有长大的小孩子,不管什么事,他们总要没完没了地唠叨。父母爱唠叨,其实是对我的不信任。请你们不要把说过的话重复几遍,这样我很烦。
讨厌父母私自拆开自己的个人信笺。
“我很生气,我已经长大了,父母应该尊重我的私人空间。”这个没有留名的答案不知道是哪个孩子递交上来的,从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到了愤怒。可能这个孩子的信曾被父母私自拆开过,所以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始终有一种“怨气”积蓄其中。
我和父母有“严重代沟”。
学生朗坤写道:我一旦有了苦恼和困惑,便无处可说,我只好默默地对自己说。
学生雅怡写道: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多么希望父母像我的朋友一样,劝慰我。
几乎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都对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了感激。但有不少孩子提出:只有关爱是不够的,父母对他们的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浩冉是接受调查学生中说话比较极端的一个,他愤愤地写道:“爸妈根本不了解我!我已经长大了,内心世界也逐渐变得复杂了,可他们还把我当成3岁小孩哄。他们根本不懂得‘理解’两个字的含义!我不相信任何人,不会!不会!我会把苦恼、怨恨对自己倾诉,像一块海绵般慢慢吸收掉。”
小小的孩子竟用如此愤慨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一切的成因都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去深思了。
孩子走怎样的路,都是父母引导的!不要因为自己对孩子片面的教育方式,而剥夺了我们的孩子成为“好孩子”的机会!经常和别的父母交流教育经验,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相同的年龄阶段都会经历的事情。总结教育经验,防止个人独断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引向歧途。
教育也是一门学问,父母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和积累教育经验。始终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孩子。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只要虚心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您自己就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