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80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团长编号MW11819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08-04-15 
帖子
148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8:4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f$ S8 }3 Q" d. V6 H" v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全家围着孩子转,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但是家长要冷静地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现在不让孩子做,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什么都不会做,也懒得去做,因为在他的心中,爸爸妈妈早晚会为自己安排好的。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悔之晚矣。- [7 a) u# C* d# L5 f! h! c2 z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孩子看到花儿很漂亮,他自己会努力地把小手伸出去摘那朵花,这就是孩子基本的 动手能力。
1 f0 h) n  Y8 J- M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3岁前的孩子处于行为的敏感期,家长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多让孩子动手做事。让孩子多动手可以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促进孩子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孩子多动手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懂得孝敬父母。父母应怎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呢?这个其实并不难,家长不要事事代劳,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生活中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 K+ V% f/ Z  q8 ^6 H) h
1.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理,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
/ N! O" ~* Q" p) ^# g$ Q孩子学会走路之后,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了许多,这时的孩子非常愿意做些事情。但是他们手、脚的协调能力还不完善,做起事来常常“笨手笨脚”,家长千万别因嫌孩子麻烦或碍手碍脚而剥夺孩子学习劳动的机会,家长可以耐心地、反复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跟着模仿,慢慢地就会从不熟练到熟练,最后运用自如了。可以教孩子自己逐渐学会系鞋带、脱衣服、放被褥、收拾自己的房间,洗一些简单的东西,等等。
. e7 I9 l3 E4 c3 l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特意向孩子的父母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教会孩子剥鸡蛋皮。一位妈妈在下面小声地说:“这多为难孩子啊,我家儿子还不知道鸡蛋长什么样呢!”老师觉得很奇怪,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会不知道鸡蛋什么样子呢,那位妈妈继续说:“我总怕煮鸡蛋的蛋黄会噎着孩子,到现在还一直只给他吃鸡蛋羹。”在场的老师和父母们都惊呆了。这位妈妈真的很爱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包大揽,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孩子上幼儿园了连鸡蛋的样子都没见过。这样的爱摧毁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最终将会导致孩子一事无成。
$ e! {* B4 q/ c( \8 q" J4 ^( _2. 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6 m( K% O5 E1 |2 ~, d家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也可以看做社会的缩影,家长要引导孩子多为父母做些事情,可以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筷,等等,从小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意识。8 `+ B2 I; U& W
3. 父母要善于称赞孩子! S8 r* N; Y& O4 S
当孩子努力去做了,或做得很好时,家长要立即予以称赞和鼓励,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称赞尽量不要以实物的形式,比如给孩子买玩具,买好吃的东西等,因为这样容易刺激孩子的虚荣心,时间久了,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 C) l2 m3 l! z' y: N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有机会,孩子天生是个天才,只要有足够的空间,他们就能玩出无穷的花样。父母要从传统的价值观中走出来,鼓励孩子多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想,关键是多动手,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有创意的人。

Rank: 1

宝宝生日
2011-06-01 
帖子
挺不错的。就是看了有点累。编辑应该搞好点。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0-02-10 
帖子
3124 
字写大点就好了呵呵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