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73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1-02-20 
帖子
28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9:5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宝贝晶晶仔 于 2012-3-16 16:02 编辑

     生完宝宝后,“元气大伤”的新妈妈们的确需要好好补一补。但是,补充营养也要讲究方法不能做完月子之后更加“壮实”,补得科学~补得营养!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四大原则吧!
   
   原则一、清淡少油,保证热量
  月子里卧床休息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食物应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例如黑鱼,鲫鱼,虾,黄鳝,鸽子,避免因脂肪摄入过多引起产后肥胖。为了食物容易消化,在烹调方法上多采用蒸、炖、焖、煮,不采用煎、炸的方法。有的产妇为了产后迅速恢复身材,在月子里就开始节食,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摄入的热量不足,就会影响妈妈的泌乳量,宝宝的“口粮”就得不到保证,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原则二、有荤有素,粗细搭配
  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在月子里都要改掉,每天的食物品种要丰富,荤菜素菜搭配着吃,经常吃些粗粮、杂粮,这对改善便秘有好处。竹笋、菠菜等含植物酸,会影响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麦片、麦芽、大麦茶会回奶,在月子里及整个哺乳期应避免食用。奶类及其制品含丰富的钙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婴儿佝偻病;动物内脏含丰富铁质,可以预防贫血;红色肉类、贝壳类含丰富的锌,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这些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在月子里及整个哺乳期应多吃各种有益的食物。
  
    原则三、剖宫产妈咪的饮食要求大
  从营养方面来说,剖宫产的妈咪对营养的要求比正常分娩的产妇更高。手术中的麻醉、开腹等手段,对身体本身就是一次打击,因此,剖宫产的妈咪产后恢复会比正常分娩者慢些。同时,因手术刀口的疼痛,妈咪的食欲会受到影响。
  在手术后,妈咪可先喝点萝卜汤,帮助因麻醉而停止蠕动的胃肠道保持正常运作,以肠道排气作为可以开始进食的标志。术后第一天,一般以稀粥、米粉、藕粉、果汁、鱼汤、肉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分6~8次进食。在术后第二天,妈咪可吃些稀、软、烂的半流质食物,如肉末、肝泥、鱼肉、蛋羹、烂面烂饭等,每天吃4~5次。第三天后,妈咪就可以吃普通饮食了,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天可选用主食350~400克、牛奶250~500毫升,肉类150~200克、鸡蛋2个、蔬菜水果500~1000克、植物油30克左右,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乳母和婴儿的营养充足。
  原则四、产后补钙
  (1)据我国饮食的习惯,建议产后每天喝奶至少250毫升,以补充乳汁中所需的300毫克优质钙。也可适量饮用酸奶
  (2)每天的饮食要多选用豆类或豆制品,一般来讲,摄取100克左右豆制品就可摄取到100毫克的钙。同时,多选用乳酪、海米、芝麻或芝麻酱、西兰花及羽衣甘蓝等,保证钙的摄取量至少达到800毫克。
  (3)由于食物中的钙含量不好确定,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这样,便可清楚自己是否补足了钙。
  (4)多去户外晒太阳,并做产后保健操,促进骨密度恢复,增加骨硬度。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2-04-25 
帖子
708 
学习学习  谢谢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3-04-05 
帖子
1577 
怀孕妈妈
好贴!学习啦!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2-05-24 
帖子
728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啦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2-06-06 
帖子
509 
怀孕妈妈
多谢楼主分享。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补得科学~补得营养~但是不能补成大胖子的产后月子饮食的四大原则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