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这是应单位工会要求写的一篇小文,或许语言没有那么通顺,请大家多多谅解。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写出了一点点自己的育儿经验,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宝妈们多多赐教哦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多的孩子身上自私、任性、霸道等问题暴露无遗。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网络上,我们经常听到有大人评论说某某家孩子如何不懂事,不知道心疼人或是说某某孩子上了大学后,自理能力超差等等。那么,究竟是孩子们天性自私不懂爱,还是由于我们的疏忽漠然,以及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磨灭了他们的爱心,渐渐使他们忘记了什么叫爱?我记得三字经中第一句话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幼儿一生下来就懂爱,不到1岁时,对别人的痛苦就有情感反应,别人哭他会跟着一起哭;才一两岁时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有了想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当别的小朋友哭时,知道拿着心爱的玩具去安慰……可以说,孩子是爱的天使。但是,如果我们做家长的做法是在教他们忘记别人的重要性,忽略家人的痛苦、需要,只知道自己是太阳,是家中的珍宝,那他们当然会慢慢忘记什么是爱了。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向女儿“索爱”的。 女儿属于说话比较早的孩子,因此和她“沟通”起来相对而言感觉很省心。因为工作原因女儿长期在姥姥姥爷身边生活,不免会被惯出一些小毛病。比如:当女儿和姥姥姥爷一起分享食物时,她们有时会说“我不吃,贝贝儿自己吃吧”,或者“我不爱吃,你一个人吃就可以了”,又或者假装尝尝却不真吃,这种做法是很有害处的。如果孩子多次碰上这种情况,就会对吃独食习以为常,以至于根本想不到大人也有吃的愿望或需要。于是我就在聊天时和爸爸妈妈说了自己的想法,跟她们说遇到这种情况后一定要积极品尝,并可以适时的在一些时候表扬一下她的做法加以肯定,通过这些言行可以告诉孩子:姥姥先给我吃其实是因为爱我。这之后,逐渐的我发现女儿每次吃什么东西都会主动先让身边的人一起分享了。 其实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自己本身的一个转变。 也许是因为每周周末才能回妈妈家陪女儿的缘故,女儿在我身边总是很依赖我,习惯和我撒娇、耍赖。而我,也是尽可能的满足着孩子要求。记得那次在和她游戏的过程中女儿摔倒了,作为母亲,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深深的触动,我立刻就想跑过去扶起孩子。可是转念一想,今天我在身边可以扶起她一次,那么以后呢??于是,狠下心不去管她,然后灵机一动,自己也“摔”在了地上,脸上做出痛苦的表情,并对倒在地上等我帮忙的女儿“求救”:“宝贝,妈妈不小心也摔倒了,好痛啊,你能帮帮妈妈吗?”……很开心的,让我期待的一幕出现了,女儿自己爬了起来,然后跑到我身边,用力的拉起我并扑闪着大眼睛问道:“妈妈疼吗?”“疼……”“妈妈要坚强啊,您看看我都不哭,我都自己起来了。我给您揉揉。”女儿边安慰我鼓励我边用她的小手为我揉着被“摔”痛的地方。看着如此懂事的女儿,我笑了,并拥抱着宝贝女儿对她说:“我爱你,宝贝。你爱我吗?”“我也爱妈妈。” 其实,我们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喜欢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伤痛,以为这样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幸福成长,却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让孩子理解大人的付出和不易,从而也就很难懂得大人也是需要关心、照顾和抚慰。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含蓄的,不善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自然她也就不会懂得回报我们以爱。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适时的给孩子们拥抱,并告诉她我“我爱你”,同时不失时机的向亲爱的宝贝“索爱”。 总之,只要我们教育得当,方法对症,孩子就会慢慢理解并明白,自己不仅仅要从长辈这里获得爱,也要以爱相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