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90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0-12-25 
帖子
59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0:1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 s7 Z. F* A; V! p
; r$ D1 |  U% u" y3 |% ?% k4 K! _
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在稳定、充满爱意的温馨家庭中成长的人,自然容易培养出自信、自爱、自重的性格,活出造物主造人应有的模样。但可惜的是这个时代中,家庭、婚姻同题层出不穷,家庭,这个社会中基本的结构也日益解体,更多的人从小就“心”无定所,茫茫然在一个混乱的势态中迷迷糊糊地成长,所培育出来的是一些价值观混淆、不懂自重、也不知自尊、自爱的人,对大多数人而言,生命成了一个既荒谬、又无奈的戏。6 ^% K8 v2 M8 [; q
8 L+ O) b" U, y  [* G4 w8 e' F* j5 |
在宝爸宝妈们了解亲子阅读作为家庭教育重要的一环时,对于亲子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归总,希望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现以《童书非童书》中提到的问题作为转载,分类为宝爸宝妈作解。( G) z" b! c! }5 F/ q. h, H

  b) J# n! t1 F$ Y* i1 N到底什么样的书才算是童书?
5 s# R' I' N9 Y& f; c1 P
) q' C- u7 M: k$ W2 m我们针对大人做了一些街头访问,所得的答案是:
9 b% f5 t& y, l- X" n5 X; {8 B
    童书就是大人专门为孩子写的书嘛!小猫叫,小狗跳,花花绿绿,熟熟闹闹地,不错啊!6 U0 S" x/ g5 Y2 s. k  Q
    凡是孩子看的书都可以算是童书吧?像以前没有人替孩子写书、印书,孩子还是会看西游记,知道孙悟空,我认为西游记就可以算是童书。0 p' a, {( M$ A1 Z: Q6 K* b0 |  k
    童书当然是以孩子为主角的书,内容都是小孩子的想法、语气、生活,让孩子看了有亲切感,他才能了解。
4 c7 {4 g! J; L! n    童书一定是要有教育性,譬如二十四孝、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那些故事,教导孩子做人,给他一些行为的规范。$ q6 |/ G9 M; J- x  K
    童书就是幻想的故事书呀!像白雪公主、小红帽、那种比较幼稚、骗小孩的书。
: Z$ t! M) c( R  p/ q
0 ^! ?' c: ^5 j$ g% o5 _$ @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对童书有不同的印象,你对童书的印象可能是根据你二、三十年前的经验,甚至是四、五十年前的历史,在幼儿文学的价值被看好的现代,童书也在改头换面中,我们要谈的童书不是幼稚的书(childish),童书是充满孩童气息(childlike)的书,是以孩子为中心而写的书(chi1d-centered),不但孩子喜欢看,也“适合”孩子看。给幼儿看的童书不一定有很多字,多半是图文并茂,一开始文字是给大人读的,孩子则一边听一边看图,稍长,也许会随着大人念的声音去看字,有的童书甚至没有字(wordless books),但是孩子仍能津津有味的享受阅读。
6 U- v- v" b' ?. e2 y6 F- v4 z. V* c( D9 z
小孩也会看书吗?/ B1 x( Y9 j2 `2 ~7 H
. Q: p9 P1 c) a$ |; _
上小学以前,阅读(Reading)并不是最必要的学习,但是学习去阅读(Learn to read)却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孩子并不是认字以后才开始看书的,在六岁以前——就是幼儿阶段、学龄前儿童时期——大部分孩子都有看书的经验,这些经验深深的影响到日后他对文字或是对书的态度,所以如果我们等到孩子开始认字了才要教他,就会有些手忙脚乱,就像运动员要表现得好,暖身运动很重要,有时甚至花在暖身的时间比练习的时间长,无非是让全身都预备起来,练习的效果才好,也较不会有运动伤害。
% q- f3 V) Q$ l* [! m/ P* j! [7 v3 H  B' q0 R3 b* V% J
为此之故,幼儿文学逐渐受到重视,Litrature for Young Children的信念在国外十分蓬勃,这种风气使得他们即使生活在科技发达的社会,人文素养也足够维持生活品质。反之我们就显得较轻视文学或文人,连带的我们也不太知道文学的兴趣和基本能力如何培养,一想到让幼儿接触文学,通常就是用闪示卡教认字,或教他死背三字经。, T# v$ U& I- j1 m! F" L& O
2 C" Z2 l) K9 E3 N0 Y) p
要先学习阅读,才能进入阅读,借着阅读去学习更多其他的东西(Read to learn),如果没有足够的暖身运动,提前阅读将造成孩子终身的伤害。
3 V/ b2 d- M! F- G* v  w4 n4 L9 A/ T7 ?9 W, O: w
你想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童书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看童书可以增进孩子的思考能力吗?看书增进孩子的观察力?童书可以增加孩子的分辨能力?童书可以培养孩子的分类能力?童书怎么帮助孩子培养预测能力?童书如何加强孩子的组织能力?童书可以加强孩子归纳和整理能力?
# n# o! A( p% Z6 B& _童书可以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孩子看了书会表达喜不喜欢,这是好现象吗?
4 W. Q6 \0 c  `8 T, V. k1 i8 V0 ^2 ?. Y8 B2 i) |0 E
更多关于亲子阅读的释疑将会以更贴的形式告诉各位宝爸宝妈。5 @5 t6 K  ~, [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帖子
720 
沙发一个,马克  e3 z7 n' f9 f3 b7 B2 S# L+ s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0-12-25 
帖子
59 
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学习看书?
7 g: R. ]  F! o8 g你认为孩子是怎么开始看书的?- o) U+ V5 \7 [

5 P' n5 I9 I/ P0 U8 D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从第一次认字开始?从有大人教他开始?从他第一次拿起书来开始?还是从他第一次盯着书上的字看开始?
1 Y: @4 K. P+ @8 A/ f小昀现在才一岁半,但是她已经很爱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她是怎么开始的呢?9 E) a% `2 }; m$ y& _7 ^+ s: n6 s
她不到一岁时,大部分醒着的时间都被大人抱着,大人不时跟她谈话,她慢慢听出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思。3 S& ]) c1 v- x# @
抱着她的人有时一手抱她,另一手翻书,心不在焉的应付她,她也不甘寂寞的伸手摸书,甚至学着翻的动作,只是此时她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的发展都还不太好,所以动作粗鲁。* r9 t$ n5 y8 }. ]3 X/ n
大人不想让她“蹂躏”大人书,就买了几本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小人书给她,还告诉她“这是书”,她不屑一顾,仍坚持书是印有密密麻麻的小字的东西,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是膺品。
. ]0 R/ @/ R: s- |大人把大人书高置架上,她垂手可得的是小人书,偶尔翻翻,看看图片,大人也以微笑鼓励她,还陪着她看,并随着每页不同的画面,读出不同的声音,如骑车、洗脸、跑步、刷牙。
- K( R$ L+ G/ p+ n9 s4 {一岁半的她已可以自己专心翻书、看书,还会叫大人不用吵。& u8 g3 u/ K9 D5 O* W
所以一个孩子的“读书前途”绝对不是从上学才开始培养,他对读书的兴趣、态度、向往或成就,往往在大人还没注意到时就悄悄的发展了,父母抱着她,为了哄她睡而哼些不成调的催眠曲,父母跟别人讲话的嘴型、表情、姿态、动作,甚至内容,都在他读的范围。
5 A5 X9 B4 t0 G4 n. \' f2 D
: V& q& X, q" f& i& N4 N
1 d) F2 M/ L3 {! A+ i孩子可以从书上得到什么?" {8 s, z3 f+ x7 E8 U5 }; {
书对孩子有什么用呢?
- S2 N" H$ S) S- w9 S: E- m1 m) |9 n- `  J
婴幼儿可能拿书来玩,把书当玩具,可是玩具有很多种,不一定要玩书呀!
, h& y2 q0 ^8 n* y( M- f# ^! R书可以提供孩子丰富的知识,不但使孩认识周遭熟悉的事物,甚至可以扩展到他的生活至经验外。没见过马的孩子还是可以知道有一种动物叫做马,可是不看书的孩子也可以从生活中去增加知识,生活在农庄的孩子不必从书上去认识马,他看过马,他知道马,还知道马会吃草、大便、会跑。所以书也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i: a% H8 {3 T( S. e8 W+ P) ]4 X
书可以让孩子认识字,文字是一种符号,孩子一开始看到字时只是将它当做是一个符号,一个图样,但看熟了,加上大人在旁读给他听,他就开始读字,也逐渐知道字有某些意义,文字会吸引他去读。然而生活里到处都可以见到文字,包装的袋子、盒子上都有印字,宣传广告单上有字、电视上也出现文字,街上的招牌,各种指示牌,都有字,认字不一定要从书上!3 m8 k" e- k" W  f% M, A5 i
书可以培养孩子欣赏美的能力,尤其是童书,多半印刷精美,五彩缤纷,相当漂亮,颇得孩子喜爱,有的图画书几乎称得上是艺术品,是视觉上极大的享受。但是大自然中只要你用心观看,也可以看到许多美的事物,观星望月,捕风捉雨,连小小的甲虫也是上帝独一无二的精心杰作,小草上的露珠,树枝间的蜘蛛网,都是美得令人屏息的,不是只有书上才能找到美感呀!
- z' J0 _4 ?( e6 K+ R( }书还可以培养品格,书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别人认为对的、好的,可是品格须靠生活教育,否则就成了教条,不能落实在生活中,所以品格教育光靠书也不行。
" m; |5 p# R6 t' k& \3 S书更可以纾解情绪,孩子也有情绪,却常常说不出来,只好反应在问题行为上。书可以描写书中人物的感觉,从情节的发展中、让孩子找到认同,并能面对情绪带来的某些干扰。例如《彼得的椅子》,描写彼得在妹妹诞生后心中产生的不平衡,要离家出走,后来发现原来自己长大了,于是悲剧转为喜剧。大人在心中也常有悲喜交集的滋味,你怎么面对,怎么处理,往往孩子也无形中学了,书可以辅助,但主要还是看大人的身教。
6 _6 G: D* B) X- z, p6 Z当然书还可以带来趣味,看好笑的书可以哈哈大笑,舒身心。书有休闲的功能,可以打发时间,书也是很棒的保母,“随叫随到”又任劳任怨。即使如此,电视似乎也能满足这些需求,不看书也可以找到乐趣,也可以找到别的寄托。: q, F! ]- \  y  X2 V
似乎童书的许多功能都可以以其他事物取代,但童书是其中最能帮助孩子统整生活经验及满足发展需求的,它是唯一具备上述各样功能的。孩子从童书上得到的,一定远超过你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0-12-25 
帖子
59 
爱看书的孩子是不是功课一定比别人好?
. A$ E' Z( j# u2 ^/ O0 o9 R9 j9 {" R: R
许多童书的广告都告诉你:读某些书会使你的孩子更聪明,将来在功课的竞争上抢先一步,使你不敢轻怱,以免让孩于输在起跑点上。
: z; i0 {; K0 u3 n. U6 t
& k; v5 k( _' i8 O" a根据国外许多研究,阅读能力的确跟学业成就有很高的相关,学者发现阅读能力越强的孩子比较不受限于成人的教导,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从阅读中吸收很多知识,对于正式学习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些研究的背景是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教育环境,因此阅读能力会明显的增强学业成就。0 N1 k5 w! q& m( z* f

7 P; ^: P- F( d) [! g: v但是目前我们的孩子学业成就还狭隘的限在教科书的记忆背诵上,评量通常就是考试,而考试大多有标准答案,符合标准答案的就是对,不符合的就是错,所以虽未见实证研究,却是“用膝盖想也知道”的可推测:阅读能力好的孩子不一定成绩比别人好!( D) R1 V7 Z+ \7 |$ `9 N
% g4 [& `; A" E
请不要惊慌,阅读能力好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绩就不好,只是它的相关性可能不是那么显著。在你决定提供给孩子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的时候,要有心理准备:好书给孩子的教育绝不会只反应在成绩上面!这样你才能安心的做书香的拥护者。; W+ j1 I, u8 s1 R( }
. L8 ?% Y8 O) V) `9 e3 ^2 {

% {( d' }9 @  n+ A9 _以前没什么童书,不也这样长大了,童书真的必要吗?
6 ]) Y  [% O: ]0 n- a5 p学习是人的本性及本能,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有没有人刻意教导,孩子都是无时无刻的在学习。然而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提供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以其本身的发展条件,受周围的学习对象影响,成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9 ?7 z' C3 I; R5 u
% V  w* c! C& s4 C$ q+ G' b
学习的对象有千千万,书是其一,但书是那千千万万中唯一能涵盖所有的功能的。它们不像人的善变,你任何时候去翻同一本书,它不会颠三倒四,但是人会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 s" F3 _* O, b' }* }) c9 P) ]% c) @  F
电视观众是被动的,是被牵引、被灌输的,影像稍纵即逝。不像书,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按自己的速度去体会、去玩味。读者是主动的,是书的诠释者,是有尊严的角色。
( D: {+ u% H! y$ F8 \! \+ a% g% {9 f1 e( w3 H$ {0 c
书让孩子不受空间及时间的距离限制,他刚刚读完历史故事,马上就可以进入科幻世界:他可以读完林肯的故事,又立刻和小惠去逛街:他可以假装自己是小老鼠,不久又摇身一变,变为毛毛虫。孩子可以在书中来去自如,悠游自在。像这样的好朋友多几个不是会更好吗?
2 C% u$ T2 G7 m7 g/ J" W
# t) S% g& ?# e: A% r; h6 P# q$ ~* y4 d( T( e3 @
什么环境会使孩子喜欢阅读?
) m% u, |# \% C0 \% O' q- K9 j: \3 K  |7 z! Y  @" V- T
家庭是大部分孩子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大部分孩子出生后接触最多的人,这么特殊的关系,使得父母在教育者的角色上责无旁贷,而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教育环境也是每位父母亲的心愿。4 Q' S" I% N% Z) Z$ _! B
& d( S( q, J4 h5 o8 [4 _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根强壮就不怕风吹雨打,可是根通常是看不见的,我们怎么知道根长得好不好?我们通常可以从“地上物”看出根是否健康。所以一株茂盛的树艳绝不会有腐烂的根,而一株垂死的树通常就告诉我们:根有了问题!4 T3 L7 d2 v& p' i( r$ y& Q6 V# F
2 \; u* D9 j9 Z/ ~) b
当我们为社会现象而忧心,为学校教育而失望,是不是也想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也许正缺少某些养分而显得营养不良了?1 A* D5 g5 w- e/ q
( @  B+ E. j! _$ U
我们相信好书——包括好的童书——是家庭教育最好的食物,因为它们合有幸福家庭所必需的养分,如爱、温馨、幽默、喜乐等等。家庭教育是双向的互动过程,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家庭里互相教导、互相学习,书是很好的媒介(media),藉着看书、读书,全家人可以彼此分享,共同讨论,经过这样的过程,自然的增加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8 Y( `: O( r! w7 ~8 _; u1 ~6 ?+ N! n8 u- Z, @9 I4 r8 _
例如阿诺洛贝尔(Arhold Lobel)的《青蛙与蟾蜍》,即使是小一点的孩子也能从父母说故事给他听的过程中享受书中乐趣。书中的主角是一只自以为是的青蛙,和一只较神经质的蟾蜍,由他们这对活宝发展出一系列的短故事,十分逗趣。大人在念给孩子听时,不太可能严肃得起来,声音必定是愉悦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份欢欣。此外,读者可能也能体会到青蛙和蟾蜍如何互相关心,虽然方法很笨拙,却因友善而能互相接纳,连弱点都显得可爱,让孩子在这些小故事中得到安心,原来人不必那么完美,虽然自己有小毛病,父母也仍是爱他的。
% E" N$ g$ ?' T4 h: t2 f充满书香的家庭是最好的教育环境,没有人此你更适合和孩子一起走进童书的世界,享受阅读的人生。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0-12-25 
帖子
59 
父母也需要看童书?
  A  P6 r$ Y; D. ]$ N. e% o' @; L3 r# g; c
有的父母有好吃的东西会舍不得吃,要留给孩子吃,但是书不像食物,你吃光了别人就没得吃,所以你千万不要舍不得看。
' }4 r2 y  C8 R8 m& S" y6 j5 q; Z% g- N也不必把看书当成是为儿女作的奉献牺牲,为了鼓励孩子读,不得已只好“牺牲形象”,强迫自己做做样子,这种态度虽值得感佩,但我只怕有一天你越想越不甘心,而孩子又没你期盼的那么上道,你会受不了那份刻苦而加怨于孩子,也许不至于焚书坑子,但前功尽弃也够伤心的了。. C& a0 V0 A. F7 d
偶尔有机会翻翻现在的童书,你会忍不住想:“现在的孩子真好命,有这么好的童书看!”有的父母在看到雨后春笋般的童书上市,竟然惋惜着前面的孩子生早了,满怀信心地再生一个“童书宝宝”,免得这个家未能享受到这么好的童书。
8 U/ \0 F/ Z+ M! q1 Y! v: I好的童书的标准之一就是老少咸宜,不同年龄的人看了会得到不同的乐趣或启示。最聪明的大人是为自己买童书,跟孩子分享!你自己先喜欢看,沉浸在童书天地,孩子就会不自觉的跟进去,先沾几滴溅出来的水花,再跳下去泡个痛快,所以父母真是活生生的阅读环境,当你忙你累的时候,更需要借童书来让自己保持年轻。9 y$ o! g. f; r- l1 ~
- B6 D% H  o5 P/ y& Z+ F# X
童书不是专为孩子写的吗?为什么也适合大人看呢?' x4 h  k7 r$ l$ T! F) `8 Z. f

' \8 ^. F7 d1 U- r0 {童书,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儿童看的书”,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儿童就是小孩子,跟大人是不同“族”的。小孩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所以一旦长大成人,就不再像小孩子了,这样的二分法使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站在对立的态度,这种“我们大人如何如何,你们小孩如何如何”的心态,使得大人一直高高在上的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孩子,试着去了解孩子,然而很多时候并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 A6 F: ~/ o9 S1 o6 H0 t* U的确,成长意味着转变,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不懂到懂,我们每天都经历变化的遇程,但是不管一倜人再怎么长大,怎么成熟,他都有一个部分永远不长大,我们称这个部分为“童心”,而童书可以滋养大人的童心!' n' L8 B/ Q/ @" S  E( ~3 u
童心使得每个人都有柔软的一面,即使是道貌岸然的人,也有逗趣的时候:坚强能干的人,也有撒娇的时候:端庄正直的人,也有调皮的时候。这个内心中的孩子,使我们的人生不致太乏味、太严肃,或是太无情。7 E+ p. G4 o0 o  D0 Q7 n
有的人较幸运,一直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时滋养这个心灵深处的小孩,使得童心未泯,因此即使他是个有思想有能力而成熟的大人,仍能不失天真和乐观,和这种的人接触很舒服,因为他有赤子之心。9 y( T; s+ z6 P$ S( Z# s$ X9 P
也有的人在重重礼教的束缚下,把心中的那个小孩层层包裹起来,日子一久,不但别人感觉不到他的童心,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它还在不在,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不少,我们尊之为“老成持重”,甚至误以为每个正常人都应该这样。
. Q% ?2 L- m- q& |$ g6 y圣经上说:“人若不回转像小孩,断不能进天国。”如果童心窒息了,人就快乐不起来,而童书就像一片青草地,让童心能苏醒并徜徉其上,不论世事多变,你的童心都将一直伴着你,而因着你的孩子,你可以享受小时候没能看到的好童书,理直气壮的再过一次童年,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 Z; y" X, L% x5 v* J% u我们多么愿意,多么盼望,见到更多享受阅读乐趣的父母跟孩子共同进入童书的世界,让心灵在那儿会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亲子阅读中常遇的一些问题?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