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25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0-01-09 
帖子
1779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1:0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专家告诉您,音乐能改变孩子的心智模式



我们可能知道,艺术对于宝宝的好处,诸如陶冶情操,增长技能。对于个人的文化能力和气质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爱乐早期教育专家发现,其实音乐能改变孩子的心智模式,让您的孩子与众不同!



早期教育研究发现,宝宝的大脑在婴幼儿时期具有超强的学习潜力,音乐教育会改变孩子的心智模式,让其更快乐、健康。“音乐细胞”的培养有助于形象思维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莫扎特效应”。音乐为什么能够改变心智模式呢呢?
   “莫扎特效应”的效果来自于多项研究,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鲁斯切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改善人体的计算和空间感知能力,在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就连老鼠都能在迷宫游戏中得高分。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作“莫扎特效应”。
  美国音乐人、教师、畅销书《莫扎特效应》一书的作者唐·坎贝尔指出,从乐理上说,“莫扎特效应”的科学依据,是莫扎特的音乐具有使人身心平衡的因素:音乐结构完善、音区适中、乐句对称等,而且莫扎特的音乐节奏与人类大脑的一些节奏周期相符。
  后来有学者指出,具备上述特点的音乐并非只有莫扎特的音乐作品,适合婴幼儿心智发育的音乐还有很多,比如巴洛克时期的许多杰出音乐家,如巴赫、维瓦尔第、勃拉姆斯等的作品都是宝宝宝贵的精神食粮。
  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大脑具有最大的学习潜力,它的活跃程度是成人的两倍,坎贝尔认为音乐教育会让宝宝更快乐、更健康、注意力更集中。音乐应成为宝宝精神上的主食,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零嘴。
  研究表明,与生理因素一样,精神心理因素同样存在着遗传复制的“印刻效应”,“心灵基因”对人生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生理基因。所幸的是“心灵基因”可以通过后天的影响而改变,这种改变(优化)进行得越早,越有利于引导未来的人生和命运。无疑,音乐的熏陶是优化“心灵基因”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爱乐早期教育专家指出,欣赏音乐是一种运用大脑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音乐美感靠右脑体验,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靠左脑完成。左右脑同步协调运行,对宝宝心智的发育意义重大。长期音乐陪伴可以有效地激活宝宝的右脑,避免其成年后形成语言逻辑思维占绝对优势的“左脑型”思维的弊端。音乐所带来的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体验是其他活动形式远远不及的。音乐可以极大丰富宝宝的心灵世界,为其认识和把握感情因素,实现内心和谐和人际协调打下基础。事实表明,长期浸淫于音乐氛围中的宝宝往往表现得温文尔雅、气质不凡,且容易与人相处。
      音乐治疗学认为,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从失衡和紊乱中恢复常态,对心理、行为偏差起到某种矫治作用。当和谐的音乐充满内心时,来自外界(包括家庭内部)的不良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和抵消,从而保护宝宝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在孩子这个重要阶段,让他们多接触一些音乐门类,相对旋律优美舒缓的作品更是和欣赏。当然还是应该是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也可以是欢快的音乐。
爱乐早期教育专家告诉家长,孩子的心智也会随着音乐出现无限可能!所以我们怀着满心欢喜!期待着他们的成长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专家告诉您,音乐能改变孩子的心智模式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