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学堂,第一堂课,老师教我们咿咿呀呀的念:a,o,e……人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从这几个字母开始,然后是字,然后进入简单的文章学习情感的表达:《咕咚》、《吃水不忘挖井人》等深深刻入记忆,伴随我们成长.那时每次的阅读,我们的小手指都在书本上慢慢移动,用指尖指引我们当时还不是特别灵巧的视线,定格所指,通过眼睛强化认识。 后来,我们长大了,随着身体各个器官和部位都能被灵活调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渐渐遭遗忘、摒弃。甚至偶尔怀念似的使用一次被家长发现都会遭遇硬生生的制止。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方法只有在入学后一段时间用,长大了就不应该用来。至于具体为什么不应该?这种方法的错误性在哪?家长说不出来,也不做考究。 那么它到底该不该被抹杀?被误解呢? 既然是误解,那当然我们该为“指尖阅读”正身。其实借助手指移动带动视线的方式,是阅读最为原始、自然和有效的方式。有始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在阅读的时候,人视线移动的路径是较为平缓的类直线,但在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著写的《超级快速阅读》这本书中就讲到,阅读的时候,人们若想看清楚某一个字,首先眼睛会定格在这个字上,阅读下一个字的时候,视线先在两字间移动、捕捉下一个字、再次定格。就这样,人在阅读的时候视线移动的轨迹应该是点和弧线两者的不断交替形成的图案,而并非直线。这种视线的跳跃方式和需进行再一次捕捉,依赖于眼睛不断去寻找新目标。这不但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在移动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出神和其他无关的事物闯进自己的视线中,干扰了对信息的提取。但若借助指尖的牵引,既能省去找寻目标的时间,同时眼睛总是盯在指尖出,精神高度集中,还能避免走神。 也许,很多家长认为,指尖阅读发不可取之处在于:小手笨拙,手指移动的速度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当然,幼小的宝宝肢体灵活性没有成年人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灵活性不断增强,只要加快手指移动的速度,再加上一些以“语义单元”为基础的阅读训练,不仅不会影响阅读速度,反而还能大大降低孩子在阅读上耗费的时间,养成快速阅读的方法。这在学业上能增加宝宝的学习竞争力,在工作后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减小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一种良好的阅读方式影响宝宝一生,和乐而不为呢? 所以,如果从小让宝宝用手指辅助阅读,同时根据年龄不断提升速度,再辅之一些训练技巧,爸爸妈妈就能为宝宝在成长的路上争取到更多学习的时间。如果让一些社会上存在的偏见和误解而错误的制止宝宝一些良好的习惯,抹杀上天赋予宝宝的自然优势,那么,宝宝在成长的路上,包括未来的每一步,或许都在为这些错误的决定做弥补。 所以,正确认识宝宝成长中的每一步,为宝宝选择正确的道路很重要。在宝宝小的时候我们付出多少,他/她长大了就有多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