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uqiao 于 2013-10-14 09:57 编辑
3 c2 ]; W6 V, W4 X$ U0 R$ `2 s7 ~
关于早教问题,果妈纠结了很久了,但是从来都是只心动不行动,为什么呢? 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没有想好的事情,没有看清楚的事情,没有弄明白的事情,贸然付诸实施是对孩子的另一种不负责任。 现在言归正传,说说早教问题。 : I: I4 d: c; B% R
早教作为当代人一个很时尚的谈资,正在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的占领着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孩子成才,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甚至没有一个人不想在这个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国度占尽先机,但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在你眼里教育究竟是什么?他在教育家的眼里是什么?在企业家(商人)的眼里又是什么? 很明显在教育家的眼里,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注意,我特指教育家,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企业家的眼里,教育就是市场,就是利润!那么说到底最不好回答的就是在我们孩子家长的眼里教育究竟是什么?
; O8 E- J, W3 p4 c$ v; n: A- E+ P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太了解教育的本质,也只能关注到教育家传递出来的浅层次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层次的内涵和理论依托仅限于断章取义或者浅层次的理解。那么好了,这个理念被企业家用以宣传之后效应自然就扩大了,利益也随之越滚越大,企业有了良性循环,而我们的孩子得到了什么呢,谁能明确的把他量化出来。没有人!
% {' m) j" c( ?( v; u" f0 e 我个人也认为“早教”应该是比“幼教”更注重启蒙教育。由此引申出来早教应该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
& H2 ]- d. ?1 C2 p, z' n 我看到了很多“中国特色”的早教现象: 教识字、教数数、教英语、教音乐、教跳舞,甚至我们邻居把屋里所有能贴东西的墙面上都贴上了“古诗、数字和口诀”,但是他儿子根本连看都不看一眼的。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想,你贴上了,你教了吗?你教了,教会了吗?孩子愿意学吗?学完了不巩固不就忘记了吗?那到孩子上学的时候还能记得多少呢?…… 我也经常听到快上幼儿园的家长向幼儿园的家长打听XX幼儿园的情况,当然我也是打听者大军中一员。有的说这个幼儿园好,孩子可以学很多知识;有的说那个幼儿园好,孩子活动的场地很大,孩子小,还是应该多一些活动!…… ! n; m, ^! d. h0 [( v2 E& n+ b
每每看到这些,听到这些就都会在内心做出一个选择,同时为这个选择而纠结!不学吧,怕落后,学吧,孩子太辛苦!狠狠心,还是学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的动机是如此的纯净,但是恰恰因为纯净,让很多孩子失去了本该很快乐的、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嬉戏的时间和父母一起的亲子时光!我为此感到痛心,而且无奈! . i1 t5 L0 W! t( u% R3 h
我想问问对以追求知识和能力的父母:大人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要不要在这个阶段全部教给孩子?甚至包括大人不具备的能力,也请人教给孩子? 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怎么回答。那么请不要擅自为孩子们做主,让孩子做你的圆梦人!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适度和寓教于乐! * N) d. q7 N# Q) S
我想问问爱跟风的父母:人家的孩子学了,我家的孩子就也要学吗?这个问题更好回答:你家孩子学的,他家孩子都学了吗?一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唉,何必这样呢?
# R# N5 E4 K/ L. `2 K# X 我个人更觉得早期教育一定应该是教育家和企业家都在寻求的一种方式“亲子”教育。 你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去上亲子课、亲子班,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父母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和发展。孩子今天开始吃辅食了,真高兴!孩子长高了,都能自己开门了!孩子会主动认错,说对不起了!今天下班回家,孩子给端来了一杯水!今天孩子会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了!…… 用心的感悟孩子每一个变化,用心体会亲子时刻,收获更多的亲子故事和感情比什么都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和孩子形成了可发展的亲子关系,那么早期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 S) q5 Q# q7 g6 G
我是这样理解早期教育的,早教就是应该在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参与,周围的人一起做,而不是舍本逐末的为报哪个亲子班纠结! 不到之处,欢迎拍砖!
& A8 F: Y! c8 Y'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