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91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奕奕

一年级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08-05-12 
帖子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18:3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三心二意”≠不专注
9 X$ e" n) ]/ k; L  Y( ^8 X- t  g: @( {& F" W. i" Z" ?! [  [1 z
  这是个很奇怪的不等式。相信每个看到这个不等式的爸爸妈妈都会在心里打个大大的“?”。按理说,这二者之间应该画上等号才对呀!不过对小孩子来说,这个等式确实不成立,因为他们天生就有一种神奇的本能,那就是一心多用,也就是同时关注好几件事情。这也是他们常常表现得“三心二意”的根本原因。越小的孩子,一心多用的本领越大。孩子之所以具备这样一种本能,跟他们吸收外界信息的方式有关。事实上,只要他置身于某个环境,他的各大感官及心灵便都处于开启状态,于是,来自环境的一切刺激——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嗅觉的、情绪的……他全都无条件在接收。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总在跟孩子强调要专注、专注、再专注,他才不得不忽略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这个不被我们所知、所重视的本能就逐渐被遏制了。更糟糕的是,因为不了解孩子有这样一个本能,我们还可能误解他,想当然地给他贴上不专注的标签,给孩子额外施加压力。: a) Y& t- N, P+ Y8 S8 N' w" u

. w) G/ i2 P3 ?. v  看《动物世界》等节目就会发现,一心多用是哺乳动物普遍具有的一种本能。不管他们是在嬉戏打闹还是进食,但凡有天敌来袭,它们总能及时发现,虽然不一定能及时逃脱。我想,这也是人类远祖出于生存需要必备的一种本能,最终通过基因遗传了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需要同时应对好几件事情的时候,会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在应激状态下,我们的各种感官会变得极其敏锐,一心多用的本能就可能被激发。这就说明,这种本能只是被压抑了。* _! q$ q& w; U9 r6 x

+ g) U. a3 ?( F8 B  W  最早意识到孩子具有一心多用的本能,是在琛琛1岁半的时候。一天早上,婆婆在看电视。琛琛起床后要求听录音机放歌谣。看到小孙子要听歌谣,婆婆很自觉就把电视机关了。没想到,琛琛不干了,非要把电视机再打开。我以为他要看电视,就把录音机给关了。可是,小家伙又不干了,非要把录音机也打开。跟他确认后,我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同时开着录音机和电视机。而与此同时,他面前摆着玩具,正玩得很投入。过了一会儿,趁他不注意,我悄悄关掉了电视机。他立刻意识到,并且不高兴地大声嚷嚷起来。当然,悄悄关掉录音机,一样会引来他的抗议声。这倒是一件新鲜事!莫非他能同时关注这两种声音?出于好奇,我很想考察一下,他是否真的能够完美地兼顾这三件事。安安静静待了一会儿,我突然问他:“刚才电视机里说什么了?”他告诉我,说了什么什么。我又问:“那刚才录音机里唱什么儿歌了?”他又告诉我,他听到了哪首儿歌。分毫不差呀!7 t$ D. [. z! n* ]6 o
; l' y8 C% I+ {! y* k
  这个发现令我深受鼓舞。他这种一心多用的能力是环境所致,还是一种本能呢?当年我家房子小,家里人多,相对比较嘈杂。琛琛从一出生就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即便他入睡的时候,大人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没有刻意给他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他听录音机,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是如此。难道是这种不完美的环境反而练就了他这种特殊的能力?我无法确定。自从发现琛琛这个特殊的本领之后,我开始关注更多的孩子。结果发现了更多的案例。林怡育儿会所开办后,我更是惊讶地发现——琛琛不是特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现出一心多用的本能。
3 U$ \9 q6 `: m4 h: A2 ?& D6 P* M
  记得有个刚刚3岁的小会员,第一次来会所上课的时候,他从头到尾都在跑来跑去,显得很兴奋。看到孩子对课程完全没有关注,妈妈当时很纠结。不过,庆幸的是,妈妈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去管制孩子,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观看。第二天,我收到这位妈妈发来的邮件。她在邮件中特别诧异地告知我这样一件事:这个孩子回家后召集全家上课,他当小老师,其他人当小朋友,小家伙居然把那堂课的各个环节全部呈现了出来。
: b) x  F  G+ C$ t
, F$ n9 y; D. X5 y4 ~6 A  发生在全日制班孩子身上的类似故事就更多了。小男孩思淼最喜欢玩开公共汽车的游戏,每天手里抓两块积木比划开门关门。上课时,他常常在教室里溜达,但是课程内容,他可一点儿都没少吸收。小男孩畅畅刚入班的时候,从来不参与课程,也不跟小朋友玩儿,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开车、射击等游戏中,但是,环境中发生的一切全在他的监控之下。无意中跟他聊起,他总是了若指掌……
' v( V% j  x  v; K( N! O6 C
/ e* w0 N: [4 b  近几年,国外也有研究证实了孩子具有一心多用的本能。如果我们强求他“专注”于一件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违背孩子成长需求的做法。
5 v) {% ]- }2 N) N& k# |! x/ n' b( B6 A. M( C/ }
  我相信,大多数妈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孩子要求我们给他读书,但是,我们刚给他读了一两页,他就跑一边玩玩具去了。于是,我们认为他没有关注,很无奈地停了下来。奇怪的是,当发现我们停下来之后,孩子往往会跑回来要求我们继续读。如此反复,仿佛专为了折磨我们。不了解孩子可以一心多用的妈妈就会为孩子的这个行为抓狂,或逼迫他安安静静待在身边听,或无视他的要求,不再给他读书,以此来惩罚他的“不专心”。如果了解了孩子的这个特点,我们就无须在意他是否在身边看着书听我们讲,只要他有需求,我们尽管自顾自继续讲下去就好了。如果不确定他是否在听,可以暂时停顿一下,看看他的反应再继续。不仅如此,在孩子玩玩具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时不时给他放点背景音乐,或者外语、古诗词等音频材料,通过这些给予他听觉刺激。当然,也不能走极端,因为孩子可以一心多用就拼命给他多方位的刺激,甚至给他提供一个非常嘈杂的环境。相反,我们一定要观察孩子,看他的反应。当有迹象表明,孩子不想要这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收手。把握度很重要,一切都要以孩子的反应为准绳,随时调整。
- g5 w% m/ x8 C& _5 b4 e4 H; ^" B: `* q2 b7 b' D' y" Q3 Q2 ~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爸爸妈妈会感到疑惑:如果不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他将来会不会变得“不专注”呢?实际上,“专注”与否首先是受我们的意志支配的,跟人类这种一心多用的本能不抵触。如果习惯了在一个相对嘈杂的环境里游戏,孩子排除干扰的能力会发展得更好。这一点,我从琛琛的身上看到了明显的效果。相反,假定我们从孩子一出生就给他营造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那么,他习惯了这样一个环境,一旦环境变得稍微嘈杂点,他就会受不了。
5 y0 i4 Q3 `- Z0 g2 [0 f, C3 L8 w0 [! G/ E- J
  虽然孩子有一心多用的本能,但是,当他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的时候,他一样可以自如地屏蔽掉其他信息。这算是孩子的又一个本能。当然,这样的情形一般发生在他内心有足够安全感(比如,我们陪伴在他身边,他觉得很安心,或者在一个他非常熟悉的环境,他很清楚这个环境不会带给他任何伤害)的时候。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玩某个游戏或玩具,玩得很入神,即便我们去喊他,他也跟没听到一样。当孩子听不到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同样会很恼火,以为他“不乖”,无视了我们的“权威”。这种评判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他确实没有“听到”,除了他正在关注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被他屏蔽掉了。了解了孩子这个特点,再遇到类似情形的时候,如果不需要打扰他,我们最好三缄其口,给他一个专注做事情的机会。如果需要打断他,那就走过去,搂着他的小肩膀,看着他的眼睛,温和地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边喊,越喊声线越高,火气越大,直至最终爆发。

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2013-02-02 
帖子
13 
本帖最后由 球迷女孩 于 2015-8-28 17:34 编辑 6 V5 Y3 @6 j/ B# Y5 l2 T# P) A
( I6 _/ F2 e1 e' G
温和地提醒他注意" A( _# G) i" c, v% V% ?
重拾美丽、健康——淡斑、减肥、护胸 >>绮沐阁 (百度搜索)8 k( g% s& ]9 S' C" ~( Q. ]' n/ m

Rank: 4

宝宝生日
2013-5-6 
帖子
47 
小学生
赞一个。。

Rank: 6Rank: 6

宝宝生日
2010-05-16 
帖子
36 
专注力培养有很多方法,网上有很多方法,现在也有儿童专注力培训班,也可以给孩子报个班学习。

Rank: 4

宝宝生日
2010-06-10 
帖子
57 
小学生
收藏了,闺女专注力差一点

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帖子
10 
需要集中注意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让宝宝学会专注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