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流行表扬孩子,有意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于是,我也不能免俗,于是经常对宝宝说“宝宝好棒,宝宝好聪明”。只要是有意于宝宝的,我都乐此不疲的尝试。 可是今天看了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让我知道表扬孩子只是说“好棒,好聪明”,是够的,也是不对的。书中说,经常这样夸奖,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的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能力及不受外界影响的品质没有帮组。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每次大便完,妈妈都会夸奖“你好棒”,在上了幼儿园后,就不愿意上厕所了,原来幼儿园的老师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夸奖,宝宝就不乐意拉便便了。其实幼儿园只是一个开始,再大点,上小学、中学、至到大学,接触的人和事会越来越多,不会身边所有的人都会像家里人那样,时常把表扬挂在嘴边的。 那是不是说就不鼓励了呢?当然也不是,只是父母在夸奖时要注意方法,更多的是要鼓励宝宝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夸奖品行和人格。这样宝宝就知道努力会受到大家的喜欢,于是,以后更加努力。称赞宝宝时,一方面要注意我们对宝宝说的话,还要注意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在心里跟自己说的话。也就是说夸奖不能太言过其词,有个例子,说有个宝宝玩游戏过了三关,爸爸就称赞“宝宝过了三关了,协调性真好,太厉害了,像专业级的玩家”,宝宝听了后,就不玩了。为什么呢?因为宝宝听了后对自己说“爸爸说我是专业级的,其实我是侥幸才过关的。如果我再来一次,可能两关都过不了”。所以在夸奖宝宝时,应该就事情做描述,而不是给宝宝的性格或者人格做表扬。 下面,载抄了一些书中的原话,和大家分享: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精神药物的施用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hy:事实上现在很多家长都是一味的只是夸奖孩子“聪明或者很棒”) 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学会称赞的步骤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在心里跟自己说的话。 我们的话应该明确表明我们很喜欢、很欣赏他们的努力、帮助、工作、体谅、创造或者成就。我们的话应该让孩子能对自己的品格有一个现实的看法。我们的话应该像一块有魔法的帆布,这块布虽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能让他们给自己画一幅正面的画像。 八岁的肯尼帮他父亲修补地下室,期间他搬动了一件很重的家具: 父亲:工作台很重,搬起来很吃力。 肯尼(骄傲地):但是我搬动了。 父亲:那需要很大力气。 肯尼(弯起胳膊显示出他的肌肉):我很强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