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6474
- 经验值
- 16549
- 在线时间
- 552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0-06-13
- 注册时间
- 2011-3-18
- 帖子
- 5087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6549
- 精华
- 1
- UID
- 5726552
     
- 宝宝生日
- 2010-06-13
- 帖子
- 5087
|
应注意补充维生素 铅接触人群常有维生素缺乏,膳食调配时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C较为重要。铅可促进维生素C的消耗,使维生素C失去生理作用,故长期接触铅可引起体内维生素C的缺乏,甚至出现齿龈出血等症状。适量补充维生素C,不仅可补足铅造成的维生素C耗损,减缓铅中毒症状,维生素C还可在肠道与铅结合成溶解度较低的抗坏血酸铅盐,降低铅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还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保护巯基酶,参与解毒过程,促进铅的排出。适量补充维生素E可以拮抗铅引起的过氧化作用,补充维生素D则可通过对钙磷的调节来影响铅的吸收和沉积。补充维生素B1、B2、B6、B12和叶酸等,对于改善症状和促进生理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效果。其中维生素B1疗效尤为明显。
多摄入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铁、锌、铜、镁、硒、锗等均可与铅相互作用,减弱铅的毒性。缺铁时铅的吸收增加,软组织和骨骼内铅含量增高。低铜饮食可增加铅的吸收,增强铅的毒性。锌可影响铅的蓄积和毒性作用,增加锌的供给,可使组织中铅含量降低,减轻铅中毒的严重程度。近年来的研究还显示,有机硒和有机锗对铅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多糖类等大分子 果胶、海藻酸和膳食纤维等多糖类大分子物质,其糖链上丰富的游离-OH和-COOH基团可与铅络合,形成难以吸收的凝胶,有效地阻止铅在胃肠道的吸收,起到促进排铅的作用。
很多天然食物都具有一定的防铅和祛铅功能。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与铅结合形成不溶物,所含的钙可阻止铅的吸收。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铅形成可溶性复合物随尿排出。海带中的碘质和海藻酸能促进铅的排出。大蒜和洋葱头中的硫化物能化解铅的毒性作用。沙棘、刺梨和猕猴桃中富含维生素C,可阻止铅吸收、降低铅毒性。食物中还有许多种能够与铅螯合的成分,如植酸、磷脂、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和多聚氨基酸等,一些无机阴离子或酸根如碘离子、磷酸根离子、钼酸根离子等都能与铅结合,促使其从大便中排出。这些营养素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因此,铅接触人群应多摄入水果蔬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