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59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佳倍爱

三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2-06-02 
帖子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0:2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1.可疑妊娠不及时去检查 
 不少孕妇在开始出现某些早孕反应时不以为然,既不及时告诉家里亲人,更不主动去医院检查,一拖就是一、两个月。 
 这样,确定妊娠时,大多已是妊娠三个多月了,已昏过了引起畸胎和容易造成流产的危险时期,忽视了早孕保健,对母子健康极为不利,甚至可导致严重后果。

2.确定妊娠后,不按期进行产前检查 
 目前,尚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更多)孕妇出于羞怯或嫌麻烦等原因,不进行或不按期进行产前检查,这就不能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及胎位、胎儿异常,是造成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孕期滥用药物 
 孕期,尤其是早孕阶段,不经医嘱自己滥用药,特别是某些抗生素、激素、止痛药和镇静安眠药等,这是引起畸胎的重要因素。

4.有病不用药,怕影响胎儿 
 孕期不可滥用药,但并非是不用药,大多数药对胎儿还是安全的,所以孕期患病还是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切不可“忌药讳医”。

5.不注意防治风疹等病毒感染 
 风疹、肝炎、巨细胞病毒可严重损害胚胎组织、引起畸胎、流产。因此,孕妇不可忽视上述病毒感染,应积极预防,一经发现患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应立即就医,认真治疗,不可大意。风疹病毒是导致畸胎的头号杀手。


7.嗜烟、酒 
 孕妇大量吸烟或酗酒,可致畸胎。因此,孕期应戒烟酒。


8.不当的节食 
 有些孕妇担心自己分娩后变胖,失去“体型美”,孕期不敢多吃或不吃肉、蛋等营养品,有的甚至比平时吃得还少。这就不能满足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对胎儿后天也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9.营养“过度”  
 也有一些孕妇片面地认为吃得越好,营养越丰富,对胎儿越有利。所以孕期对饮食采取“多多益善”和“见好就吃”的态度,结果造成体重增加过快,容易引起“巨大胎儿”,不仅给分娩造成困难,也是产后发胖的原因之一。


10.对丈夫过度依赖或苛求丈夫 
 少数孕妇对妊娠认识不清,怕字当头,什么也不做,家务完全让丈夫做,并苛求丈夫对自己百依百顺。这种过度依赖使孕妇活动量大减,心理上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健康有害无益,容易导致身心脆弱、甚至成为难产的重要因素。


11.完全禁欲,冷落丈夫 
 少数孕妇误以为整个孕期都不能进行性生活,因而禁欲,对丈夫的性要求一律拒绝,因而冷落丈夫,久之势必损害夫妻感情。早孕阶段应节制性生活,妊娠晚期应禁止性生活。即使在不该过性生活时,丈夫提出性要求,也不应冷言恶语,采取冷漠的态度,而是耐心说服丈夫并采取非**等方式与丈夫亲近,不可冷落了丈夫。


12.不节制性生活 
 妊娠早期及晚期不节制性生活,常是引起流产、早产、宫内感染的诱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2-12-30 
帖子
232 
这些都记下来注意了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3-01-11 
帖子
161 
怀孕妈妈
恩很多事情孕妇容易忘呢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2-07-06 
帖子
1647 
我没节食不过开始的时候吃不下,还总吐,所以10周到16周都没长分量
团长编号MW11209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null 
帖子
4482 
怀孕妈妈
回复 阎亚琨 的帖子

这个要顶!
承承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2-06-28 
帖子
240 
回复 阎亚琨 的帖子

我有个同事就是感冒上火,坚持了2周了一直不吃药,最后实在扛不住了去医院看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细数准妈妈最易犯的小错误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