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85
- 经验值
- 85
- 在线时间
- 20小时
- 宝宝生日
-
- 注册时间
- 2013-3-9
- 帖子
- 10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03
- 精华
- 0
- UID
- 9363152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0
|
早教对很多宝妈来说已不陌生,到底早教有什么意义?早教需遵循哪些原则?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的早教又有哪些误区?宝妈们要仔细看下下面的文章哟,看完后不要忘记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哈,就当是对我的支持哟,感谢!
2 M, A9 Q0 O3 _4 E& ]* u# `! w6 @7 V1 I( n( v4 y
+ ~+ l$ Q; @9 s) U( I& ]+ p) A9 b
早教的意义
' a: g3 C" E' ~* y1 X1 \& W3 Y
6 R& R- ^: ]- O, O0 b) g% d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 x F4 Q# F6 { _3 X
7 R1 ~: u0 [7 {$ T7 I1 I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0 B. A( @, J7 B3 Y, ]
2 N: m. ]1 X$ D2 s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h; j; i1 J4 @1 B" l/ f {: x
, N5 Z& J; O' M/ c/ H0 G
早教原则! R* y8 P2 g2 ?; f5 w; c
1 J4 C' ^6 M1 \# X/ F% I
兴趣原则( K& ?& K6 O# m1 I- {, n
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3 u2 _- Z( w$ k
0 w+ [ Z% p" Y- P生活化原则, D3 Y5 a$ \5 j
不要听到“阅读”就想到书,其实,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 N& I7 w, g8 c9 [4 [* Y$ Y$ ~7 n4 U5 U" D
教育性原则4 x0 {. `! ]+ A: T( c
二三岁的宝宝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他们识字阅读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V/ H- j% F+ z$ v
6 m+ E( C/ l. U" C: h早教误解+ K1 d2 ~) `2 d
7 `6 U* G4 i5 a; B5 V5 z n6 A! s误解之一
! o6 J: }, @ c4 a( C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 k* E0 V" x* L, D' h% E$ e6 S! g
; L6 T2 M' P4 x( O0 d误解之二
3 d! b/ ]( \$ n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o5 H3 n- `8 m; o" U& a& d& a! D9 w
. g: q; X+ ^+ F
误解之三
- X$ v( I4 W% [; y" Z8 \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
' _$ y; H, Z8 Z" X! E4 }5 p P8 X& F
误解之四. W/ @. B' ^% J* v. u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9 W4 Z3 P/ w2 v- s' A- w* n6 a" L. q*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