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希SS 于 2013-10-17 14:55 编辑
卸货6个月了,我把孕期时整理的一些母乳喂养的知识总结了下。 希望能给各位准妈一个参考。
很庆幸 我的老公、爸爸妈妈、公公婆婆都非常支持我母乳喂养 ,没有担心他们的小宝贝吃不饱,没有质疑过我奶量不够。宝宝从生开始一直是纯母乳,只有吃糖丸时用奶粉代餐。现在上班了,依然每天背奶回家。希望我能继续坚持到宝宝1岁半。
趁着今儿休息,我把前几个月来在医院孕妇学校、育儿书籍、还有一些有经验的妈妈们的总结下。希望给姐妹们一些启发。
在这里要说的可能有些理想化,如果宝妈们客观无法做到也没有关系,不用太纠结~退而求此次,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喂养方式才是最正确的。
1、我怕奶不够… 姐妹们对要对自己有信心。
首先对于母乳喂养,咱们要树立信心,不要还没开始就觉得自己不行。我们是哺乳动物啊~是有哺乳的天性的。上课时医生告诉我们95%的妈妈都能够供给自己宝宝足够的 奶水。另外5%是由于妈妈或者孩子的一些特殊疾病、特殊 身体状况造成的不宜母乳。
而很多没奶、奶少,其实是“操作失误”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非常重要】第一口喂什么?我婆婆(妈妈)说宝宝刚生下来要喂糖(XX)水
最近看到坛子里某个宝妈问 新生儿第一口是不是要喂黄连水…然后看到有很多宝妈回复说应该喂 葡萄糖水(或者白水)。好吧,这些都是错误的!
请把宝宝的第一口留给母乳!下面用三个理由来说明第一口留给母乳的重要性吧:
理由一:妈妈 吃多了我难受
先给大家看一张很经典的图…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吃了一惊 【这是 婴儿不同阶段的胃】
-
新出生的宝宝胃只有玻璃球那么大,而且里面还有一些羊水神马的(医院大夫说 宝宝出生后自带三天口粮的,完全够撑到妈妈 下奶)…如果刚生下来你就拼命的给他灌各种水…会怎么样?他会舒服么?喂是不是就给撑大了?
那这样…他还会有觅食的本能么?还会去主动吸你的 乳房么?
顺便说下,医生说什么水去黄疸的说法纯属扯淡,姑且不说那么一口的作用,母乳里70%以上都是水分,而代谢掉宝宝体内黄疸,靠母乳中的水分就够了。这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不是喝一 口水就能解决的。
另外宝宝肠道 发育不完全对葡萄糖吸不好,糖水会破坏宝宝的电解质平衡。会有一些隐患和不靠谱的地方…最近入了一套崔玉涛的书,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葡萄糖属于单糖,在肠道内吸收和体内代谢没有限速酶(调节葡萄糖吸收利用速度的酶),进食后的快速利用可增加胰腺负担。若利用不了通过肾脏排泄还会带走更多水分。”
理由二:婴儿肠道需要你来帮他修复。
在新生儿的肠道中是发育不完全的,在肠壁上有一些缝隙,需要用妈妈乳汁中的细菌蛋白质微生物免疫份子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填充他。第一口母乳会在宝宝肠道里筑起一道保护壁垒。
反之,如果第一口灌下去奶粉,宝宝肠道吸收的是“异体蛋白”(说白了就不是人体的蛋白质),宝宝身体有可能会过敏、抵抗。那么你可能会给宝宝埋下一个过敏体质的定时**。
理由三:宝宝是你免费的开奶师
先说说母乳产生的过程
宝宝吮吸你的乳房——>刺激妈妈们的脑垂体分泌两种激素(泌乳素、 催产素)——>泌乳素是控制奶水分泌的,它告诉我们的身体要产奶啦。宝宝需要粮食; 催产素是促进子宫收缩的, 产后子宫收缩的意义就是在帮助我们快速排除 恶露;
所以在宝宝允吸的时,可能敏感的妈妈会觉得肚子疼~ 是肚子疼哦,如果乳头疼的话,估计是母乳的姿势不正确,宝宝没有含住 乳晕,只是含住了乳头。
怎么才能让咱们有足够的奶水呢?喝 下奶汤、 催奶茶什么的都是辅助,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宝宝多吸。建立一种宝宝刺激乳头、分泌泌乳素,分泌更多乳汁的良性循环。即使最初的2天,没有奶水也要着急,也依然要多抱起宝宝来让他吸。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前几天没奶,就不喂了。宝宝允吸能够使乳腺通常,不要等到三天后,奶水来了,乳腺堵了,乳房肿的和砖头一样了再着急。
3、宝宝哭了,是不是饿着了?
我们说了 宝宝出生后自己带三天能量的。放心不会饿到他。新生宝宝的躁动是因为刚刚脱离子宫,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他没有安全感,他在害怕。他需要你的抚摸、需要听你的声音(他已经熟悉了10个月的声音)、需要允吸你的乳房,这些都能安抚他。
并不是一哭就是饿…坚决抵制婆婆妈妈等长辈的老观点!宝宝一哭就说妈妈奶不够,加奶粉吧…
新生儿胃就那么大,加奶粉非常非常容易喂过渡了。。宝宝胃撑得越大,你母乳量就跟的越吃力。另外,你都给宝宝灌奶粉灌饱了。他还会去吸你的乳头么?他都撑着了啊,那就睡觉去了。不会去觅食。没有了宝宝的刺激,你就不分泌泌乳素了,没有泌乳素了。亲,咱们还能有奶么?
4、关于乳房变型、乳头裂、喂奶疼。说说正确的喂养姿势。
昨天在另外一个 论坛看到一个妈妈说自己不打算喂奶…因为怕乳房变型,打算生完了直接打回奶针。乳房变型、下垂真心的不是母乳喂养造成的啊。从 怀孕那天起,乳房不断增大、受重力影响必然会脂肪、韧带神马下垂。在孕期及产后佩戴合适的 内衣,才是防止下垂的王道。仅仅用怕 身材走样就不喂母乳,我觉得未免有些自私。因为母乳是妈妈能给宝宝最宝贵的一份礼物。
有很多妈妈说自己乳头裂了,破了,流血了、喂奶疼。不想母乳喂养了。乳头裂其实主要是喂宝宝时,含乳头的姿势不正确引起。千万千万不要让宝宝叼着乳头咗乳头,想想都疼啊。。
正确的姿势是——让宝宝含住大部分的乳晕。宝宝吧唧吧唧允吸的部位是乳晕。
按我们医院产房护士的说法就是你要把乳晕放到宝宝的舌头上面。
产科的护士阿姨非常好,在产前课上教了我们一些小窍门:当你要喂宝宝时,把乳头放到宝宝嘴唇附近,宝宝会本能的张嘴
叼住。这里要注意不要太轻易给他,不要宝宝一张嘴就塞进去。你用乳头轻轻摩擦宝宝的上嘴唇,他会长嘴,再摩擦他会长大嘴。等到他口腔全部打开的时候,把整个乳晕塞进去给他!
找了一张示意图
身体姿势——一只手搂住宝宝、另一只手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拖起乳头,让宝宝贴在你的胸腹部。防止累的话,可以在宝宝身下,你的腿上放个枕头。
5、喂奶的频率 喂奶量
每次吃多少毫升、每天喂几次,我纠结了很久。查了各种书啊、论坛啊、看别人经验…
后来一位专门进修过母乳喂养课程的同事告诉我,我想太多了。母乳神奇的地方就是它会为你的宝宝度身定做。无论是清澈的前奶、还是营养丰富的后奶,都会根据宝宝的需要来调配营养元素、和产量。
现在主流的观点是按需喂养,需包括宝宝需求、还有妈妈需求。
宝宝饿了就喂、妈妈奶涨了也要喂。
在最初产后最初的几天里,护士建议每隔一小时,让宝宝允吸一次。就是为了得到刺激泌乳素分泌的效果。晚上也要多来,让宝宝允吸,晚上身体泌乳素的合成是白天的两倍哦。(不是以后都按这个频率的哦…这是 开奶的刺激阶段,所以比较频繁。注意奶量上来后,不要过度刺激…否则奶量超过宝宝需求也是很痛苦的,会 涨奶严重哦)
在早期,特别是前 两个月,宝宝频繁吃,有几个原因:一是胃很小,才小玻璃球这么大,几天后可能比乒乓球大一点,他的胃那幺小,母乳又很容易吸收,所以吃了没多久肚子很快又空了;二是宝宝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前三 四个月每周长170克左右,半岁内 体重会翻倍,所以宝宝对奶的需求量会比较大;
医生给了一个母乳消化的参考时间,母乳应该是2-3个小时消化完。在宝宝吃饱了的情况下,应该是2-3小时喂一次。母乳喂养的次数量,其实是一个妈妈和宝宝磨合的过程,经过彼此的适应,最终会达到一个妈妈奶量、涨奶时间和宝宝需求量和饥饿时间的平衡。这个没有具体的数字化规定。
6、月子里和宝宝作息时间保持同步
母乳喂养白天很多妈妈都能做到亲喂,但是一到晚上可能就撑不住了,很多人睡前会给宝宝塞个奶瓶,然后可以安心睡一宿了。可是牺牲了晚上泌乳素的分泌黄金时间。
月子里不要太劳累, 宝宝睡觉时妈妈也请休息,不要看宝宝睡着了就去做自己的事情, 看电影啊、连续剧、 上网啊,什么的。否则会跟不上宝宝频繁要求喝奶的节奏哦。尤其是晚上。
宝宝睡了,咱们也能睡就睡,不能养神。 如果跟不上宝的节奏,很可能会出现烦躁、郁闷,导致产奶量减少。
你会发现月子里你基本所有的时间都在喂奶,真心的是个体力活儿。所以,姐妹们注意休息吧。
7、怎么判断宝宝是饿了?
又是医院护士传授的窍门,怎么 知道宝宝是饿了呢?
首先是哭…,但是不是所有的哭都是因为饿。因为这是宝宝唯一对外界可以发出的信号。如果宝宝突然哭了,先检查下是不是拉了尿了,然后看看他是不是寂寞了想找人哄了、是不是生病了体温正常不?不要把所有的哭都归结于宝宝的饥饿,有可能宝宝哭了,你把奶头塞给他,他吃了2口发现不对劲儿,吐出来了。这就说明你理解错了他的需求。
尤其是非母乳喂养的妈妈们,千万别养成孩子一哭就用奶瓶咕咚咕咚灌的习惯,过渡喂养, 肥胖就是这么来的。
除了哭以外,注意观察宝宝的“觅食反射”(你想啊,都饿到大哭了,肯定是饿过头了)。宝宝在饥饿时,会给我们发出很多信号的,这就要咱们善于观察了
宝宝这些表现是在告诉你,他饿了:1、宝宝呆着,总是张嘴。这其实是他在找粮食哦;自己在吧唧小嘴儿。现在基本 生孩子医院都会让 母婴同室,其实就是为了让妈妈们便于观察宝宝情况,随时母乳。 2、还有一些爱睡觉的懒宝宝,饿了不哭,你可以看到他眼珠乱转。这也是饿了的表现哦。你应该结合上次母乳的时间,和宝宝的这些信号,开主动唤醒宝宝。喂奶。。
千万不要像俗话说的那样,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母乳喂养超过3小时,宝宝还在睡觉的话,可以挠挠它脚心,喊他回家吃饭。
8、我应该喂多久?
国际上推荐妈妈们母乳喂养2年…但是这个基本很难很难实现。妈妈们要面临着上班等压力。
目前医学界主流推荐母乳喂养到 宝宝1岁。我身边的妈妈们也很少有能做到的。我认识的人中只有一个暴力奶牛坚持到了 1岁。这个还是根据宝们的具体情况吧。
但是0-6个月,要 纯母乳喂养,这个是关键。纯母乳喂养,简单说就是除了母乳啥都不喂。包括水。前面说过母乳70%都是水。无需单独再添加。母乳妈妈要多摄入水分,以保证有充足奶量。
6个月-1岁,可以逐渐 添加辅食。这里注意奶依然是主食,其他米粉米糊只是辅助。宝宝肠胃还未发育完全,这个阶段不太适合吃和大人一样的东西。
有人说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宝宝1~ 3岁,他的生长速度减慢,对营养的要求不如以前高,所以母乳的营养成分也没以前高,脂肪含量降低,奶水也就看上去没这么浓了。
9、冻奶保质期,加热方式
上班后不知道大家准不准备背奶
说说冻奶的保存时间吧。
母乳挤出来后,35度室温下,可以保鲜6-8小时;
放在冷藏室的保质期是5-7天
放在冷冻室的保质期是6个月,冻成冰会膨胀,所以不要超过容器的储存量不要超过3/4,要不就炸开了。
建议大家在储存袋上写上日期,按照日期先后来使用。
在给宝宝使用冻奶时,一定要加“温”不加“热”。
不着急的话,最好是室温下融化,然后放到温水中,让奶温度上升达到30度左右,符合人体的体温就行了。有些爷爷奶奶,会把奶放进锅里,煮开了再喂给宝宝…这样奶里的活性成分就都没了,蛋白质也被破坏了…
10、通过宝宝生长发育指标,来判断营养是否跟得上
不是我用了母乳喂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咱还要通过宝宝生 长发育的数据,宝宝增长之类的判断宝宝营养是否充足。 貌似出了月子的宝宝长2斤左右最好。如果体重低了,建议还是加点奶粉。可能是奶水真的不够了。
11、我母乳喂养了,还应该给宝宝加点什么微量元素不?
现在养娃可不容易了,从小开始各种 补钙、 补铁、 补锌。。电视各种广告,妇幼医院医生各种推荐…眼花缭乱。不过咱们自己的宝宝还是得自己拿主意,母乳里有丰富的营养,理论上是不用补充任何东西的。妈妈的饮食均衡了,宝宝肯定不会缺少什么营养。
现在有些用头发、血液化验钙啊、什么的,很多专家揭秘过的,这种测量数字是极其不准切的…目前公认的新生儿需要补充的只有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防止佝偻病等。而钙通过妈妈的母乳、还有适当的户外阳光照射是完全够的。
现在流行的医学观点是 孩子补钙过量会让骨缝提前闭合影响 身高。关于 DHA,母乳里含有天然的哦。何必去给宝宝喂提取的那些?另外医院很喜欢建议妈妈们喂一种叫“伊可新”的东西,这个东西的主要含量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上一段跟大家说了,宝宝是需要VD,但是VA这种东西,在母乳有非常非常多的,所以现在专家不太建议让宝宝再单独摄入VA…过多的VA会在体内沉积,加重宝宝身体的一些负荷。
我给我家娃只准备了一瓶维生素D的滴剂,另外孕期剩下的那些钙片 叶酸,我打算在母乳期间,自己吃掉…从奶的源头来补充,母乳根据需要自己调用他们。省的回头补多了,对宝宝的小身体造成负担。咱长这么大,禁得起各种折腾了。哈哈~
推荐大家几本书,崔玉涛的母乳喂养(其他小儿疾病系列的书也不错,不过我还没来得及看)、郑玉巧的婴儿卷、希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终于完工了~ 算是把这几个月的学习成功给大家做个汇报吧。欢迎宝妈们纠正、补充~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了。其实妈妈们不用太纠结形式、量…找到最适合咱们自己宝宝的才是王道!很有可能那些理论不适合咱家娃呢。生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理论就是给咱们的实践之路一个参考。
即使没有母乳、母乳不够也没事儿,奶粉也很好啊。是最接近母乳的替代品~ 只要给宝宝选择一款安全的奶粉就好啦。话说我小时候,也是吃奶粉和牛奶长大的。现在也挺健康的。换做自己当母亲了,总是想着要给自己宝宝最好的。这么想没错,不过不要钻牛角尖,如果第一好的不好实现,第二好的可以是不?不要做太追求完美的妈妈了~ 放松下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