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456
- 经验值
- 1463
- 在线时间
- 410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2-09-17
- 注册时间
- 2012-3-16
- 帖子
- 394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873
- 精华
- 0
- UID
- 7522854
   
- 宝宝生日
- 2012-09-17
- 帖子
- 394
|

为人母之后,和所有妈妈一样,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成了我最关注的话题。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结构,孩子上亲子班,和老人在育儿观念上的分歧,这些我都曾亲身经历。
6 ?3 w% i# E% v2 G% Q7 `+ L* P( v: V' P
面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我有着越来越多的迷茫和无奈:现在的孩子有着太过丰厚的物质条件,有着太多亲人的关心呵护,但为什么他们的童年却感受不到我们当年曾有的简单快乐?为什么他们的学生时代要在“分分分,学生命根”的紧箍咒中承受这个年纪不应有的压力?为什么很多人寒窗苦读终于名牌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却四处碰壁,在工作中不能与同事相处配合,在家庭中难以同爱人包容磨合?3 k) ]+ ~8 I4 V% D$ \5 h% V0 d9 w/ Q
/ R8 a. u- m } X" u每年大学新生入学,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全家出动,父母跑前跑后,打扫宿舍,而年轻的新生们则在一旁袖手旁观。这些在外国家长看来简直匪夷所思的现象我们中国的父母却甘之如饴:这有什么,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有出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这样的父母心,不仅可怜,更加可悲。
/ o6 U+ o* D/ M/ l* ]
~( |: Y6 i1 z2 f- p9 ^; s# C有人说,现在很多国内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移民。事实上,我在国外也看到不少华人特意将孩子送回中国接受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他们认为国内学生的基本功扎实,老师不仅教学水平高,而且要求严格。中国孩子到了国外读书,在学习成绩方面一般都很优秀。
9 P( h- j% @8 Z7 G2 d2 Q2 j& ~5 |0 i) U
这正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优势所在,如果我们在保持这种硬实力的同时,能够再学习吸纳国外教育在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团队精神、抗压能力、独立创新这些软实力方面的先进经验。我想,我们这些中国家长将再也不必为是否要让孩子游走于中西两种教育体制的夹缝之间而困惑纠结。
) b4 w$ d" \! b0 e. a) H: I9 q
. b6 c" U; O2 v儿子在国外幼儿园的这一年,于我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深受启发的过程。很多外国家长认为稀松平常的事,我却觉得新鲜,原来孩子还可以这样教?!
0 x* F4 }4 N7 ~2 q! `
, l( ]' p( n* c在帖子里面有句话我想很多家长都有共鸣,一个人怎么去对抗十几亿人!我也有这样的无奈,连家人都常说我的一些想法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在体验国外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常会想到一个词——春风化雨,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句话,点点滴滴的细微小事,对孩子起到的却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Y( S# [* Y" G# ^4 n+ d
' z! l) z3 m ~1 I5 Z0 i) i
所以,咱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想,个人的力量的确无法对抗整个教育体制。但如果每位家长,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开始,也许我们一个家庭的一小步,汇聚起来就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步。) E% m3 {) R" C
$ P j7 w5 ^0 \( X; S1 o' H9 d* M知识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与重视情感教育绝对不是互相矛盾,而应是兼容并蓄的。孩子放学后,让他们洗洗自己的衣服,和家人聊聊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饭桌上给长辈盛碗饭……这些其实都是再小不过的事情,又能占用孩子多少的学习时间呢?但如果家长愿意引导孩子去做这些小事,日积月累,就是一种性格的培养、情感的教育。
# l* ~, h7 s" A, f- g4 b- P. n% {7 ]& K( e
孩子在学校读书不过十几年,未来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独自去走。做为家长,我们究竟应该更看重他们一时的分数排名,还是更看重他们一世的健康幸福?做为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想想到底何为教育的本质,是将少数学生培养成尖子精英,还是将多数学生培养成有益社会的合格公民?8 \4 w$ y+ }6 c+ o8 ?4 D: v; P
, L% }( y+ T) l: G9 Z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