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kemilkaky 于 2012-10-16 17:55 编辑
带着孩子去山西(第六、七天)——平遥古城、王家大院、石家庄
第六天起床,我们接着在平遥古城里面逛,去了县衙、镖局,看多了这样的景点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还有好些个门票上的景点就不想看了。中午时分,我们离开平遥,去王家大院,王家大院非常值得来,逛了大概3个小时,开车回府,本来是想开到太原入住,然后第二天再回京,后来上了一条新的高速,一直开啊开,开到了石家庄入住的。第七天,我们的车限行,睡个自然醒后,从石家庄回京,停在北五环外吃了饭,等到了晚八点才回家,这样,我们耗时七天的山西自驾游就结束了。
又一个票号,都忘记名字了

陶陶坐在掌柜的榻上

大掌柜和二掌柜

山西富商有钱就修宅子

又一个镖局

看着快到10点30了,我们去县府,听说这个点有县大爷升堂表演,可惜今天去赶上了迎接航天英雄彩排,咳,中国特色,劳民伤财的。

中西结合

这个老外一定要和陶陶照相,可惜她戴一个牙套,陶陶没看过有点害怕,最后还是陶陶爸爸拽着他勉强照了一张。

升堂的地方

各种摄影展

还有内堂

对联挺有意思

出了县衙后,我们又参观一个景点,依然是镖局,已经审美疲劳了,出来后毅然决定离开平遥古城。

镖行天下

各种玩

好重啊,拿不动

射箭

打沙包

终于出来了,小眼睛都开始迷瞪了。

平遥出来,我们赶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台山归来不看庙”、“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且流传甚广,近乎约定俗成,可见王家大院的地位之重。
不过我们觉得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各有特色,王家更加霸气,祖上是当官的,占地面积大,俨然一座城。
王家大院建于清代,由静升(静升镇)王家所建,现在主要开放了高家崖、红门堡两部分,两部分由一座石桥连接。大门口一进去的正是高家崖。高家崖是王家17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在嘉庆年间修建的。王家也正是在他们这一代达到最顶峰,随后逐步随着时局衰败而败落。

进了王家大院的门,门票66一张,半票购入,这些景点因为买了半票,我们一共省了700多元。

一进去,走上斜坡,一条空旷的大道,一旁立着影壁,一旁是几处院门,寂静无声。我们等了等,等到一个小团,就蹭着导游走了。

有钱有势的主人对自家宅子的用心程度不是一般,从高家崖到红门堡,每扇门每座牌楼每处门楣每扇窗,从天花板到地板,从楼梯扶手到门槛,各个犄角旮旯都有讲究。而这些讲究也通过“砖雕、木雕、石雕”这三雕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个石雕都有寓意,年年有余

封侯挂印

这些精美的石雕多亏了那些被分配在此房居住的贫下中农,他们为了避免破“四旧”的冲击,家家把各自墙壁上精美的砖雕、石雕方块图案,先用麦秸泥巴将画面糊摸成平面,然后贴上一层薄薄的白灰,待泥灰干后,再请有文化会写字的人用油漆写上**语录。还有大门两侧许多雕工上乘的中、小型石狮子和石刻门墩,他们用大小砖块将其包裹在里面,砌成方柱型水泥罩面的坐墩。当然,还有一些可移动的不便处理的石刻件,他们就干脆挖坑埋在院子里……。居民们就是用这样的手段,使得大院内众多砖雕、石雕艺术品免遭劫难的。









陶陶写真


连门槛石都这么精细

这个门槛看起来是一体的,其实是利用竹节巧妙的连着一起,还有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南方商人来到王家大院高家崖内的竹林书院,要拿一辆红旗小轿车换取雕有竹子的石门框,被当时院内住着的张老太太一口回绝。



过了高家堡的望月亭,转眼开阔了许多,远远有一座桥,桥的那一端就是红门堡。



这一处先于高家崖修建,面积也大得多。总体布局隐藏了“王”字,还藏了一条“龙”。

走在无遮挡的高城墙上,远眺四方,夯实的土墙,扎实的城砖,空旷的院落,寂静无声,只有一片灰蒙蒙的天空,整座院落就像被遗忘在人世一样静谧。











山西之行,除了开始看的大同石窟,更多看的是古居,当没有游人的时候,自己在僻静的院落里,静静地坐着,眼前仿佛出现那些主人、客人、仆人在这儿走过来走过去,闲聊、做事、微笑。当年,这些宅子一定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不寂寞吧。可惜,岁月更迭,潮起潮落,它的主人们已经消失在时光长河中,只剩下我们这些游客徒发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