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167
- 经验值
- 957
- 在线时间
- 299小时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注册时间
- 2010-12-10
- 帖子
- 172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256
- 精华
- 0
- UID
- 5443811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帖子
- 172
|
读李子勋老师的书《早教的秘密》, 还是很受触动,但是有些话还是不吐不快。我一直的观点与李老师是一致的:母婴关系和大自然比早教机构对孩子更重要。这两点我也努力做到了。但在纠结了很久之后, 我还是在孩子2岁半的时候报了早教班, 原因就是李老师在书中所讲到的: 天才或者智力超群的人都是维持着顶叶思维的人,也就是适当地保留了儿童认知方式的人,当然,这样的人运动、语言、社交功能会差一些。具有天才潜能的人往往有四个特征:一、语言发展不好,或者很晚;二、社交能力差;三、运动功能不完善,精细行为笨拙;四、偏科,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很不幸,我儿子全有这些特征,但我不敢认定他是天才。在我眼里,宝宝2岁才语言爆发,没有任何与人交往的意愿, 不看陌生人的脸; 到现在走路都跌跌撞撞, 更别提精细动作, 注意力及其涣散, 很难集中, 并且对大人的呼唤和指令都无动于衷 。我和老公是年纪很大才有的宝宝, 真没有奢望孩子长大能成才成大家, 我们只希望他快乐平安地成长, 将来能做个有用的人, 毕竟我们不能陪伴他很久。但是现在这个现状, 我是无法安心的, 因为我是妈妈, 我只有这一个孩子, 我无法试验,并改正。所以, 为了孩子能和小朋友多交往, 多一个环境适应, 我最后还是报了早教课,尽管我儿子至今也不能从头到尾上完一节课,我还准备坚持,不打算让他学什么, 就是多和孩子交往,玩, 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说话我就满足了。并且我们还要参加其他的活动,体能的, 音乐的, 给他更多的良性刺激。3 d2 C5 \; ^5 d4 }1 g5 H8 F1 i* |
9 i& {3 [) H' T6 o7 Y. h
所以,早教应该是各取所需的。兴趣和需要才是更好的选择。1 w8 w3 G, e3 u& z6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