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60
- 经验值
- 60
- 在线时间
- 3小时
- 宝宝生日
- 2007-10-13
- 注册时间
- 2009-11-3
- 帖子
- 10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63
- 精华
- 0
- UID
- 3663083
 
- 宝宝生日
- 2007-10-13
- 帖子
- 10
|
方法一: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 f8 K6 l, w, I8 P
# ?" q6 n- d: D3 u A0 _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出现问题,其实“病根”在父母身上。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都知道怎么爱孩子。父母以为爱孩子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这剥夺了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
# \/ Z! {* Z0 e d, G* r( Z# J4 U0 k' l8 ^4 A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众星捧月”式的待遇,溺爱孩子也便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父母竭尽全力地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代替孩子完成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作业、做家务、洗衣服等,他们觉得这样可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 _6 A2 y' ?4 u! d- @) Q) C
1 L( r7 v( H9 R! y, x* G- e$ r 某高校学生刘海洋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他刚出生时,父母就离异了,家里只有妈妈、姥姥和他,妈妈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他身上,一心想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3 ? o+ @9 F" U& a3 [4 ~
* d* ~' \6 |( c$ r* z! R
刘海洋从小就被妈妈宠爱,所有的事情都由妈妈一手操办。因为没有爸爸,所以妈妈的话他从不敢违背,妈妈怕危险不让他骑车,他就乖乖听妈妈的话。
1 D) r2 z, ~/ Q; k9 }' i) n4 O4 E9 Q* _. \. V: N4 s) N; V
有一次,妈妈出差,给他留下了面包和饼干,让他先吃面包,再吃饼干,后来面包都长毛了,他都不吃饼干,因为面包没有吃完。
7 R- L' N6 f O/ \; @4 P+ }
- `0 ?! W/ ?. ]* P/ g6 P 从小到大,刘海洋应该做的事情,妈妈都帮他做了,这也使得刘海洋的生活能力很差。即使上大四了,还是要把衣服拿回家让妈妈洗。4 m# S" X3 V; B7 j
B+ C/ r I E- U
作为单身妈妈,刘海洋的妈妈试图弥补离婚和缺乏父爱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以致给孩子的爱成为了溺爱,正是这种溺爱,造成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缺失。因此,父母爱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不能溺爱。
, q- U& p8 f) _) J8 f+ c$ ^; j5 r0 H* e$ S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孩子的时候要有原则和尺度,父母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让孩子真正成为独立的个体。
& y0 c+ R8 X& X5 ]1 L) o5 c, _- S$ ~8 I% t+ X
方法二:尊重孩子独立生活的意愿5 |# U6 E) k! D. [1 `, V- A1 H' g# j/ {
, q7 E0 ?/ u* J$ o( h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篮球明星乔丹的妈妈曾深有体会地说:“在对孩子放手的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设计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可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就一定要勇敢地对孩子放手。
/ C& n& t% i+ ~) W9 ^2 u9 q1 v$ M0 G8 ^' ]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人格,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独立生活的意愿,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就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独立、有主见的人。
+ K( M4 h T W
" f1 k q5 t; L* i: x 方法三: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3 P3 C2 W" s+ ?4 ?
: J& D: @* G- c5 d0 | 独立的行为是靠独立的思想来支撑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将永远是个奴隶。”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独立意识的重要性,避免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 j7 B2 Y8 t4 b) x$ a5 x& d
1 U* e2 ~9 u8 h6 f$ k* q8 i) I 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急着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见解的机会,并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M# R' i, ^/ E
0 T( b; ?3 Y4 z S z4 o# [1 d 如果孩子思想上对父母非常依赖,那么就不要指望他在行动上会独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直接替孩子去做,而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间接地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做出选择。
# G; O+ z" }- u% |5 x2 f4 }
4 h- J6 \; W7 R5 H 方法四:增加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
, T! j/ T9 \# L) Y$ @( ^) j9 G. ?* Z5 O0 v* _( v+ e2 `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至于生活的技能,有没有无所谓。这种错误的想法,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V# f+ h' U: t: v4 _
8 I, b$ Y% |, M: T( x' n1 n 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正确劳动态度的过程,同时是孩子学习知识、认识社会的途径。不会独立做事的孩子在长大后,往往会出现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父母要激发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3 G+ Q9 m, H6 Q- S3 D" K
6 c Q# Q7 J6 e4 D$ c 姗姗12岁,已经开始爱漂亮了。她换衣服的频率明显增多,这增加了妈妈洗衣服的负担,于是,妈妈对她说:“孩子,妈妈工作很忙,你已经12岁了,应该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以后你的衣服你自己洗吧,如果你不洗的话,就只能穿脏衣服了。”
+ U' ^" V. e) I6 p% x* C" c* F' n% S! r( C" y; v
一周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姗姗的衣服,生气地批评了她,姗姗只好自己去洗。当她真正自己洗衣服的时候,才发现洗衣服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难。她喜欢上了漂亮的洗衣粉泡泡,还喜欢上了看着自己洗的干净衣服的成就感。从那次后,她不仅学会了洗衣服,还喜欢帮妈妈做家务。
" H: u+ S" S' c% p$ p7 A5 b2 K S, P) o: `& d% K# E
当孩子具备独立做事的能力之后,父母要懂得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赏识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也会增加独立做事的兴趣。
- W4 |, l- B0 |, m* e
8 W9 i. i4 \: k# a5 ] 孩子的年龄小,做事的目的性不强,父母可以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对于独立做事的兴趣,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赛谁扫地扫得干净,谁洗衣服时水溅出来的少等。: H ^+ n9 X( a
$ F+ u3 A0 G, E5 A7 K 此外,做事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可以太复杂,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影响做事的效果,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 _% s) z p( v: M0 P7 z' s
# L% `# S- b1 S1 B( a' N 方法五:教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 W9 P# x3 K h! M! R% `0 Z. k- l
! C4 I3 Z; @) d7 O4 r2 k# V
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独立生活,也会自觉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D: k6 _& ^1 I1 S$ e
* E% c: y1 H$ j# i, { 幼儿期的孩子处于行为的敏感期,并逐渐表现出独立意识,父母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习穿衣服,学会整理衣服;不要给孩子喂饭,让孩子学会自己轻松地吃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地、倒垃圾等。9 m# X& g+ E/ I/ X
4 A6 e- L: C/ Y! \+ z; ~* o0 n( a
在教孩子洗衣服时,首先要教给孩子按照颜色将深色、浅色分开,还要参考衣服后面的标签将水洗和干洗的衣服分开,防止衣服损坏。然后再教给孩子洗衣服的时候如何操作洗衣机、如何酌量添加洗衣粉等。孩子掌握了这些技巧,才会更主动地去做。! Z8 N% \: j) F. c2 q6 |6 G$ ]
& B* [! o# S0 E' d
孩子学会了这些独立生活的技能,才能离开父母的庇护,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技能的掌握是个学习的过程,明智的父母要耐心地教给孩子如何去做,孩子会在父母的指导和鼓励中,逐渐学会独立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