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成长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种教育的基调是说,时间是宝贵的,时间不等人。于是,懵懂中的我们摩拳擦掌,希望与时间赛跑,害怕被时间甩在后面……慢慢地,我们长大了,发现时间是等人的,因为时间和人本身就是一体的,不能分开。 是时间陪伴我们慢慢从孩童长成少年——男孩的喉结开始变大,声音变粗,骨骼像夏季的玉米不断拔节;是时间陪伴我们从开始只能在书中寻找好玩的故事,到慢慢学会了在故事中看它的寓意;再长大一些,便能气定神闲地透过故事去品味作者的心态和处境了。这些都是时间陪我们做到的。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明白了,真正的成熟是不能靠跨越时间提速完成的。在这点上,俞敏洪的成长就是一个证明。 他曾参加过三次高考:第一年没有考上大学,于是边当英语代课老师边自学复习,但第二年依然没有考上,第三年俞敏洪想继续自学备考,智慧的母亲没有责怪他而是主动进城给他找高考补习班,让他复读了一年。在母亲的帮助下,俞敏洪进入城里最好的高考补习班,经过一年的拼搏与努力,终于在第三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正是这两年的补习和三次高考,让俞敏洪从一个乡村少年“长”成了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他的复读过程中,时间是他的搭档,而不是他的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年的补习时间与他的成长是一体的。 后来,俞敏洪做了父亲,他深刻地懂得,时间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意味着相伴而行,不分彼此。所以,他没有拔苗助长,没有逼迫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是鼓励孩子以世界为课本去学习和感受。他在百忙之中不忘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去看辽阔的大海,希望孩子在“海上生明月”的过程中体会自然之美;他带孩子游历名山大川,希望孩子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对生命的热爱;他带孩子去贫困山区,希望孩子在参加“帮扶”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给予的美好。他希望孩子的精神世界和身体与时间一起成长,为此,他只重耕耘,不问收获。他说:“孩子的成长不能穿越时间,强扭的瓜不甜。” 是的,当父母们明白了时间与人是一体的,“时间就是你,你就是时间”的时候,就不会再有生不逢时的苦恼和拔苗助长的问题了。有的,只是如何用心去发掘孩子、呵护孩子,等待孩子长成他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