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50 | 浏览: 26473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lucky爱妈妈~~ 团长编号 MW11423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0-07-18 
帖子
33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3:5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估计大部分家长都经历过孩子发烧的事情,孩子发烧是大人最头疼的事情,也是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可是小宝贝发烧也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一感冒就很容易就发烧,而且一发烧就超过38度。孩子难受家长也跟着着急,往往是一家人忙的焦头烂额,下面把我收藏的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的帖子分享给大家,希望家长们能受益!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呼吸、排二便来实现。对待发热家长应该做到:

1、适当提高室温,减少孩子的穿盖,这利于皮肤散热。即使是服用退热药,退热效果也是通过皮肤散热而实现。穿着或覆盖过多,有阻碍皮肤散热,如同盔甲,将热量积于体内易诱发高热惊厥。

2、多让孩子饮水或液体。发热时多不喜喝水。家长应想尽办法少量多次使孩子增加液体入量。即使服了退热药,若体内水分不足,散热不够,退热也会受到阻碍。体内水分不足,退热药就会失灵。

3、多饮水多排尿,也利于散热;

4、发热时保证孩子排大便并不容易。很多家长认为发热时孩子进食少不会有多少大便。其实,肠道本身还有分泌功能,也就是体内代谢产物或毒素会积于肠内。尽快排出利于散热,也利于疾病好转。超过48小时未排便,可暂用开塞露。

5、当体温超过38.5度时服用退热药。由于服退热药到体内起效需一定时间。当体温达39度时药物能起效,这是服用的目的。退热药剂量要足,同时须增加液体摄入,否则降低退热药效果,也延长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没有研究表明,注射退热药效果优于口服退热药!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03 
关注一下看看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帖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1-08-06 
帖子
287 
好贴,帮顶

Rank: 1

宝宝生日
 
帖子
婴幼育儿
收藏了

Rank: 1

宝宝生日
 
帖子
我家宝宝六个月了,第一次发热烧到39.5了
lucky爱妈妈~~ 团长编号 MW11423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0-07-18 
帖子
335 
婴幼育儿
回复 Hellen519 的帖子

不客气哈
乐乐妈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2-04-27 
帖子
441 
学习了,谢谢楼主的分享
团长编号NW12476--佳宝

学 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12-05-01 
帖子
3219 
婴幼育儿
不错,学习了。希望佳宝健健康康的。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12-04-28 
帖子
318 
我是来学习的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2-05-19 
帖子
263 
好贴,学习:)
yiyi

初 一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10-10-10 
帖子
142 
学习学习

Rank: 10Rank: 10Rank: 10

宝宝生日
 
帖子
153 
对父母帮助孩子退烧很有帮助。

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帖子
10 
回帖是美德回帖是美德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帖子
328 
学习,备用。。。。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帮助发热的孩子退热?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