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2717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MW11676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2-09-17 
帖子
39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22:1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今天在其他论坛上看到了这样一场讨论“众说纷纭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早教”,主要是围绕孩子是否应该上亲子班或者早教课程而展开。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孩子需要早教,但这个教不应仅仅局限于开发智力方面,中国孩子目前最缺乏的是爱的教育。
1 V- J+ x. r: q2 t0 u我始终认为,中西教育各有所长,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但惟独在情感教育方面,我认为我们确实应该向国外学习。
" s9 `4 p! e9 Z' [( o

$ K' q$ ~5 `/ U# N3 I8 b我感觉现在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甚至整个社会教育,都在偏离这条基本主线——教会孩子如何去爱,爱自然、爱祖国、爱父母、爱朋友……我们的孩子最最缺乏的也恰恰是爱的能力。, ~' h. a, t6 u, {% b2 P
9 g- s1 i+ f3 c5 f% N4 Y
我是否应当从另一种视角,或者说是以对比的眼光来看待中西教育呢?% O9 S# u3 |2 c/ Q6 g2 l- n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13-07-27 
帖子
136 
路过,学习下。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08 
多谢,慢慢看看。

Rank: 1

宝宝生日
 
帖子
很对,跟我看到和感受到的一样。我儿子性格特别好,对别的孩子很有礼貌,结果去了幼儿园,老师说他完全不能融入环境。放学后,家长代表带她孩子和我孩子玩,一个同班孩子抢走了球,我儿子跟她要了三次她都不给,还把球故意扔老远不让他好拿到球,我儿子抢不过她,每次都到她面前说,一起玩吧,好吗?她呢?装耳聋,冷漠的往别处扔出去。我立即拿来球,给儿子我说,妈妈**吧。他还是和那个抢他球的孩子玩了一会……我事后想,我承认有点生气,但并不是很气愤,我认为,我应该保护儿子的礼让和宽厚,不拘小节的性格。大家怎么看呢?
来自[移动wap版]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01-10 
帖子
13 
说的真好
MW11676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2-09-17 
帖子
394 
有好多朋友想把孩子送出国接受教育。这种想法我真的万分理解,但也想以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告诉大家,不是移民海外就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 Z% \' l( }& G: ?+ u5 {9 |, a- Z, q+ L/ |/ r4 q
国外教育有很多先进之处,但同样有种种不足,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教育体制是十全十美的。而且中国的孩子到了国外,如何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中游刃有余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看到很多华人和他们的子女更多的是在两种社会文化,两种教育体制的夹缝之中挣扎和徘徊。如果说融入另一种文化是以彻底放弃自己的文化,忘记自己的母语为前提,只能成为一个没有根的人。在外国人眼中,不管你最后什么国籍,外语说得如何地道,你仍然是黑眼睛黄皮肤,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只有不忘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自己的根,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0 s  P5 U* D* q* ~# l2 }1 F( {) B
% d7 ]' N( r. {6 X$ @9 b0 e更重要的是,如果教育理念不转变,即使到了国外又怎么样呢?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亚洲移民,特别是华裔一直以重视教育闻名。但很多中国家长到了海外仍是只关心孩子是否考试全A,能否入读名校,其他方面漠不关心,这同在国内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 K3 \+ f2 k' D
- z8 G( X8 k6 G' v( M" L) f* j
曾经听说过一名中国妈妈到了国外后很为女儿的智商感到自豪,觉得她比外国小孩懂得都多,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孩子竟然被幼儿园认定是智力方面存在疑问,理由就是她能流利回答同龄孩子都答不出的智力题,却不会玩其他孩子都会的简单游戏。
* r$ O" z; f6 h1 y4 j  `0 }, E+ ^* @
还有一个中国家庭移民美国之后,先是加入了一个华人团体,结果没多久就退出了。他说,中国人即使到了海外,仍然不忘互相攀比,每次聚会,所有人谈论的都是住多大的房子,开什么车,更要比孩子,是否进了常春藤,以后能成为律师还是医生,心太累了。相反,他参加了几次老美的聚会,大家一起到野外露营,钓鱼烧烤,谈天说地,气氛轻松愉快,尽管各有各的职业,却没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或是低人一头。0 y  p+ s) t2 ]4 {+ b9 j

4 s3 P  ]0 U; c: ~4 Y所以,我总在想,教育的根本还在理念,学习国外教育先进的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优势,让中国的孩子在自己的土地上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该有多好!$ h0 w) R1 Y$ o0 R
, l2 z3 Q& Q4 t! l" L2 f

MW11676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2-09-17 
帖子
394 
为人母之后,和所有妈妈一样,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成了我最关注的话题。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结构,孩子上亲子班,和老人在育儿观念上的分歧,这些我都曾亲身经历。. m8 a* m5 t) z- n) o

3 d9 ^3 G- a& ]: w面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我有着越来越多的迷茫和无奈:现在的孩子有着太过丰厚的物质条件,有着太多亲人的关心呵护,但为什么他们的童年却感受不到我们当年曾有的简单快乐?为什么他们的学生时代要在“分分分,学生命根”的紧箍咒中承受这个年纪不应有的压力?为什么很多人寒窗苦读终于名牌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却四处碰壁,在工作中不能与同事相处配合,在家庭中难以同爱人包容磨合?. c  I, {: [2 @5 ?5 n

- k, @0 t: G3 t7 J每年大学新生入学,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全家出动,父母跑前跑后,打扫宿舍,而年轻的新生们则在一旁袖手旁观。这些在外国家长看来简直匪夷所思的现象我们中国的父母却甘之如饴:这有什么,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有出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这样的父母心,不仅可怜,更加可悲。. B2 E& m- ]7 h4 ]( m; \

% b% x* \* o7 G" D1 F# `! L有人说,现在很多国内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移民。事实上,我在国外也看到不少华人特意将孩子送回中国接受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他们认为国内学生的基本功扎实,老师不仅教学水平高,而且要求严格。中国孩子到了国外读书,在学习成绩方面一般都很优秀。
' F- |, }1 X3 I: I' D4 i$ g) I  W9 E. b
这正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优势所在,如果我们在保持这种硬实力的同时,能够再学习吸纳国外教育在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团队精神、抗压能力、独立创新这些软实力方面的先进经验。我想,我们这些中国家长将再也不必为是否要让孩子游走于中西两种教育体制的夹缝之间而困惑纠结。
# ~2 {4 r5 N' w) Z8 b% C5 P7 d3 Y) ^4 b+ q
儿子在国外幼儿园的这一年,于我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深受启发的过程。很多外国家长认为稀松平常的事,我却觉得新鲜,原来孩子还可以这样教?!5 b; l6 R4 R6 K. X; s0 ^

+ F5 _  K, ]' S在帖子里面有句话我想很多家长都有共鸣,一个人怎么去对抗十几亿人!我也有这样的无奈,连家人都常说我的一些想法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在体验国外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常会想到一个词——春风化雨,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句话,点点滴滴的细微小事,对孩子起到的却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 l! `+ W0 b6 I. k9 t- `6 ?2 ~7 }; o% t' a% q2 B
所以,咱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想,个人的力量的确无法对抗整个教育体制。但如果每位家长,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开始,也许我们一个家庭的一小步,汇聚起来就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步。
0 j, x* W6 t! d) a. ~/ g# X# e; b1 a% i: ~/ Z8 u
知识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与重视情感教育绝对不是互相矛盾,而应是兼容并蓄的。孩子放学后,让他们洗洗自己的衣服,和家人聊聊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饭桌上给长辈盛碗饭……这些其实都是再小不过的事情,又能占用孩子多少的学习时间呢?但如果家长愿意引导孩子去做这些小事,日积月累,就是一种性格的培养、情感的教育。! I) t: \0 U$ s- }) U6 J; c$ `% w. w% F6 L

, E2 V- z9 C+ p# @, z孩子在学校读书不过十几年,未来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独自去走。做为家长,我们究竟应该更看重他们一时的分数排名,还是更看重他们一世的健康幸福?做为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想想到底何为教育的本质,是将少数学生培养成尖子精英,还是将多数学生培养成有益社会的合格公民?) q# |0 Q% C5 }' v
- P1 q+ H5 T" A! ]- U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国外幼儿园爱的教育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