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256
- 经验值
- 236
- 在线时间
- 21小时
- 宝宝生日
-
- 注册时间
- 2012-8-14
- 帖子
- 29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49
- 精华
- 0
- UID
- 8131253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29
|

近年来,择校热成为了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好学校,不仅从“小升初”就开始了这股热潮,而且近来愈演愈烈,甚至有可能从幼儿园和学前班阶段就开始被渗透了。
; E! f3 t" |3 u8 V! K 有的知名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开始招生考试了,并且以数学题为主。而由此也带来了一股“学前班”热,一些心急的家长为了能使孩子如愿进入好小学,就把目标锁定在这些学校的学前班上,甚至不惜放弃正常的幼儿园学习。' j% A: ^' U( F# L$ w1 g0 j# N
那么,学前班教育到底是什么内容,是否值得家长们如此趋之若鹜呢?* B2 g0 b% X7 q- i7 ~
“先飞一步”使学前班骤然升温
5 D7 s# c4 Q- ~) M2 K- J6 G n6 `+ x$ |, Y5 f1 k, ?
幼儿园方面说:根据规定目前北京市的公立幼儿园开设学前班是受到限制的。但是,虽然有限制,家长仍然是学前教育的拥趸。7 b. P: [5 z3 d: e
8 m, i! Y# m* g* @$ K1 E; J 所以,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都要询问一下该园有没有学前教育或者“学前班”,这已经成了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主要条件。
; d& i# o5 j0 q8 c5 \; a+ e: d+ j
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的横向攀比造成的———在周围家长“我家孩子会说英语”、“我家孩子在学‘奥数’”等言论的包围下,害怕自家的孩子比别人落后了。
/ w5 P; D0 Y8 X y" I+ ]
$ l7 D l2 j9 b h( o$ x; ? 9 } b, R: V# R* Q) _
提前灌输小学知识有害无益& X1 o5 y- I8 L
: j2 y4 d. c3 ~ q' v 无论是专家还是小学有关负责人对于过多将“语数外”等小学知识提前至学前班学习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样对孩子不但起不到“先飞一步”的效果,反而对他们的身心发育是有害的。( u s2 u" T$ C- K
|& x. K$ h% q d, Z$ c
孩子如果过早接触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等到真正入学的时候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点,久而久之养成“老师教的东西自己已经掌握”的思维习惯后,对于自己接触的新知识也会缺乏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心理健康也相当不利。5 x: f. Z* y2 z ~
, O3 w/ h8 s3 M% z2 C% {* I
在心理角度之外,过早灌输小学的读、写等知识对儿童的生理发展也是不利的。她说,由于孩子未到学龄,骨骼、肌肉发展还没到可以长时间坐着读书、握笔写字的程度,如果被强迫长时间进行读、写等上学后才应进行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孩子脊柱、视力乃至握笔姿势的问题。
3 b. s% w5 F, j2 a2 K/ @, X/ U6 |% y
4 F2 p# \" Y! m4 C# `1 ] 学前班应起到“幼小过渡”的作用
! I6 z' Q$ I* [% t% T; n- e/ ]$ w4 e
0 g& E! \- |8 |* N 学前班究竟应该教孩子些什么呢?/ [3 U! V$ j% P- T" I
学前班应该起到的最大作用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进行“幼小过渡”,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2 r# }: Z5 |9 W9 t* b+ O1 @# N
学前班作为学前培养的过渡阶段,的确有它的好处,但首先一定是要专业的老师来教授,其次要注意在学前班中,应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同同学们相处、如何适应学校的生活为主。学前班是不能替代幼儿园的。从培养孩子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比学前班要正规得多,如果孩子上过幼儿园的话,大可不必特地报名参加学前班;而对于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接受些学前教育,养成一些作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是必要的。 j( `5 R# g7 m- @* I7 ^% d0 d7 d
# v% W7 ?- w1 H! B; u' x9 Y 很多家长对于学前班的认识可能都存在误区,甚至盲目地与升学择校相结合。* Z2 M: Z) S% O D! ]/ x7 P8 g8 T
( y( q$ Q- }& s# [
目前在城区的小学直接开设学前班的并不多,大多数学校学前教育通常都是采取让已经录取的孩子“提前返校”的形式进行,利用几天的时间让孩子熟悉校园、熟悉教室和老师,认识同学们,养成上课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并没有太多的学习内容。: E3 r6 e% `+ I5 |
9 P& q/ w4 c. z) Q
参加小学开办的学前班更谈不上“择校”的问题。目前小学都是按“片”招生,符合招生条件的孩子学校不会不收,而对于小学的择校主管部门也对办法、择校费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学校在面试时通常考查孩子的都是一些基本能力和基本常识,一般不会涉及小学阶段的知识,即便涉及了知识孩子答不上来也并不会影响符合规定条件的孩子入学,其实家长大可不必对学前班的“择校功能”抱有幻想。单宁校长也表示,学前班的孩子在上本校小学时并没有什么优先权,学校对所有来报名入学的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 S, }8 E9 C, n6 P; w( E0 J! V
* e+ i7 r' f' ?( }+ K! w 但是,近年来学前班的确越来越热,家长非常热衷把孩子送进学前班,实际上学前教育还并不很成熟,从教育意义上说也并非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因此建议家长让孩子上学前班应该谨慎,不要被择校和升学的热潮冲昏头脑。
9 r/ G8 C2 k5 a, a) g0 l" o 观点一:培训班低龄化适应早期智力开发需求
0 v- U; c9 b( m6 n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只有2岁7个月。一个月前她刚把儿子送进了幼儿园的早期教育班,现在正准备再给儿子报个朗诵培训班。“社会应该开设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兴趣班。”李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发展比较快、比较早,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为一两岁的孩子开设了各种亲子班。以前一般都是私立幼儿园开亲子培训班,收费也比较高,但现在很多公立幼儿园都开起了亲子班和早期教育培训班。” ) z* U! e6 H: Q
王女士的女儿4岁半,她给女儿报了个朗诵班。女儿在幼儿园的一个小伙伴的妈妈听说了,也立刻给自己的女儿报了名。“孩子已经4岁多了,但有点内向,在生人面前不太爱讲话。再过两年就要上小学了,我们于是给她报了个朗诵班。”王女士说。
1 P5 Q$ ^, T7 H' ]1 N9 [$ \3 `. U) g- {
观点二:只要孩子自己愿意学,年龄小点没关系
) Q) O2 j3 g% d3 `* a6 {4 [ 北京市少年宫舞蹈班的郭老师近日新开设了一个舞蹈初级班,招收的都是四五岁的孩子。郭老师认为,现在来少年宫报名的孩子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少年宫为应对这样的变化也做了些调整。以前舞蹈班招生都要求5岁以上,前年改成最小4岁半,去年又改成4岁。这次招收的这个有20个孩子的新班里,最小的一个学员只有3岁8个月。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了。( w5 C8 C g" Q" f
“给小孩子开设的兴趣班注重的是兴趣,而不是技术。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学舞蹈也不是期望他们将来成为专业舞蹈演员,更多是希望通过舞蹈培训练练孩子的身段和气质。”郭老师说,“当然前提是孩子自己喜欢。因此面试时我主要问孩子自己对跳舞感不感兴趣,只要是孩子自己愿意,而不单纯是家长的意愿,我就乐意教。” R! P: r8 d0 O8 I! [) }
6 m2 J3 H& c2 Y! h- w: E 观点三:过早把孩子推给培训班是对自己教育的不自信
6 a& v( Y5 r$ ~# P$ m/ S% N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的老师。海淀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赵聪认为,家长过早地把孩子送到社会培训班或者幼儿园,更多的是他们对自己家庭教育的不自信,从而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了别人。8 S9 Q8 _# w1 \! E: g2 {
赵聪所长指出,家庭教育不光是父母给予孩子爱,也不光是父母只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等。“大多数家长不懂得家庭教育,总以为家庭教育就是给孩子讲题、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赵聪所长说,“他们觉得这些就是自己家庭教育的全部,而其余的教育则应该由社会来完成,于是就给孩子报很多班,结果是把自己搞得很累,也把孩子搞得很疲惫。”7 J$ r" T# T/ C
2 i9 f" v3 B) ?1 S3 S. U 观点四:对孩子太早过度开发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
! Q. I+ ?7 L- X “不少家长把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不自觉地强加给孩子,对儿童过早寄予升学或就业的期望值,导致幼教成人化。”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沈龙明副教授说,“如此‘过度开发’,不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 u) L) j% }$ H; D& z 沈龙明副教授指出,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上的体现应当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的心理状态。如果幼儿园的孩子就要经常面临学习任务过重甚至是“测试”,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 A! a; k0 ~9 P2 P2 ]1 g3 M. r : K% h' m+ C* l! l& K+ @
观点五:应该每天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玩游戏: U: j" R3 m' ?8 Q! a; N
# f; u1 X3 r+ `1 v. b5 M3 y5 Y
- r- ?6 D; \4 b 专家们建议,作为孩子第一任和终身教师的家长,应该每天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孩子玩玩具、做游戏,注重培养孩子乐于动手动脑的习惯,使孩子有自己的兴趣,不要一味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k `% O m8 {$ n- t( l, h
# H G0 b+ k5 a8 F+ o" K9 p9 W9 g1 R" e: q3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