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风卷帘 于 2012-12-22 16:38 编辑
题注:其实这篇文章是我在孕后期写的,当时为了宝宝很是研读了一番书,这篇文章是我当时的想法看法,现在宝宝已经13周了,回过头来看,其中的大方向还是不错的。也许不能得到所有妈妈的认可,但如果能给各位孕妈一些有用的信息或启发,也是很好的~ 育儿的功课一定要从孕期做起
回头我再来细细回忆一下豆宝宝成长中在作息养成方面的一些事儿。
====================================================================================
这是一个颇为纠结的话题,估计不少妈妈也和我一样为了在听了、看了不少专家的育儿经后,为着如何才是最好的养育宝宝的方法而疑惑、思考。当然,我现在还没有升级为妈妈,因此只能在理论上进行一下总结和思索,希望理出头绪,也为以后养育豆豆做好理论及思想的准备。
和大多数准妈一样,我在得知自己怀孕后,便购买了口碑很好、流传很广的几本育儿书籍——《郑玉巧育儿经》、《西尔斯亲密育儿法》、《斯波克育儿法》等。这几本书中,《斯波克育儿法》和《郑玉巧育儿经》显得比较平和,虽然提出宝宝需要父母引导,但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指导,《郑玉巧育儿经》中对于婴儿夜啼、闹觉、需要哄抱等,一方面说是父母未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另一方面也在强调孩子的差异性因此父母还是要满足孩子的这些要求。而《西尔斯亲密育儿法》所强调的亲密育儿法则更是强调父母应该在喂养、睡眠、搂抱等多方面满足宝宝的需求,认为这样对宝宝的成长才是有好处的。基于《西尔斯亲密育儿法》的理论及实例,除了少数宝宝外,大部分宝宝夜晚是会对父母有多次需求的。而我从朋友同事那儿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大家都说前几个月的宝宝是很难伺候的,有的孩子一两岁了也还要闹觉。因此,当时的我认为这是育儿常态,很是接受了亲密育儿这种观念,也做好了养育一个宝宝是任重而道远、需要父母在时间和精力上大量付出的思想准备。
孕6月时,偶然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妈妈提到使用了《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一书中的方法,本来夜夜哭闹的宝宝很快就能自己安静的睡过夜且状态快乐满足。这则小文让我很是吃惊,我一直以为宝宝夜间睡觉的模式是因宝宝而异的,有的宝宝性格安静、容易满足,因此比较不累人,而有些宝宝是高需求宝宝,需要父母一再的哄着抱着陪着。像上面杂志文中同一个宝宝短时间内前后表现出不同状态的情况,让我对那位妈妈提到的方法很是好奇。于是我也买了一本《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并由此延伸阅读了《从零岁开始》。这两本书中提出了为宝宝“规范作息时间”的观念(《从零岁开始》中称为“父母引导式喂养(PDF)”),《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的理论又来自美国的一本书——《丹玛医生说》,并加入了作者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和《从零岁开始》这两本书的阅读,让我对以《西尔斯亲密育儿法》为首的“按需喂养”法的权威性产生了动摇。
现在把两类不同的育儿观念客观的总结如下(依据其各自书中的说法):
一、“按需喂养法”
1、该观念的支持者
《西尔斯亲密育儿法》(最主要,下面所列操作方法主要出自此书)
《郑玉巧育儿经》(虽然也提到对宝宝习惯的培养,但整体思想还是在不溺爱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宝宝)
2、支持的理由 a)、对宝宝来说,可以培养宝宝对父母的信任,因为父母对他的需求总是能及时满足,这也让宝宝对人更加亲密,也有利于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同时这种心态也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b)、对于父母来说,及时的与宝宝互动,能够使父母更敏锐的察觉的宝宝的需求、更容易了解自己的宝宝,这样父母照顾宝宝时能更有条理、更符合宝宝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并将之延续到宝宝长大之后。
3、操作方法 a)、按需哺乳。不限制一天喂奶的时间和次数,只要宝宝需要就喂。 b)、和宝宝一起睡。最好是睡在一张床上,也可以是把宝宝的小床放在父母床边。当宝宝夜晚哭闹不睡觉时,父母要通过安抚、抱起来、喂奶、安抚奶嘴等方式哄睡。认为宝宝要睡父母身边会更安心。 c)、把宝宝贴在身上。使用背巾或背带等工具,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与父母亲密接触。 d)、宝宝哭时,要及时回应宝宝,可采用抱起来、摇晃、喂奶等多种方法安抚宝宝。 二、规范作息时间法(这个观念在国内应该不是主流,毕竟和传统的养育宝宝方式也有冲突,可能接触到的妈妈不多,我就介绍详细一些)
1、该观念的支持者
《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美籍华人林奂均根据《丹玛医生说》一书精神和自己养育3个女儿的经验总结而成。)
《从零岁开始》(作者:艾盖瑞和贝南罗特)
2、支持的理由 a)、从家庭环境来说,稳定的家庭关系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的核心应该是夫妻关系即婚姻关系,而不是宝宝(亲子关系)。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家庭能够建立稳定有序的家庭环境,让身处其中的孩子有安定感,孩子作为家庭成员更容易接受“我们主义”。而以宝宝为核心的家庭,家庭构架不稳定,也容易培养出孩子自我中心的不良思想。 b)、从宝宝的生理发展来说,健康宝宝在8周左右就会出现过夜倾向,规律的饮食互动可以固定宝宝饥饿与消化的模式,进而帮助宝宝达成一觉过夜。 c)、对宝宝来说,无休止的满足宝宝的需求只会养成宝宝对父母过度依赖的性格,同时心理变得异常脆弱,一但出现需求未被满足的情况时,会有更大的挫折感。而养成了次序与规律的宝宝,更容易呈现出满足、快乐的状态,因为他们的睡眠稳定、质量高,其对外界的屏蔽也成熟快,更容易变得乐观独立。 d)、对父母来说,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使父母心情愉悦、不会太疲累,妈妈产后恢复也会更快,乳汁的分泌也会更正常。当宝宝建立起固定的作息模式后,父母对宝宝出现的特殊状况也能更及时的分辨出来。
3、操作方法(《从零岁开始》相对柔和一些,《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要更严格一些) a)、制定作息时间。两次喂奶开始时间的间隔应该在3到4小时之间(《百》提倡4小时,而《零》会因宝宝月龄调整),当然可根据具体特殊情况做时间上的微调(早半小时晚半小时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宝宝还在睡觉,应该温柔的唤醒宝宝。 b)、让宝宝独自入睡并训练宝宝一觉到天明。训练方法主要给出了三种。一是丹玛医生的方法,在确定了宝宝睡眠环境安全且宝宝状态良好的前提下,离开宝宝,直到第二天早晨,哭对宝宝没有害处;二是林奂均的方法,如果宝宝半夜哭,看时间是否离上次喂奶超过4小时,如果是,十分钟后再喂奶,第二天如果在遇到这种情况就多等五分钟再喂奶,逐渐延长回应时间;三是《从零岁开始》的方法,前4周半夜定时喂奶一次,四周后只有宝宝用哭声表示需要时再喂奶。 c)、要训练宝宝一觉到天明,还需要正确的作息方式为前提,即“喂奶——玩耍——睡觉”的循环模式。吃饱了的宝宝精神状态良好,能玩得开心,而玩累了的宝宝能够睡得香甜,醒来是刚好空腹准备吃奶,能吃的较多。每天最后一次喂奶例外,宝宝在经历了一天的活动后,已经比较累了,因此在喂完奶、拍完嗝、换好尿布后直接送宝宝上床,这也是一种晚安模式。 d)、如果宝宝哭了,首先要明白宝宝每天哭3-4小时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宝宝在锻炼肺部,这种类型的哭会形成固定模式,父母需要分辨得出。因此在宝宝哭闹时,父母需要观察宝宝哭的方式和时间长短,判断宝宝的哭是否正常,并决定是否介入、何时介入以及如何介入。
当然,这两派观念中不乏有对对方观念的反对、指责之处,两类观念似乎都有道理,各本书中还有别的意见分歧,如宝宝的睡姿,有支持仰卧的(《西尔斯亲密育儿法》、《郑玉巧育儿法》、《斯波克育儿法》),也有支持侧卧的(《西尔斯亲密育儿法》),还有支持俯卧的(《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各有各的理由,也是让准妈和新手妈咪很棘手的问题。
面对种种矛盾的育儿观念,豆爸爸的意见是是具体情况而定,比如睡眠姿势,看看豆豆哪种姿势睡得更香甜就用哪种。不过我还是认为,在一些大的方向性问题上,还是要先考虑清楚,并制定出前后一致、可执行的计划。《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中有一句话很打动我——“我常听年轻的父母说,他们只想生一个,因为带孩子太累了,而且很麻烦,一旁的祖父母听了,也同意地点头。一个小小的婴儿,似乎就能够把全家大小累得精疲力竭!其实,育儿的方式可以截然不同!照顾婴儿可以简单又有条理,家里依旧可以享有安宁,父母可以尽情享受育儿的乐趣、并期待再生一个。”每次当我和人谈起我们想生两个宝宝时,包括我们的父母、已经养育过宝宝的同事都会笑着说:“你们先生一个看看再说吧。”从他们的表情和语气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养个小婴儿还是心有余悸的。因此在看到林奂均的这句话时,我心底忍不住得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是啊,养育宝宝为什么不能是轻松愉悦的呢?”虽然她书中提出的观念真的与主流观念背道而驰,我却忍不住的想试试。
同时,我也本着要对宝宝负责的态度,为此专门上网想寻找能够支持林奂均观念的例子,想看看前辈妈妈们有没有成功的案例。但可能是由于这本书出版的时间较新、流传也不太广泛,网上的例子很少,而且寥寥无几的这几个例子也都是半路出家型,不知道新生宝宝是否适用。前几天,我又专门翻墙去了台湾网站看了看,因为这本书是从台湾引进的,在那边倒是找到了一个相关的讨论区,看到各位妈妈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困难较多(一是父母心软、二是其他家人的干扰不配合),但成功的妈妈也是不少,而且这些妈妈都认为宝宝在培养好固定作息时间后状态都很良好,快乐且满足。这就坚定了我一定要试一试的决心。
决心使用“规范作息时间法”的原因还有一个,我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既是宝宝的保护者,也是宝宝的引导者,我们都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一些优良的品质,如懂礼貌、不怕挫折等等,那么为什么不能从孩子刚出生后就开始这种引导尝试呢?而且规律的作息、稳定的饥饿与消化模式、充足的睡眠,在我看来是对宝宝成长有好处的。
为了营造利于我实施该计划的环境,我向我妈推荐了这本书,我妈看了以后,也比较接受书中观念。豆爸爸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心软。最最让我担心的是,半路杀出的月嫂,不知道她会不会坚持她的专业知识。。。。还好只用请月嫂一个月,我就先试试《从零岁开始》的方法吧。
也许现在豆豆还没出来,我才能想的这么轻松,希望我们能坚持下来,并取得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