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学什么? 我的同学然然 妈妈和我聊天,说到她的朋友嘟嘟妈妈问她应该给3 岁的孩子报什么班?现在可选的有英语、画画、舞蹈、钢琴、书法,嘟嘟妈妈都想报,但又稍觉得有点多,经济压力太大。然然妈妈的研究生专业也是教育,平时对然然的教育很上心。然然妈妈问我,如果是你,你给报什么班?我想了一下,笑着说,很可能不报班,就让孩子玩。然然妈妈大笑,说你和我的想法一样,孩子童年的主要任务就是玩。 说不报班,可能有点儿绝对,但即使报班,也绝不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技能为前提。我一向认为一个人至少得有一种兴趣,这样的人生才不致无趣、空泛。抱着这个想法,我可能会一直观察虫虫,在他3岁左右的时候,征求他的意见,并结合我的观察,给他选择一个美术或音乐方面的兴趣班。而且,报了就一定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给孩子报班,可能孩子大一点的宝爸宝妈都遇到过,有的和我的想法一样,有的或许就是给孩子学知识了。如果报的班太多,会占用孩子游戏的时间。有的人可能认为,孩子太多时间用于游戏,太浪费,太没有意义,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学习。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意义不可忽视。 游戏可以促进孩子智力、语言的发展。任何一种游戏都需要孩子进行智力活动,给孩子创设很多情境,从而带来了很多 问题,这都要求孩子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根据情境来说话,进行语言的交流。 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 社会认知,让他们学会规则。这在过家家游戏中尤其明显。妈妈的职责是什么?医生的职责是什么?警察是干什么的?如果你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过家家游戏,你会惊讶于他们对于社会分工、社会规则的理解。 看到这儿,你还会觉得让孩子玩,让孩子游戏,是一种浪费吗? 我看过一个帖子,是一个妈妈发的,说她们小区有的孩子可聪明了,刚三四岁,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爷爷奶奶就让背诗歌、背三字经、背英语单词,背得很溜,大家都很羡慕,她家的孩子不行,她不 知道该怎么办,为什么孩子这幺小就比别人差那么多呢?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父母都是医生,一年级刚入学时,开过家长会,他爷爷就在一堆家长中夸耀说:“我孙子的英语已经学到初中水平了,语文也学到六年级水平了。”众家长都啧啧称羡。六年级我们小学毕业时,这个同学没有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时,听来的消息说他没考上大学,复读去了,第二年考上一个大专。 当然,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说早点教孩子学知识绝对不好,而是要注意一个度,不要过多占用孩子的游戏时间。真正好的早期教育,我的理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以及对 生活、对学习的端正 态度。这些都和纯粹的知识无关。 再来看一个 儿童心理学里的著名试验——双生子爬梯试验。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做的一个著名试验:让一对同卵 双胞胎练习爬梯。我们知道,同卵双胞胎无论从先天 遗传环境,还是从家庭环境而言,相似度都是非常高的,所以这个试验的外干扰基本已降至最低。换言之,试验的可信度相当高。 在这个试验中,其中一个孩子T在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爬楼梯,每天练习10分钟。另一个孩子C在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练习。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习了8周,C练习了2周。 试验结果出人意料,C爬楼梯的水平竟然比T好。C在10秒内爬上特制的五层楼梯的最高层,而T用了20秒。 格赛尔分析说,太早爬楼梯,孩子各方面还没有准备好,训练只能事半功倍;条件成熟了,学会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这个试验对我们的意义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心理、生 理发展水平,不要拔苗助长,不要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成长。在 3岁使劲让孩子学的东西,到孩子6岁的时候自然就都会了。而其中的3年,你的孩子在苦着脸学让他很为难的各种知识,别人的孩子却在游戏中笑着、玩着完成了品质、习惯等看不见的重要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甚至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认为哪个更合算呢?慢养,其实是一种智慧。 这是幼儿教育专业的童书编辑妈妈开设的微信公共平台:童书妈妈张小虫,和你分享阅读、育儿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孩子美好、温馨的童年! 9 k& ^- B2 W0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