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issZChen 于 2015-4-11 13:23 编辑
0 v Q: V1 l) D: u: K: g7 N: V# n
/ b# Q+ I/ r8 G: a3 ]( B我是一个将在七月份迎接宝宝的准麻麻,也有三年教龄的小提琴老师。三年中,看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家长,有因材施教型的,有颐指气使型的,也有迷茫懵懂型的。大多数家长还是很支持孩子练琴的,愿意鼓励他们,陪伴他们。说实在话,学艺术其实挺苦的,反反复复的练习,十年、二十年才能为了将来某一天在辉煌的舞台上演出。我个人非常尊敬上海徐多沁老师,他总结的十条《家长在附带孩子应注意哪些问题?》十分经典,徐老师为人正义坚定,我看到着10条规定都有些紧张,于是我擅自修改了一些措辞,改得柔和一点,分享给坛子里的妈妈们^_^
( I1 t8 u+ C% Q2 X( s- v-----------------------------------------分 割 线-----------------------------------------------------+ F" F1 T. j, J4 N# E4 D
* u# l; W% a' l' [$ `
- {* ~% H, Y! D+ L
1.不要包办代替。现在孩子练琴,家长忙着支谱架、打松香、安琴垫、紧弓毛,甚至把琴递到手上。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家长做的也比孩子快,但从长远看,这容易助长孩子的惰性,使他们觉得是在为家长学琴。 9 n: m/ z, {' P/ F
[size=12.0000pt]2.不要在五线谱下面注简谱。孩子读谱慢,有些家长就在线谱下面注上简谱,想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其实是画蛇添足,一点好处也没有。实践证明,孩子在识谱初期,就需要“逼”一下,方能熟练。 - W! l: C9 A" ]& R
[size=12.0000pt]3.不要急于指导。练琴中,如果发现孩子拉了错音或者是弓、指法不对,应当让孩子停下来想一想,错在哪里。遇到技术难点时,也要先让孩子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不要一个劲地死拉。要在他是在未发现问题或者解决不了问题时再进行指导。急于纠错会养成依赖性。
% j9 _0 r6 k2 K
[size=12.0000pt]4.不要斥责、打骂。家长不能急躁。要 知道孩子也想把琴拉好,若一有差错就指责、打骂,常会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提不起精神。家长辅导应鼓励为主,帮助孩子树立起信心来。 7 N& ?7 u7 s5 @! j1 k1 f8 w% U6 d
[size=12.0000pt]5.不要超前预习。初学阶段为了赶超进度而超前预习,弊多利少。因为不同调号的练习需要不同手型,许多技术是一点儿一点儿加入的,家长不懂时,超前预习难免出错。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应当紧跟教师的步伐,扎扎实实地学习。 ! b* G$ ]" @+ Q( M
[size=12.0000pt]6.不要打“疲劳战”。长时间练习会使孩子疲劳,注意力分散,效果也越来越差。练,就要精力集中,目标明确。 8 l' o0 x6 \4 c% u2 j
[size=12.0000pt]7.不要“另教一套”。懂点琴法的家长对辅导孩子练琴是有利的,但也要防止自行其是,应当配合教师,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学习。
9 l2 i+ `4 C0 L$ @7 @
[size=12.0000pt]8.不要光拉不听。我这里存有大量的古典音乐CD,可以让孩子在练琴休息之余得到大师级作品的熏陶。有些家长认为听录音耽误练琴时间,其实这是片面的,著名小提琴家铃木博士就说过:“只有依靠多听才能进步得快”,“听得不够的 儿童将缺乏乐感”。练琴休息时听听录音,能调节情绪,更利于学习。 : J0 o* ^+ I& i% P) G! X1 F! x
[size=12.0000pt]9.不要“遥控指挥”。许多家长一边做自己的事,一边“遥控”孩子练琴:怎么没 声音了,再来一遍,等等。由于孩子自觉性差,家长不在身边,练琴就不认真,结果常常是练了很长时间,收效不大,错误却不少。因此,孩子练琴时,家长最好在边上陪着,不要走开。 ) _( `. Z8 s7 c+ Y; P5 X+ p+ X
[size=12.0000pt]10.不要放任自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练一下,不想练就随他去,这样是练不好琴的。家长要规定一个固定的练琴时间,使孩子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必将有所收获。
- w, y4 y2 \% D: Y) r8 j8 k2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