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428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0-07-03 
帖子
4194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1:1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我在别处看到的,转帖哈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一些妈妈认为饭后吃水果可以促进食物消化,这种想法对于成人来说没错,可对于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宝宝却并不适宜。
    这是因为,一些水果中有不少单糖物质,虽然说它们极易被小肠吸收,但若是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胃胀气,还可能引起便秘。所以在饱餐之后不要马上给宝宝吃水果。
    另外,餐前也不是吃水果的最佳时间。宝宝的胃容量还比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会占据胃的空间,影响正餐的摄入。
    最佳的做法:把吃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比如午睡醒来之后,吃一个苹果或者桔子。
水果要与宝宝体质相宜
    这一点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水果宝宝都能吃。妈妈要注意挑选与宝宝的体质、身体状况相宜的水果。
    比如,体质偏热容易便秘的宝宝,最好吃寒凉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猕猴桃等,它们可以败火。
    如果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那么就多吃杏、甜瓜及柑橘,这样能给身体补充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
    宝宝患感冒、咳嗽时,可以用梨加冰糖炖水喝,因为梨性寒、生津润肺,可以清肺热;但如果宝宝腹泻就不宜吃梨。对于一些体重超标的宝宝,妈妈要注意控制水果的摄入量,或者挑选那些含糖较低的水果。
    最佳的做法:了解自己宝宝的体质和水果的性质、营养成分,尽量给宝宝吃与体质相适宜的水果。
    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有些妈妈认为水果营养优于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更乐于接受,因此,对一些不爱吃蔬菜的宝宝,妈妈常以水果代替蔬菜,认为这样可以弥补不吃蔬菜而对身体造成的损失。
    其实,用水果代替蔬菜的做法并不科学。水果与蔬菜营养差异很大,与蔬菜相比,水果中的无机盐和粗纤维含量较少,不能给肠肌提供足够的“动力”。不吃蔬菜的宝宝经常会有饱腹感、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势必影响身体发育。
    最佳的做法:蔬菜、水果都不偏废。 水果不能随便吃
    水果可不是吃越多就越好,每天水果的品种不要太杂,每次吃水果的量也要有节制,一些水果中含糖量很高,吃多了不仅会造成宝宝食欲不振,还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影响其他必需营养素的摄取。
    另外一些水果不能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比如柿子与红薯、螃蟹一同吃,便会在胃内形成不能溶解的硬块儿。轻者造成宝宝便秘,严重的话这些硬块不能从体内排出,便会停留在胃里,致使宝宝胃部胀痛,呕吐及消化不良。
    最佳的做法:熟悉各种水果的特性。每天吃的水果不超过三种,控制宝宝的水果摄入量。
    注意水果的清洗方法
    最佳的做法:吃水果前应将水果清洗干净,并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或用淡盐水浸泡20分钟,再用流动水冲净后食用;水果能削皮的尽量剥去皮,有些水果在食用前要用毛刷刷干净,而不能因为图方便在水龙头下冲冲了事。
给宝宝喂母乳,既营养又方便,所以,现在实行母乳喂养的家庭很多,如果能用母乳喂养到6个月,对孩子的免疫力很有帮助。但到宝宝四五个月时,妈妈要上班了,宝宝的胃口也大了,从母乳喂养到用奶瓶喂养的转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婴幼儿从吃母奶到吃饭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切忌一刀切,宝宝的断奶实际上包括断母乳、断奶瓶和断奶嘴三个阶段,要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断奶的目标。


多多妈

博 士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宝宝生日
2009-12-12 
帖子
16333 
俺家的断奶,只需要断母乳。
因为压根就不认奶瓶奶嘴啊!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151 
婴幼育儿
还有这么多学问啊,学习拉,谢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宝吃水果的学问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