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教什么,早教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目有点大,但在昨天看了我是人精我怕谁发在教育启蒙里的《我在放养?》的帖子后,我却很想说点什么的。 在现在,大部分人都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然而,早教要教什么,成功的早教是怎样的呢?似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大家谈起早教,兴致总是很高。但说的大部分都是识字,数学,英语,特长的学习。很多人以这些东西掌握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早教的成功与否。这使得我怀疑他们偏离了早教的正确轨迹。把早教和提早教等同起来了。 我们这些做妈妈的从宝宝一开始出生的时候就说要给孩子快乐,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却越发迷茫起来了。别人都在教,我不教会不会让孩子落后,别人都在教,我却在放羊,这样对吗?都说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我不早早去挖掘会不会荒废了孩子。种种疑问在我们心里盘旋。虽然育儿专家很多,虽然育儿书籍很多,但事实上能让我们豁然开朗的却不多。早教的热潮让我们把孩子提早拉入知识学习的行列之中,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孩子就不再轻松,而孩子们都那么聪明,小小年纪就懂得了那么多,是让我们倍感欣慰的。但这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就是早教吗?我觉得这是值得怀疑的。 在我看来,早教决不是提早教孩子学会很多知识,早教也不是教的越多就越成功。早教要做的就是引导我们的孩子对学习,对生活,对万事万物充满兴趣,充满探索欲;早教就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给他们好的家庭教育,给他们好的引导,让他们有好习惯,好的心态,早教就是让孩子认识自我,认识周围的世界,学会融入这个社会。我们要做的不是教多少多少东西,而是让他们看到一个缤纷的世界,让他们有兴趣,喜欢学习,喜欢探索,然后愉快地向着自己喜欢的地方跑去。 以识字来说,你现在不教,孩子大一点上学也可以学到。而年纪大了学习识字比起很早就识字事实上也没有多少差距。不过这不是说我不赞同孩子早识字。前段时间新浪亲子中心对要不要教幼儿识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专家的意见也莫衷一是,其实我觉得争论不应该在要不要识字这个表象上,而是我们该怎样看待让孩子学识字上,如果把识字多少作为目的,把识字变成一种任务,那我们的心态难免失衡,大人和孩子都容易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但如果把孩子当成一种亲子游戏,不给孩子具体的要求,尽可能地让孩子很自然地接受,注重的是这过程中双方的交流和愉悦,识字就变得未尝不可了。而这样的亲子交流本身对孩子也是很有利的。其次识字不应是为识字而识字,识字的目的不是为了能说我的孩子能识字多少了,因为实际上识字多少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让孩子有兴趣,培养孩子对书,对文字的兴趣,对认知世界的兴趣才应该是教识字的最终目的。当然要不要教,还要看孩子要不要学,如果你绞尽脑汁让孩子去学识字,他却仍不感兴趣,甚至为之感到痛苦不堪,那还不如放弃教识字,转而多给他讲讲故事,多跟他交流,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能培养好小家伙对阅读的兴趣,暂时会不会识字也没有什么差别。当然这不是教孩子半途而废,因为教这东西是我们要的,不是孩子自己要学的,本来就没有内动力,就谈不上坚持了。 像数学这东西,就更没有必要提前学习,让孩子变成计算器,张口就开始算出多少加多少的答案,3,4岁就开始去做那些一二年级的算术题了,有这必要吗?且不说上了学之后,老师教的时候孩子会没有兴趣再听,实际上,孩子能算出这些东西,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再过几年这些能算上优势吗?学这些和年龄不符的东西,除了能让我们感到心里得到满足,对孩子有多少意义,孩子快乐吗?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还只能是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有数学概念,知道数学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对此有兴趣就足够了。 英语和各种特长的学习,我觉得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当然可以引导孩子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这一点彤彤妈妈就做的好,彤彤那么喜欢英语,就在于这一切都是凭兴趣,顺其自然而来的。试想孩子如果没有兴趣是被逼着去学习的,显然会很痛苦,更加讨厌做的这些事情。而失去兴趣是很可怕的事情。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难给孩子给我们的选择下出结论。所以放弃也显得尤为艰难。 曾经我也迷茫过,看过的那些育儿典范,都在有意无意地告诉我,成功的早教是多么重要,而那些典范谈论的最多的却是孩子在早期开始怎样去学习各种知识,他们中有很早步入名牌大学,这是最吸引我们的。他们的成功有意无意地诱导我们开始提早教孩子学各种东西。最有影响力的恐怕就是卡尔维特的教育吧。但细细想想,老威特其实有很多观点也是错误的,比如在孩子童年的时候不让他和其他孩子交往,不让孩子在玩具上消磨时间,等等说的就过于片面,这些也许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妨碍,但事实上孩子的生活中不是只有学习这件事,我们还需要和人交往,需要处理很多不是学习上的事情。书上没有写卡尔维特成年后这些对他有没有影响,而也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他让我们看到了早教的重要性,但也给了很多人误导,认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必须拼命去挖掘,我们于是在孩子学前期教小学的东西,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把他们送入小学,然后,早教就等同于提早教,提早完成学业了。当然这一切不能说只有我们家长的责任了。很多幼儿园都起着推波逐浪的作用,在孩子3岁左右要孩子写字,4,5岁就开始有很多作业要写,小学生的压力提早给了我们的孩子。而这样的后果是孩子的兴趣慢慢被磨灭,个性开始被磨平,很多都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傀儡。从某种意义上说盲目的早教带来的是更大的不良影响,比之放养差远了。 早教不该是提早教,早教的积极意义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究。当有一天,我们不再为早教的目的而迷茫,不再为早教教什么而困惑时,也许就是早教造福我们后代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