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65
- 经验值
- 65
- 在线时间
- 0小时
- 宝宝生日
-
- 注册时间
- 2012-7-26
- 帖子
- 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65
- 精华
- 0
- UID
- 8058729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6
|
1.什么是发热?
$ g/ e, A. H2 u. A: Q" p n5 Q0 L7 k) n& X2 I& F& t
若宝宝肛温>37.8摄氏度,舌下温度>37.5摄氏度,腋下温度>37.4摄氏度为发热。正常小儿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很多因素可影响体温,如高温环境、活动后以及新生儿、早产儿哭闹、喂奶、过分保暖等都可使体温暂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0.5-1℃。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摄氏度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若超过41摄氏度为超高热。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为长期发热。
# R: g& J$ M, w! k" @/ ]! D6 O8 w F- X* i3 l0 U! i
2.发热的利弊, ~* R' c4 ^1 p* Y% }; H
8 j6 j$ a& X8 z- i( p( O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在发热期间人体的免疫系统最活跃,发热越高说明人体抗病能力越强,只要机体在同致病菌“战斗”,就有发热存在,只有致病菌全部杀死才能退热,同时发热还可以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所以发热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另一方面,发热时间较长,尤其高热又可使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如高热可引起大脑兴奋增强,表现为烦躁、哭闹,甚至惊厥,超高热可导致大脑抑制而昏迷。发热还可影响消化功能,长时间可增加人体消耗,使宝宝消瘦、虚弱。
& n3 [4 e1 s$ J8 ^8 m2 ~7 M& c3 G3 l$ ^ t( `& [
3.宝宝发热了该怎么办?9 M% E4 _' }3 t1 M8 D+ S) I
, B% p! |$ F) w! L8 |4 D
病因治疗更要紧,在38.5摄氏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如果环境温度过高,也不容易退热;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包裹得过多或盖被太厚,不仅退不了热,也会使宝宝体温升高,甚至发生惊厥;若高热38.5摄氏度以上,对应治疗同时可考虑退热,退热的方法很多,家庭可使用物理、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法:
% `. V6 e) w ?+ {" s; j7 p- I# `7 M& X. F) x
(1)控制环境温度:室内温度过高或穿衣、盖被过多,都不利于退热,适当开窗通风及开包散热均能起到有效而安全退热作用。
& G2 h- M) R1 x! W: w( r6 F, v" z9 U1 N; ?
(2)多饮温热开水:通过喝温开水,可以促进皮肤出汗而散热,达到退热及利尿排毒的作用。
7 w$ k& _. T; }/ V3 h5 V# M( `# V# m/ L2 n, A. y0 M# r" R
(3)温水或酒精擦浴:用30℃左右的温水或35%~40%的酒精,如无酒精也可用低度白酒代替。擦浴容易出汗的地方,如头颈、腋下及双侧腹,用酒精时禁忌擦浴面部及胸前,用量切忌过大,以免通过宝宝稚嫩皮肤吸收中毒。2 ~7 }1 C, ~6 g# g
# R4 k. x, H/ s6 x% B9 }
(4)头部冷敷:可用头枕冰袋,或额部冷毛巾湿敷,或两者同时使用。此法简单易行,但忌用退热药后使用,因冷敷血管收缩阻止出汗散热。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并及时更换冷毛巾或冰袋。8 e/ ^7 E8 G* l8 s- R
) P1 Z; t! K; e+ V8 Q! h$ d0 r1 [% H
(5)药物退热:当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退烧药要按医嘱使用,剂量过大,可引起出汗过多,发生虚脱;也不能使用过频,也就是说同一种退烧药两次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以免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产生副作用,一般两次间隔以4~6小时以上为宜。
) Y* |* l9 q: @; Z; ^$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