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84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

宝宝生日
2013-06-01 
帖子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3:5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怀孕十个月里,准妈妈体内的各个系统几乎都改变了原本的工作方式,就是为了适应肚子里小宝贝的健康成长。当小宝贝出生之后,新妈妈的肌体和各个器官又要开始慢慢恢复到孕前的正常状态。我们讲究坐月子,就是为了能够让新妈妈的身体得到更好的恢复,那月子里新妈妈要经历怎样的生理变化才能恢复正常状态呢?听禧月阁月子会所的妇产科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先来说说子宫。六七斤重的宝宝再加上羊水,想想子宫会被撑到多大,它的复原任务当然很艰巨啦!
在胎儿和胎盘被娩出后,子宫会随即收缩到胎儿的头大小,呈前后略扁的球形,约17厘米×12厘米×8厘米大小,重约1000克,宫底在脐下1~2横指。产后子宫各对韧带都呈松弛状态,因此极易移位,特别是在产后第一天,当膀胱充盈时常易将子宫向上向右推移至右肋下。以后随着子宫肌纤维迅速变小,水肿及充血消退,子宫逐渐缩小。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在耻骨联合上12~15厘米,5天时在耻骨联合上7~10厘米,这阶段医生用手摸你的腹部可以检查子宫的恢复情况)。产后12天子宫入盆,在腹部就已经摸不到了,产后42天复查时会通过B超检测子宫的恢复情况。
子宫的重量在产后第一周末减至500克,第二周末减至350克,一般第八周时恢复到子宫正常的重量,即60~80克。
子宫内膜的变化
平常时期的状况:一般子宫内膜的厚度为816毫米之间。
产后的变化:
当胎盘排出后,子宫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至手掌大,面积仅为分娩前的一半,导致开放的动脉和静脉压缩变窄和栓塞,出血逐渐减少至停止。其后创面层坏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
胎盘脱落后的疤痕,在分娩后不久约为78厘米长,在产后第2周缩短为34厘米,在产后第6周则缩短为23厘米,仍然会稍微突出,但表面会变得比较平滑。在此期间胎盘附着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子宫颈的变化:在分娩刚刚结束时,子宫颈的前壁变得很薄,想袖口一样皱起,松弛、水肿,呈紫色,大约1厘米厚,3~6厘米长。18小时内很快就会缩短,变硬,形状也恢复正常。第三天时能容下两指,12天时仅能容一指,内口关闭,产后4周外口关闭。但子宫颈口的形状由原来的圆形(未产型)便成为横裂形(已产型)。
看来恢复的再好,还是会留下已为人母的痕迹呢,呵呵!
外阴与阴道的变化:
新妈妈分娩后处女膜因撕裂而成残缺不全的痕迹,叫做处女膜痕。会阴在分娩过程中受压迫可能会撕裂或切开,而且有充血和水肿,阴道壁粘膜皱襞消失,失去弹性而松弛,阴道口松开。盆底周围组织松软,盆底松弛,一般2~3周后才能逐渐恢复。
悄悄的说,新妈妈不用过分担心阴道松弛的问题,大多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休养都能基本恢复。可以通过提肛练习等加快恢复,产后瑜伽里也有专门针对加强盆底肌力的练习,新妈妈们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哦!
乳房的变化
分娩后,由于内分泌激素发生变化,垂体可分泌垂体催乳素,当婴儿吸吮乳头时,可经神经纤维将这种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垂体催乳素分泌增加,从而使乳汁分泌增多,同时也可刺激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使乳腺腺泡周围肌上皮细胞收缩将乳汁排出。若挤捏乳头,会有少量淡黄色、黏稠的初乳泌出。
产后23天,新妈妈的乳房在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的刺激下,乳腺导管和乳腺腺泡会进一步发育,双侧乳房会充血而开始发胀、膨大,变得坚实,局部温度增高,乳汁分泌开始增多。乳房会有胀痛感及触痛,初产妇乳房胀痛会更加明显。此时新妈妈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刺激和乳房感染,才有利于乳房分泌乳量的逐渐增多。一般经过2周左右,乳母的乳量就能满足婴儿的需要了。
  新妈妈的乳汁分泌量与乳腺的发育成正比,但也与产后营养、健康和精神状况有关。所以,新妈妈一定要均衡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
有的新妈妈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乳房发胀感,手摸着乳房也没有充盈感,可能会怀疑自己不能泌乳或少乳,可在饮食中适当增加催乳食品,并让婴儿尽早吸吮乳头,坚信自己能够哺乳,这会有助于刺激母体,增加泌乳。
特别提醒新妈妈们,产后第一周内不要太早进补鸡汤、鱼汤、猪手汤等高蛋白的汤汁,因为这阶段新妈妈的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功能都还比较弱,过早进补反而影响通乳。如奶水不充足,可在汤品中添加“通草”“路路通”类的催乳滋补药材。
泌尿系统的变化:
怀孕时,增大的子宫压力所导致的肾盂、输尿管积水,一般在产后4~6周才能恢复,因而月子里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临产时胎儿先露出的部位会对膀胱形成压迫,如果自然分娩时滞产(顺带解释一下,滞产就是指产程过长。正常情况下,全部自然分娩过程的时间,初产妇约为16小时左右,经产妇约为 810小时。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超过24小时,则称为滞产。)会导致膀胱三角区充血、水肿及黏膜出血,严重时可能阻塞尿道而形成尿潴留,虽然这种情况不较少见,但还是应该引起注意啦!
但排尿困难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产后腹壁松弛,膀胱肌张力减低,对内张力增加敏感,再加上分娩时胎儿先露出部分的压迫,膀胱肌肉收缩功能障碍或尿道、尿道外口、阴道、会阴床上疼痛,反射性地使膀胱括约肌痉挛,增加排尿困难。特别是使用传导型麻醉剂的病人,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须特别注意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产后46小时内要尽快排尿,必要时可加以导尿。
怀孕期间体内潴留的大量水分,会在产后数日内经肾脏排出,因此新妈妈产后会大量出汗,尿量也会明显增加,以排出体内的水分。为了避免出现脱水症状,新妈妈应当适当补充水分,可以适当地饮用清淡的汤品、米酒等,对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都有好处。
呼吸消化系统的变化:
分娩后腹腔压力的消失使膈肌恢复正常运动。孕期主要为胸式呼吸,产后则转变为胸腹式呼吸。
月子里新妈妈的胃、小肠及大肠恢复正常位置,功能恢复。但肠蠕动减缓,常有中度肠胀气。
产后胃肠道肌张力和蠕动力以及胃酸分泌约需1~2周才能恢复正常。因此,月子初期新妈妈一般都会食欲不佳,由于进食少,水分排泄较多,因此肠内容物较干燥,加上腹肌及盆底松弛,以及会阴的伤口疼痛,所以很容易发生便秘。因此,新妈妈在月子初期要吃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新妈妈分娩后,巨大的妊娠子宫施加于下腔静脉的压力消除,静脉血回流增加,以致产后第一天血容量即有明显增加,血细胞比容相应下降。此后血容量即渐渐减少,血细胞比容基本保持稳定。在产褥期第一周内,中性粒细胞数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数在产褥早起迅速上升,血浆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量增加,促使红细胞有较大的凝结倾向。
产后妈妈血液循环系统有何变化:

  妊娠期血液循环状态

  在血液循环方面,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母体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高峰,比孕前增加近40%0心脏负担也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加重。到妊娠中晚期时,流人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多,加之增大子宫的压迫,使下肢及会阴部的静脉回流阻力增大,静脉壁扩张,孕妇易发生下肢和外阴的静脉曲张。孕妇若长时间保持仰卧位,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产后血液循环状态

  由于妊娠期血容量的持续增加,产后一般需要2042天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在产后的2---3天内,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巨大的妊娠子宫施加于下腔静脉的压力消除,静脉血回流增加,以致产后第1天血容量即有明显增加,血细胞压积相应下降;此后血容量渐渐减少,血细胞压积基本保持稳定。在产后第1周内,中性白细胞数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数在产后早期迅速上升,血浆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加,促使红细胞有较大的凝集倾向。

  其实,这些细微的变化对于产妇的恢复并没有明显的表现。所以,只要产后妈妈快乐地照看宝宝,适当地运动身体,恢复自然是快的。
腹壁、皮肤的变化:
怀孕期间,随着胎宝宝的生长子宫不断膨大,准妈妈腹壁上的肌肉长期受到这种膨胀力量的影响,使肌纤维增生,弹性纤维断裂,以致于分娩后腹壁变得很松弛,感觉就是肚皮变得松松的失去了弹性。腹壁紧张度一般在产后6周左右恢复,新妈妈的肚皮也会慢慢变紧致,但要想回到孕前的状态,新妈妈们可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喽。
怀孕时黑黑的乳头,红红的妊娠纹是不是让你感觉特别触目惊心,其实这些都是孕激素在作怪。新妈妈分娩后,由于雌激素和黄体酮的下降,黑色素细胞激素也随之下降,怀孕期间所表现的色素沉着现象,如乳晕、乳头、脸部的妊娠斑、腹部的黑中线等都会逐渐地消失。皮肤除留下永久性白色旧妊娠纹外,其它都会慢慢恢复正常的。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孕期准妈妈的脑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些改变在月子里(产褥期)会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宝宝娩出后,新妈妈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到产后1周时就已经降到未孕时的水平了。
胎盘生乳素在产后6小时就已经不能测出了。垂体催乳激素则因人而异,哺乳的新妈妈垂体催乳素在产后几天内会降至60 / L,当宝宝吸吮乳汁时此值会增高;不哺乳的新妈妈则会降至20μg /  L
不哺乳的新妈妈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的新妈妈月经复潮则会延迟,有的新妈妈在哺乳期月经一直都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个月~6个月恢复排卵。如果新妈妈产后月经恢复比较晚,大多在首次月经来潮前就已经有排卵了,所以哺乳期的新妈妈及时没有月经来潮也会有受孕的可能。
月子里的心理变化
平安度过分娩期,终于从准妈妈升级为新妈妈了,从长时间的紧张中解放出来,新妈妈精神上会感到轻松,但身体又陷入一种虚弱状态,头痛、疲倦、出汗、腹痛等各种不适都出现了,紧接着进入以婴儿为中心的忙碌状态。有些新妈妈会情绪不稳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儿烦躁,或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新妈妈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身体的恢复和哺乳,所以一定要找出影响心情的各种原因,及时调整哦。

身份转变带来的不适应

现在很多产妇是独生女,从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突然发生角色转换,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不被关心了,有时会产生失落感。此外,怀孕的10个月里自己一直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可现在宝宝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心理难免会有些落差。这时,丈夫和家人的关心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帮助新妈妈接受家庭角色的变化和情感转移。
与家人的关系处理

新妈妈月子期间肯定要请人来家里照顾,不管是妈妈、婆婆还是月嫂都会带来一些不便。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喂养宝宝和坐月子方面一些不同的观念,加上月子期间那敏感的小心灵,很容易给新妈妈带来一些心理负担。这时候新妈妈一方面要自己注重心理调试,另一方面最好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好好谈谈,在宝宝喂养方面确定一个人的指导思想(当然最好是新妈妈啦),以免造成更大的矛盾。
 对照顾宝宝没有信心

尽管新妈妈在产前就做足了功课,看了很多的育儿书,可当真正面对那个只会用哭闹表达感情的小人时,还是会手足无措。再加上可能面临母乳不足、宝宝黄疸不退、连续吐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新妈妈手忙脚轮、身心疲惫。很多新妈妈总是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对是否能照顾好宝宝没有信心。这时候不妨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多和其他妈妈交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慢慢学会照顾宝宝的。此外,在哺乳问题上,周围的人也要充分鼓励,给新妈妈信心,不要动不动就让她放弃努力,反而会让新妈妈更加沮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月子里妈妈会有哪些生理变化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