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442
- 经验值
- 1392
- 在线时间
- 10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2-10-09
- 注册时间
- 2015-1-26
- 帖子
- 169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402
- 精华
- 0
- UID
- 27587497
  
- 宝宝生日
- 2012-10-09
- 帖子
- 169
|
断母乳对孩子和妈妈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而且时机和方式把握不好对宝宝的伤害特别大,也许妈妈不觉得,但对孩子负面影响已经非常大了,前几天和闺蜜聊天,她跟我聊了她断奶的时间和方式,我觉得她的做法对孩子的伤害特别的大。其实中国妈妈断母乳的时间是要早很多的,其实对孩子的成长特别不好。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学习的知识,和各位宝妈分享一下。
那么多大断奶好呢?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到至少一岁,最好2岁。2岁左右(视宝宝语言发育状况而定),甚至一岁半,宝宝可以听懂很多话,明白很多事情了,断奶时可以给他解释,而且妈妈需要在断奶阶段给宝宝更多的陪伴,以免宝宝以为妈妈不爱自己了。1岁以下的宝宝还不能理解妈妈的解释,只能强行断奶,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妈妈明明在身边却不给自己吃奶。过早断奶,对宝宝的心灵伤害很大,尽管宝宝很难表达出来。
1岁之后继续母乳的好处很多。1岁之后宝宝进入学步期。学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探索,在成长,探索就难免有挫折,成长就难免有不安。母乳,这种最直接的和妈妈相连结的方式,从出生起就是孩子安全感和安慰的重要来源。对学步期的孩子来说,继续吃母乳会让他们少些不安,多些勇气,很快从挫折感中恢复到积极探索的状态。1岁半左右,是孩子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期,表现就是特别粘人,这段时间,孩子有非常高的依恋需求,母乳可以非常好的满足他们。所以,没有母乳吃的学步儿相比之下,更容易时刻黏在妈妈身边,对探索和独自玩耍畏首畏尾。《西尔斯育儿经》里写道,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好的孩子,都不是断奶过早的孩子。多数吃奶到2岁左右的宝宝很好断奶。那不是因为宝宝听话,而是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育到了准备好断奶的程度,依恋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内心已经打好了安全而自信的基础,也自然就能坦然面对断奶——这个人生第一次与妈妈的分离,这个出生以来第一次重要的成长事件。
所以,如果妈妈的目光不只停留在宝宝的体重和饭量上,还看到孩子将来在幼儿园的适应问题,看到孩子上学后应对学习和社交上的各种情况的能力,看到孩子是否能以安全而自信的姿态去面对一生中婚姻事业等重大问题,最好慎重考虑断奶的时间和方式。在妈妈的时间和精力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断奶成为孩子经历的第一次勇敢成长,而不是被迫的悲痛分离。
从睡眠的角度讲,2岁以下的宝宝也还没发育到夜间不会醒来的程度。夜间醒来吃奶很快可以再入睡。断了奶,就要抱起来拍哄,大人累,孩子睡眠质量也受影响。
过早断奶是孩子的营养损失。2岁以下的宝宝还离不开奶。尤其是1岁以下的,营养吸收主要靠奶。不吃母乳了,就得用奶粉代替。奶粉的营养怎么比得上母乳呢。还没有抗体,不能帮助宝宝抵御疾病。母乳中有大量的胆固醇,这是幼儿大脑发育必须的养料,但奶粉中是没有的,因为胆固醇不能人工复制。所以,奶粉只能让孩子长身体,母乳才能同时帮助孩子长脑子。
中国宝宝断奶比较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宝宝多数是在2-4岁之间断奶的。欧美国家,日本,韩国,台湾,都提倡“自然离乳”,这多数在宝宝2岁多的时候实现。也有喂到2岁以后,宝宝在身心两方面都做好准备了,再引导宝宝断奶的妈妈
很多在1岁左右给宝宝断奶的妈妈,都用几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逐步断奶。先减少白天喂奶的次数,逐渐到白天不再喂奶,再逐渐断掉夜奶。这样,孩子可以慢慢适应,妈妈也不受涨奶的痛苦。这样断奶的妈妈,通常最后没有涨奶的过程。看看妈妈们的经验吧:
无论何时断奶,都要讲究方式。和宝宝分开一段时间,那是非常不好的方法。宝宝还以为妈妈不要自己了,还没能力理解这突然的痛苦分离是为了什么。除非宝宝已经比较大了,能理解妈妈需要离开而且还会很快回来。
如果妈妈喂奶有困难,随时可以断奶。但如果没有,请不要着急。如果需要上班,可以挤奶带回来给宝宝吃,晚上直接喂奶。从营养角度比全部吃奶粉对宝宝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