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208
- 经验值
- 208
- 在线时间
- 6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1-11-5
- 注册时间
- 2015-3-27
- 帖子
- 21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14
- 精华
- 0
- UID
- 29255018
 
- 宝宝生日
- 2011-11-5
- 帖子
- 21
|
蓝莓果教育:父母注意了别动不动就向孩子缴械投降哦!
) I" r; r# ?8 E9 d* N( a) J: C3 r5 g) V2 e a+ m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 L- n! I* O% z% k3 @9 ]. ^6 e8 `- m) o `- l, Y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r7 a$ V' W0 z& t
6 v/ e3 b/ H) q8 q 必须拒绝孩子时绝不“心慈手软”。
/ m1 G Q: M7 R O, N9 U1 o" y& V
& K: j$ s5 b4 ?0 f 有的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如孩子经常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难免一次回来。或者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做母亲的,总觉得孩子没有父亲很可怜,所以他有什么要求,也尽量满足。甚至一些无理的要求,能做到的,她也一定做到。一直被妈妈这样宠着,也慢慢有了小脾气。有的事妈妈不答应,他就耍无赖,使小性子。举一个一位家长曾经告诉我的一个实例吧。有一次,睡到半夜,孩子忽然醒了,硬是要吃蒸饺。深更半夜的,到哪儿去买蒸饺?母亲为难了。她只能安慰孩子:“现在外面没有卖蒸饺的。咱们再睡一会,天一亮,妈妈就给你去买,啊。”孩子仍然不依不饶,哇哇大哭起来。做母亲的最后也火了,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顿。她也终于明白自己的溺爱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 v p) i0 s2 A) A( I3 c; H( m$ q% T! ]7 ?" p" m; d
很多的父母就是这样自己给自己制造负担的。
p0 D$ h$ I2 w- ]. L9 g9 a/ J7 _, w
8 f: }' K% |5 k/ f* s 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6 i% b4 O4 B6 l v* l. m6 J “下不为例”的话千万不要说。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人的欲望也是无限扩大的。有了小小的便宜,还不够,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家长能满足孩子到什么时候呢?一时的心软,带来的是无穷的“后患”。有一天孩子要天上的月亮,难道你也替他摘下来?
8 n- c3 C3 i/ p
3 [2 N% B% S/ `6 X; o/ r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 a, P' l5 w8 ?. C' u
. L5 i) L8 T# p* f3 z1 B
曾经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这样一番情景:: ^- y- b7 F4 i7 o% k% s4 C7 Y9 _
+ d1 O+ R9 ^+ \. H* Q 一位老爷爷抱着两三岁的孙子,开心地说着话。说着说着,孩子用小手打了爷爷一巴掌,快活地笑了。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玩吧,他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啪啪声不断响起。爷爷的脸都被打红了。可是他竟半点阻止孩子的意思也没有。车厢里很多人都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 X4 g: N6 p5 K6 S# z$ f4 {8 W! D4 J- h; {7 C
孩子能这样宠吗?做爷爷的再疼爱孙子,也用不着如此牺牲自己的脸,让孩子对自己使用“暴力”吧?家长如果都这样做孩子的“奴隶”,让孩子随便打,让他怎么高兴就怎么着,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暴君”啊!
8 g7 k3 D1 O' R4 R
% R: \' w( Y8 Q" T0 f: a2 E- Z 不要做“好好家长”。! o5 O' v! m1 _& i+ a: |! [9 U
- } y* ]( @# e0 A) W" K: m+ c
“好好家长”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事到临头,还是犯同样的毛病。
4 J& e9 l; y( r# J' c
& [% t9 q4 l) t' u 碰到一些会撒娇或者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父母更是经不得一磨。“妈妈,只有这一次,你就答应吧。”“爸爸,下次我再也不要了,我保证!”一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心立马就软下来了。“好好家长”容易做,但是孩子可不是这么教育的。
9 d7 g( k: t; p! q( p3 }1 l
; V( x, A3 t$ l7 ^4 k) V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 “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5 L* \9 K2 B% Q& Z$ n
Z# V# y6 e+ l' p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3 |1 u* F# o% S' C2 C6 w( e; o
% H3 q3 H* v ~: i5 ^+ j, C 小时候在家里有父母宠爱,长大了,旁人不再给予他这样的“关心”,孩子会变得消极、绝望和无助。也可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父母所期望的吧。
7 }: R- c, ^, L% k&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