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85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6:2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喜帖并不像一般的邀请函,简单的制作和书写即可。这封传递幸福的信笺,应该承载更多文化内涵和情感分量。所以,设计喜帖时不要吝惜心思,要让亲朋好友通过这小小的卡片,第一时间同享你的幸福。

喜帖的设计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除了准确传达举办有关婚礼的时间、地点、着装要求等讯息,还有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

怎么确定喜帖的数量?

这是一个令很多人都倍感头疼的问题,印的太多,浪费金钱;印的太少,又要面临加印的问题。如何估算出一个适当的约数呢?

首先,列出你打算邀请的亲友宾客的名单。要注意是你准备邀请的,而不是确定能出席的。然后根据一桌宴席可容纳的人数,计算出大概要摆多少桌。如果一桌会就坐12位宾客,又因为喜帖的发放是以家庭、夫妇及单身人士作单位的,所以估算出每桌的宾客大约需要8张喜帖;以此计算出喜帖的印数,再多制作20张当后备。一般来说,可以单简地利用以下的方法估计喜帖印数:喜帖的印刷数量 = 婚宴桌数 X 12 X 0.8+20,例子:一个三十桌的婚宴,大约需要印刷 30X12X0.8+20=308 张喜帖。

设计喜帖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传统喜帖以红、金两色和龙凤图案为主,如今喜帖的设计多样化,可以将更多新人的想法实现。但并非人人都是平面设计师和美术家,面对完全空白的纸张,很多人也会感觉无从下手, 下面是一些喜帖在设计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启示,让你的喜帖也可以精美绝伦,且兼具纪念与收藏价值,令每位宾客都因为你的邀请而无比开心。

1 喜帖的色彩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但通常长辈还是比较喜欢红色与金色搭配。可以一半印红色喜帖,一半印其他颜色的,既可以讨好长辈也让自己喜欢。
2 运用自己喜爱的图案,比如爱心、指环、玫瑰或新人造型的卡通人物,当然更可以印上你们的结婚照,大大方方炫耀甜蜜。
3 可采用多种材质的纸,像牛油纸、金属纸、玻璃纸等,让你的喜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4 添加别致装饰,如丝带、蝴蝶结、干花、谷物、喜糖……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5 喜帖的形状不一定总是矩形,也可以是心形、蝴蝶形、贝壳形,甚至可以将新人的侧脸剪影作为喜帖的形状。
6 喜帖的折法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参考立体贺卡,做出生动有趣的喜帖,而卷轴和扇面的折法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撰写喜帖内容有哪些规范?
如今,很多青年人不知道撰写喜帖的规范,当长辈收到书写不规范的喜帖时,往往会毫不容情的给予责备。喜帖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神圣而庄重的意义,即使外形时尚、个性,内文的撰写还是应该多多考究。

1 “承严命”与“承慈命”
一般来说,喜帖是以新人双方的父母的名义发出的,在传统意义上而新人是受命于自己的父母而发出喜帖的。所谓严父慈母,所喜帖内容、喜帖内文里的“承严命”和“承慈命”就是指受命于父亲和母亲的意思。要留意的是,这里所指的父亲和母亲是新人家中最年长的长辈,一般是指新人的祖父母。所以简单地说,喜帖内容、喜帖内文的承严命和承慈命的用法应该是这样的:
承严命:祖父健在
承慈命:祖母健在
承严慈命:祖父母健在

2 长次排行
在喜帖内容中,新人名字之上一般都会加上他们在家中的排行,需要留意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女儿是分开计算的。以下是在一般情况下,在喜帖上排行的写法可参考一下列表:
长男:家里儿子排行最大
次男:家里儿子排行第二
三男:家里儿子排行第三
四男:家里儿子排行第四
幼男:家里儿子排行最小
小儿:家里只有一位儿子
(家姐及细妹不计在内)
长女:家里女儿排行最大
次女:家里女儿排行第二
三女:家里女儿排行第三
四女:家里女儿排行第四
幼女:家里女儿排行最小
小女:家里只有一位女儿
(哥哥及弟弟不计在内)

3 其他用词
启事语(谨订于、谨詹于)
举行婚礼地点(于、在、假座之类)
款待方式(敬备、谨备、薄酌、茶点)
邀请语(恭请、敬请、敬希、恭候、台端、阖府)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订制个性喜帖 传递幸福滋味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