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拉密斯 于 2017-5-12 11:08 编辑
, v, b- j+ z: e8 ]& Q) s- ~4 U; g+ { N
作为北京孩子的家长尤其是最近幼升小、小升初孩子的家长大家一定深深的感受过孩子升学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北京从幼升小开始 家长就各显神通 ) w0 J/ r8 _) D6 {" V
$ O; U+ z; D( E; J' Z, d
. U p9 a! K) t; n: C1 j( `
! b \% V1 P9 c3 C1 J4 A6 V花“票子”、托“关系”、 买“房子”、报各种补习班
4 y$ U0 E. ~, ]; o. }" p3 m) h. ]
只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7 h8 g3 {7 \7 V/ B; }6 h6 k 5 N O0 F& @: s& K: _& E8 S
/ G; T7 Z: j# ` U* B8 _
现在的孩子幼升小、小升初辛苦0 L8 v. x1 w; d V( d$ o- a
那看看香港的吧 可能就有稍微一丢丢的安慰了
-
- e) z; j" E. P# E
《没有起跑线?》是香港的一部纪录片 和北京相比 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 Y* R6 Q/ y 看完也许你会觉得身在北京还是幸福的
-
# s. W' d. C# ^3 d# n 1 \4 \/ a3 z. B) `- r$ U& t+ p
香港的很多小孩子
. H, u l; g3 e, z 从小幼儿园上2间 还没上小学功课就做到十点多 同时上5-6个兴趣班 还有升学面试班 以各种考级拿证书为目标 …… 纪录片开头就有家长坦言5 J# U8 q) b) _$ s4 h7 _# k
就可以活得很潇洒 孩子 要赢在子宫里 由于在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 毫无准备 导致儿子与同龄小孩比 落后一大截
-
: j8 `( ~/ \, C: D% g" ?
/ F$ o+ X2 q6 |6 `
抱着儿子去报名学前班
& D* ]" ~- o$ R; f8 Q 比儿子小的妹妹都可以从A唱到Z 而自己儿子只会念B 因为平时叫他阿B 于是在第二胎的时候
% e( h1 L' r7 f+ o' d" v Irene就要妹妹赢在子宫里啊!
-
* L* o H) ^8 X0 J E: M
8 v: N* m# f+ r
在肚子里的时候' N# ~: j0 C7 l0 A V
就开始听ABC 那小孩出生就不会抗拒 出生之后呢要催眠式 不断给孩子听英文 除此之外 因为大儿子没有幼稚园录取 就已经为女儿了解了 家附近五六十所学前班幼稚园的情况 索取报名表 0 e6 p2 \ U7 M u
1 x. E9 M/ B, s' Y* e ]
《没有起跑线?》节目除了采访家长 还邀请了两位嘉宾 体验幼稚园和小学生的日常 过程惊呆我们北京人 幼升小 三四岁也天天学
-
1 U& }' e3 k- y u; o
香港小孩子的幼升小 读2间幼稚园 三四岁就已经没有娱乐时间 天天学学学 赶时间 就差厕所里学习 4 z- w: t/ L" I! w3 c7 B
从出门就开始赶时间 出租车上吃面包
-
' v. z6 N! X; A9 [ 大街上看到什么 都要问认不认识啊 大概就差妈妈跟进厕所 指着一个英文问你 认不认识啊? 6 f$ x1 a* }* B$ p
2间幼稚园 学满六个钟 上午下午2间幼稚园 在香港家长的眼里 不夸张 $ K8 B2 r/ y5 i6 V2 Y0 \: c
9 o# x2 l% T% L/ T2 |! m& v: C
为了让孩子天天学满六个钟 匆忙到要在公厕换校服 也不夸张啊! ! j( n& `- ]7 H3 h( p
还可以睡个午觉 香港的很多小孩 惨到连午觉也没有啊!
3 X- @3 V9 j& |6 G1 l' s: p
-
& z2 I0 e; S6 |1 k8 y( v0 g 你学10个兴趣班 我就学20个 就是国家级的教练教学 还不能只会一种泳姿
-
& m: E- x( ?8 @! o
' a3 P: q5 l; d7 q/ m& h! |6 w* Y
当然也不可能只在幼稚园学 香港家长对兴趣班的执念 北京家长看了都觉得可怕 不只在周末 是日常 , O, g0 q b; B3 x$ c, }; b% c, b
接 着 往 下 看
0 t, _+ k& y0 x+ m& c! Y
; F: _1 B: K$ q!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