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9276
- 经验值
- 9124
- 在线时间
- 278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1-04-04
- 注册时间
- 2010-12-21
- 帖子
- 176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9124
- 精华
- 0
- UID
- 5475385
    
- 宝宝生日
- 2011-04-04
- 帖子
- 1766
|

进入恋奶期了。还挺早啊。
介绍以下文章给你看:
先讲讲我那少的可怜的理论基础吧,很多妈妈都知道我原来的职业,我是老师,上学的时候有一门课程是教育心理学,不算主课,但是我有兴趣,所以学的比较用心了点,额外的资料看的多了些,然后写了一篇挺认真的论文,被教授夸了一下,我就有点飘飘然了,不过现在大部分内容都忘记了只能凭我的理解转化成大白话给大家随便说说了。
我学的主要是针对青春期的心理学课程,因为我们毕业都是要做中学老师的,青春期的孩子都比较逆反,心理问题会比较多,老师给我们讲青春期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是口欲期的心理发育不正常造成的,这个是国外的理论,有很多调查研究的数据,具体记不清了,我当时对这个知识很好奇,所以到图书馆找了很多书来看,但是现在都记不清书名了,很遗憾。口欲期的定义我也记不清了,大致的时间是1岁半之前,我印象中还有个肛欲期(或者不是这个名词吧,反正就是憋大小便得到心理满足的时期),然后口欲期还分几个阶段,具体分的年龄段和定义真记不清了,当然了,那些书里没提母乳的事情,结合现在我的知识,我觉得恋奶期实际上是口欲期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段,实际上,度过恋奶期的孩子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度过口欲期。这个过程不能按照严格的月龄来划分,要根据孩子心理发育的程度和进度来判断,当然和大人的态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比较严谨的措辞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套用一句俗话,孩子在成长,亏了的,总是要还的。口欲期没得到足够满足,肯定要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别的途径找补回来,很可能会造成很多其他问题,虽然我们的国人多数是不认同这一点的,认为孩子不懂那么多,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其实已经证明了这个理论,我想,愿意坚持母乳的妈妈,都是愿意尊重孩子的妈妈,都不会忽视这些问题的。再说说我了解的口欲期,印象中,吃手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以及口欲满足心理需求,然后是吃脚和啃所有东西的阶段,是探索世界,探索自己身体的阶段,然后应该就是恋奶期了,恋奶期一般出现在1岁以后,是口欲期的最后一个高潮,表现在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独占欲比较强烈,对亲子关系的要求升高,实际上已经不完全是满足口欲,而是满足心理发育的需求了。是早期亲子关系建立之后的一个升华,可以对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比较深远的影响。岁以内,父母通过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和孩子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所谓稳固,就是无条件信任,基于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进入恋奶期后,会通过和妈妈时刻的亲近来加深这种信任,如果妈妈处理不好,很可能会破坏这种亲子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无条件的信任一旦被打破,是不可能修复的。当然,不吃母乳的孩子,如果仍然由母亲亲自养育,也会出现粘人的一个阶段,妈妈处理的好,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孩子很可能会出现恋物癖,或者不和妈妈亲近等问题。这些细说起来很复杂,大家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吧,我条理性差,实在没什么概括能力了。继续说无条件信任,也就是亲子关系,这个问题我印象挺深的,而且通过乐乐和小树以及身边的很多家庭的育儿方式感触也很深,现在很多孩子都是隔代养育,根本谈不上正常的亲子关系了,所以也根本没有稳固的亲子关系,这其实很可悲。我虽然对看的资料整体没什么印象了,但是里面的一个实验给我留下了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印象,当年我还年轻,只觉得好玩,现在想来,也就是老外有这个魄力,我肯定舍不得我的孩子去做这种实验。为了测试亲子关系是否稳固,让孩子从很高的地方往下跳,父或者母在下面接着,看孩子敢不敢跳,细节不记得了,反正结论就是孩子如果可以无条件的信任父母,那么亲子关系就很稳固。
其实每个孩子生下来都会和母亲有这个稳固的亲子关系,因为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生长了近10个月,和妈妈息息相关,心灵相通,对妈妈的亲近和信任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子离开母体之后会对新的环境产生一种恐惧,需要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所以说,前3个月,是孩子建立最初的安全感的很关键的时期,但是很多妈妈在这个时期还没有适应角色转换,不能做到按需哺乳,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甚至有的妈妈还陷在产后抑郁的困境里,加上家庭的其他成员处于好心的帮倒忙,使孩子在口欲最旺盛的时期没有得到足够满足,甚至孩子正当的口欲需求都被当作问题和毛病来对待,那么最初的安全感都没建立好,孩子的心理发育就没有开一个好头,如果妈妈没有直接被奶粉打败,还继续母乳到了恋奶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需要弥补这个口欲需求的欠缺了,从现象上看,就被老前辈们说中了,你不断奶,孩子不吃饭,就恋你那口奶,你不断奶,孩子就粘你一个,谁都不要,不好带,不听话,不乖,你不断奶,孩子吃不饱,营养不良,不长肉了等等说都说不尽的压力就铺天盖地的来了,于是妈妈就焦虑,就担心,就心灵发毛,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耽误孩子了?那么妈妈的这个情绪反馈到孩子那里,就是妈妈动摇了,不想满足我了,我就要失去我想要的了,我要拼命的吃,吃一口少一口了,我要拼命的粘着妈妈,抱一会少一会了。如此就是恶性循环,谁也不得安宁。—
今天说说分离焦虑吧,其实在建立了稳固的亲子关系之后,孩子已经非常信任妈妈,而且这一点在母乳妈妈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就是很明显的认识妈妈,和妈妈亲近,在妈妈身边有良好的安全感,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妈妈的情绪一直健康平和的基础上。做妈妈是很考验心理素质的一件事,大家都认为我是淡定妈,其实我也是从严重的产后抑郁中走出来的,甚至好几次有跳楼的念头,所以我对那些爱纠结的妈妈往往说话比较尖锐,并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是疼大发了,麻木了,才有胆子说大话了。
我看过的资料中曾经提到过婴儿抑郁,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反正原因是母亲情绪的影响,后果是生长发育迟缓什么的,挺严重的,当时我还是小姑娘,对这个没兴趣,没多看,现在想想还是有道理的,如果有人对这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解,希望能具体的来讲讲。
我印象中第一个分离焦虑期平均出现在6月龄左右,其实亲子关系越好的孩子可能出现的越早,因为孩子对妈妈信任,就会很明显的和妈妈亲,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离开妈妈就不安心,就容易烦躁,看见妈妈就安心了,就踏实了,其实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知道分清楚谁远谁近了,但是很多大人是接受不了这个现象的,尤其是职场妈妈,会焦虑,会担心,还有就是老人,总希望孩子最亲的那个人是奶奶或者姥姥。当然,很多人工喂养的宝宝,分离焦虑的目标就真的不是妈妈,这同样会造成大人的很懂困扰,孩子不和妈亲,其实也很麻烦的。
恋奶期,其实伴随着第二个分离焦虑高峰,在我们国家,喂到1岁以后其实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这个时期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思想越来越丰富,这个时候恋奶,恋妈妈,不仅仅是和妈妈亲近,还有一种怕失去的心理,孩子会担心失去和妈妈的亲密联系,失去妈妈对自己无条件的满足,这个时候的分离焦虑要比第一个阶段的那种单纯的认生来的严重和凶猛的多,因为怕失去,因为安全感危机,会让孩子有不顾一切的疯狂,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随时吃奶,不顾时间不顾场合,不顺心就哭闹,甚至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等等,反正老人控诉的那些基本上都是可能出现的,这些现象会让妈妈也崩溃,如果妈妈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柱,就很可能会选择切断和孩子的紧密联系来阻断孩子的种种“恶习”,加上身边的人不断的劝导,恋奶期断奶的事情多不胜数,惨痛的教训也多的很,没必要举例子了,回头我好好说说乐乐就行了。…………………
差不多了,以上转贴,懒得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