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113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2-04-13 
帖子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20:4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百岁老人的饮食妙法5 H+ x/ }5 n6 ~3 z9 k- b0 M4 @
以饮食而言,我一贯以食粥为主,且一日三餐,月月年年乐食不疲。因为年岁大了,生理机能也相应衰退,进食一些粥汤之类,既合乎老年人胃日,又易消化吸收,真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至于食什么样的粥好,则应选择既有营养又含保健价值的原料,并随着季节的变换,选取时鲜的粥品。这样,不仅有常吃常新不倒胃口的惬意感,也可以多方面吸收各种养分,满足机体的需要。
% k9 u. K% r6 ?% A7 W
8 L0 {0 Z8 ?/ o6 @譬如,秋天我吃芡食粥。芡食,俗称鸡头或鸡头米,是生长在湖中、池塘里的一种小圆叶植物,所结籽粒,颇有药用价值,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鸡头粥相同。做法:将鸡头米煮熟脱壳,取其仁与大米或糯米同煮。若以小米混煮,熬出的粥则更黏、更稠、更香,别具风味,真可谓是一种口福。其功能强肾壮体,更有益耳聪目明,对于预防脑细胞衰退和增强记忆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5 N  u; g+ k0 n! j
$ N0 Q, X3 O* I* d, t冬天,我吃玉米面(渣)红薯粥。玉米、红薯都属食药两兼的天然食品,前者,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和钙、磷、铁、维生素B1、B2及胡萝卜素;后者含有的维生素C,据说比梨、苹果、葡萄的都多得多。含有的黏蛋白,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防止动脉硬化、保持血管弹性;又能防止肝肾中结统组织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还能防止便秘,保持良好的智力。红薯中还含有一种叫脱氢表雄酮的特殊的化学物质,有预防结肠癌、乳腺癌的作用、总之,常吃两者混煮的粥,对补益身体、延年益寿大有裨益。做法:先将洗净去皮的红薯,切成枣栗般大小的块,用沸水煮烂至七、八成熟时,再将搅成糊状的玉米面放入锅中,边熬边搅,直至红薯与玉米面黏稠如漆时止,可说是色鲜味甘、百吃不厌。 + W+ L% Q* L/ w
! e- Q- x9 i( t1 {- O( Q* |; c
春天,我吃胡萝卜粥。做法:先将胡萝卜洗净切成细丝,沸水氽过后,经与花生油、葱花、姜末、胡椒等佐料同炒(炝锅)后,加适量水,再将事先蒸熟的米饭烩入,煮熟后,撒些香菜、芝麻油,顿时一股诱人的清香便钻入鼻孔,极诱人食欲。胡萝卜粥,富含胡萝卜素,凡中老年人以及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夜盲症、高血压者,可经常食用此粥。 7 e2 r8 U& d9 g! L2 x6 c5 V
1 Z8 A' F; x* f. O/ Q  }
夏天,我吃绿豆粥。我选一些有止烦渴、消水肿、解热毒作用的绿豆粥和煮烂如泥的高粱米、豆粥;或者用荷叶煎出的汤加上米煮成荷叶粥。特别是将这些煮得烂烂的、稠稠黏黏的粥,晾至稍有余热(不烫)或者干脆晾凉、有微颤感时,再加少许白糖、就更加香甜爽口! % _7 w  ]3 N! ~

* }3 b! R+ m1 s( R其他如小米和大米、玉米渣和大米两米粥等,加上大枣、核桃仁、瓜子仁、葡萄干和栗子、芝麻、花生仁等干果,也交替出现在餐桌上。
5 @  r' U) G6 c6 h3 x/ m9 y9 n2 g& |# f
但切记进食运量,贪食会影响胃的消化,引起胀满不适,导致消化不良,严重者还会造成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诱发心脏病等,甚至会造成猝死,应该引以为戒. ^% {# Q% S1 K* E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08-08-08 
帖子
16119 
谢谢宝妈分享,互动平台希望宝妈分享更多原创作品!
团长编号MW11875

学 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8-02-06 
帖子
4761 
我也每天喝粥,早上晚上的,不过都是很简单的粥,什幺小米粥玉米粥之类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延年益寿最是粥!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