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9 | 浏览: 3589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4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看到网上好多网友都说“在自然生产过程中,侧切是常规手段”,实在是太怕了!
       我的一个同事去医院看望她顺产侧切的朋友,正值护士给换药,看到好多血好多血,场面惊心动魄,而且那个朋友后来感染了,后来的S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身体也极为不适。
       还有的网友说侧切是不需要打麻药的,生不下来,就直接用剪子给剪开了,为什么不打麻药?因为自然生的疼痛感已经远远超过了直接剪开的疼痛。
       我母亲也说:当时在他们那个年代剖腹产的技术不是很成熟,所以剖腹产不是常规手段,医生也不会主动询问孕妇是否需要剖腹产,所以很多孕妇都是自然生的,生不下来都是撕裂,当时直接给缝了一针,日后生活受到影响,也无暇关注。
       其实我母亲是主张我剖腹产的,因为很多孕妇选择顺产,生十几个小时,疼痛难忍,如果选择足月的日期主动剖,会缓解不少疼痛,一个两个小时就好了。虽然产后护理阶段,会比自然生疼,但是那种疼和自然生的疼痛是没法比的。
       另外,在家乡的医院,无论是三甲还是二甲医院,剖腹产都是常规手段,因为医院不敢承担自然生的风险和责任,我想这里面有一部分医院创收和高效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一、家乡的医院具备了让产妇剖腹产的条件,因为床位和手术大夫都是富余的,足够医院进行这种手术;二、在医院有条件的情况下,会推荐产妇选择剖腹,从这点说明自然产的确有相当的风险。
       听到这些我就不想自然生了,我和医生沟通过,但是医院的大夫却说,“没有剖腹产的指证不能做剖腹产手术”,听到这些我真的比较担心,我分析不给孕妇选择的权利,是因为北京医疗资源匮乏造成的。剖腹产住院要一个星期,顺产只要两三天,床位的紧张,手术医生紧缺的压力,使在北京生产的孕妇不能像家乡孕妇那样得到应有的选择权,还有便利的产床照顾。
      各位准妈妈们,你们也有这样的困扰吗?怎么解决呢?

Rank: 6Rank: 6

宝宝生日
 
帖子
45 
我觉得这个问题楼主并没有从客观角度出发,医院如果有条件当然都让你剖腹产,剖腹产费用比顺产高出一倍,人家医院又不傻,而且只说了对产妇的部分,其实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剖腹产的孩子以后得肺炎或者其他肺部疾病的几率要比顺产的孩子高很多,而且抵抗力也不好,这个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楼主可以去查一下相关的书籍。还有,说顺产影响性生活其实真的没有依据的,只要生产后正常做提肛运动,不光不会影响,还会更紧,而且那个位置就像嘴唇的肉差不多,愈合的速度是很快的,发炎的一般都是护理不到位。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2-12-05 
帖子
52 
怀孕妈妈
总体来说还是想顺产 不想剖腹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12-08-22 
帖子
143 
楼主有误区吧,顺产需要的时间正常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医院的护士和医生也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并不是北京医疗资源缺乏才选择叫顺产的,顺还是最自然的方式,如果没有什么其它问题还是顺应自然的好吧。

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18 
怀孕妈妈
回复 ziyouhaijiao 的帖子

      套用我们家大夫姑姑的话说,自然生3-5000,一生生十几个小时。做个剖宫产效率高点40分钟就做完了,一例1万,就经济效益来看医生要是为了自己犯不着放着那么高的收入,劝你自己生。
    另外,侧切是为了帮助孩子出来和伤口撕裂才做的,侧切伤口是平滑的,容易长,撕裂伤不好长。
    亲,还是慎重考虑吧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12-05-15 
帖子
2760 
剖腹产是迫不得已的生产方式,不应该鼓励妈妈们去剖腹产啊!
顺产是最自然的生产方式,也是最原始的,我想现在自然的应该是最健康的;关于所谓的侧切,现在很流行使用,我觉得并不是没有好处,一是缩短产程,二是保护会阴;有的人产道先天不好,加上孩子头大等因素,不得不侧切加快产程,要不然孩子出事也不好;不侧切生自己生,有的时候会阴撕裂,那所带来的痛苦可比会阴侧切难受的多啊!你所列举的会阴侧切在换药时流血很多,我想那也是个例,而且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如果血小板低的人,特别不爱凝血,所以也会出现伤口经常血淋淋;
总之,自然生产是最健康的,如果自己有条件,还是争取自己生;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null 
帖子
2003 
怀孕妈妈
回复 一口一个橙子 的帖子

对 听大夫的  
现在就开始努力  如果条件允许 一定坚持 顺产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2-02-21 
帖子
6497 

妈网红人

回复 carachen3 的帖子

我夜是因为家里有大夫,听得多了,也就不随便信了
不过确实有个现象,倒是大夫,有不少对顺产恐惧,因为看多了比较恐怖的,直接要剖的
哎,咱就多给自己暗示,给自己鼓劲,听大夫的,为嘛老觉得自己是少数人哈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null 
帖子
2003 
怀孕妈妈
回复 一口一个橙子 的帖子

多谢  橙子   讲解的这么详细
开始看帖子的时候  真被吓到了   像我们这种没生过的 很容易被误导
幸亏  橙子 在这里 详细的 解释了下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帖子
123 
血是恶露吧,如果是伤口流出来的,流那么多还不得流贫血了?

顺产没那么吓人,侧切也没那么吓人,侧切的口子比剖腹的口子小多了,而且好的也快。
涵涵妈 团长编号:MW11763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4-29 
帖子
1343 
崇尚顺产,同时也的确顺产我家大涵涵。顺产对于宝宝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顺产即使是侧切加撕裂也不是什么大事,慢慢就会恢复的。当然一切还是听医生的,有的人没有条件顺产就只能  选择剖宫产。
早早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2-08-10 
帖子
742 
很多人破腹产的伤口在产后几年都会痒甚至疼的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06-01-13 
帖子
305 
不过坚持顺产前提是在没有什么脐带绕颈或者不是超重儿等的情况下了。。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2-10-02 
帖子
187 
还是认为顺产对自己还是宝宝都好,现在不用想那么多,生之前的各种情况由不得你,比如宝宝脐带绕颈,只能抛了,当然能顺产最好了。
闹闹麻麻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2-04-30 
帖子
918 
又看到这个帖子了,我觉得还是得再说说
剖腹产你以为伤口就不会感染了?我一个同事就是剖腹产,就是在你所谓的家乡医院,孩子剖出来才5斤多,多可惜,顺产的话估计都不会撕裂更不用提侧切,结果剖腹产后一周伤口长不上,造成伤口持续感染,肚子就那么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每天早晚换药都跟要了她命一样,她自己形容跟死了一回没差别,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3周时间,3周时间就一直这么躺着,更不要提给孩子喂奶了,孩子也跟着倒霉,一口母乳都没有吃上!

所以任何一种生产方式之后都有可能带来问题,这都是难以避免的,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才是,要相信医生的话,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选择适合你的生产方式的。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2-07-08 
帖子
3003 
剖腹产真的没有顺产好~~肚子上内口子也没那么容易好~~生产是大自然赋予女人的本能,没有那么难,只要宝宝胎位什么的没问题,还是建议亲顺产~~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2-12-22 
帖子
2039 
侧切那点伤口跟剖腹产那十几厘米深达腹腔的伤口比算得了什么呢。
要说感染,剖腹产除了感染还有伤口液化,子宫疤痕,愈合不对位等更多严重风险,尤其是对子宫的影响未来几十年会慢慢浮现。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求助帖:听到这些,孕妈妈们还想自然生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