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19574
- 经验值
- 130615
- 在线时间
- 669小时
- 宝宝生日
- 2009-09-09
- 注册时间
- 2011-10-18
- 帖子
- 23744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30615
- 精华
- 2
- UID
- 6463575
  
- 宝宝生日
- 2009-09-09
- 帖子
- 23744
|
本帖最后由 小豆豆/aiq 于 2012-5-10 17:08 编辑
婴幼儿和儿童用药,在很多专业的医生那里都是一笔糊涂账(详见下面引用部分),作为非专业的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在这里,豆豆给大家提一个建议:给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记录一下孩子每一次的生病和用药情况。档案的内容包括:
生病开始日期:
症状:
是否看医生:
如果看了,医院名称,医生姓名:
医生处方:
如果没看,是否自行用药:
所用药品名称,药物来源(医院还是药店,药店名称),药品剂量:
用药时间:
用药后的症状变化:
药品不良反应:
痊愈时间:
痊愈后的护理:
是否反复:
建立了这样一个档案,时间长了您自己就可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了。孩子容易生什么病,生病用什么药管用,什么药孩子不能用,病愈之后怎么护理才不反复……
我自己就给孩子建了一份档案,从出生就开始了。现在孩子生病,我一点都不慌,都快成半个医生了。
【引用部分】
据《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胡茵介绍,我国儿童药品面临临床研究少、用药品种少,剂量及剂型缺乏等问题,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200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达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年人为6.9%。
临床研究少,造成儿童用药剂量不科学。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中,仍约有50%左右是以成人用药减半对儿童使用,而儿童常用药物剂量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临床普遍采用的按照千克体重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把儿童当成缩小的成人看待,忽视了儿童特殊的生理条件,因此,科学性和可靠性也存在问题。还有一个调查显示,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聋哑学校学生,70%是由于儿童时期用药使用不当造成的。此外,胡茵表示,我国儿童用药中还普遍存在抗生素及注射剂滥用问题,中成药使用的问题也较多。但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药品说明书模糊不清,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如何“酌量减量”。
首都儿科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很多药品在说明书设置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不仅很多中成药中没有儿童剂量的说明,而且在一些儿童药品中也只是说明了两岁以上儿童服药的注意情况,而对于两岁以下儿童往往没有任何说明,或者只是一句简单的“酌情用药”或者“请遵医嘱”来一笔带过,对于不良反应也没有具体说明。“因此,很多时候儿科医生往往都是‘经验治病开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特级专家胡仪吉教授认为,因为儿童用药种类少且说明书不全,儿科医生处境很尴尬,要么没有药,要么剂量拿不准。并且一些在国外规定儿童禁用的药品,我国可能还在用于儿童。“例如阿奇霉素,在美国不批准16岁以下儿童静脉注射,否则就是违法。但我国都在用,只是标明16岁以下安全性不清楚。”
|
-
总评分: 经验值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