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19 | 浏览: 792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0:1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小豆豆/aiq 于 2012-5-10 17:08 编辑

    婴幼儿和儿童用药,在很多专业的医生那里都是一笔糊涂账(详见下面引用部分),作为非专业的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在这里,豆豆给大家提一个建议:给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记录一下孩子每一次的生病和用药情况。档案的内容包括:
    生病开始日期:
    症状:
    是否看医生:
    如果看了,医院名称,医生姓名:
    医生处方:
    如果没看,是否自行用药:
    所用药品名称,药物来源(医院还是药店,药店名称),药品剂量:
    用药时间:
    用药后的症状变化:
    药品不良反应:
    痊愈时间:
    痊愈后的护理:
    是否反复:

    建立了这样一个档案,时间长了您自己就可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了。孩子容易生什么病,生病用什么药管用,什么药孩子不能用,病愈之后怎么护理才不反复……
    我自己就给孩子建了一份档案,从出生就开始了。现在孩子生病,我一点都不慌,都快成半个医生了。


    【引用部分】
     据《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胡茵介绍,我国儿童药品面临临床研究少、用药品种少,剂量及剂型缺乏等问题,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200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达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年人为6.9%。
  临床研究少,造成儿童用药剂量不科学。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中,仍约有50%左右是以成人用药减半对儿童使用,而儿童常用药物剂量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临床普遍采用的按照千克体重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把儿童当成缩小的成人看待,忽视了儿童特殊的生理条件,因此,科学性和可靠性也存在问题。还有一个调查显示,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聋哑学校学生,70%是由于儿童时期用药使用不当造成的。此外,胡茵表示,我国儿童用药中还普遍存在抗生素及注射剂滥用问题,中成药使用的问题也较多。但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药品说明书模糊不清,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如何“酌量减量”。
  首都儿科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很多药品在说明书设置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不仅很多中成药中没有儿童剂量的说明,而且在一些儿童药品中也只是说明了两岁以上儿童服药的注意情况,而对于两岁以下儿童往往没有任何说明,或者只是一句简单的“酌情用药”或者“请遵医嘱”来一笔带过,对于不良反应也没有具体说明。“因此,很多时候儿科医生往往都是‘经验治病开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特级专家胡仪吉教授认为,因为儿童用药种类少且说明书不全,儿科医生处境很尴尬,要么没有药,要么剂量拿不准。并且一些在国外规定儿童禁用的药品,我国可能还在用于儿童。“例如阿奇霉素,在美国不批准16岁以下儿童静脉注射,否则就是违法。但我国都在用,只是标明16岁以下安全性不清楚。”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值 收起 理由
zyj0523066 + 20 好主意,谢谢分享

总评分: 经验值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木有人关心这个问题?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0-02-03 
帖子
769 
宝宝用药  大人们是久病成医  现在宝宝生病  也分出个大概  自己家里也会备些常用药,到医院  三部曲  抽血化验——输液——拿药回家吃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许家格格 的帖子

到医院就输液?我家宝宝2岁半了,就去过一次医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0-02-03 
帖子
769 
回复 小豆豆/aiq 的帖子

我家到现在为止 输过两次  一次是肺炎  那时候还小  扎脑门   还有上一次 支气管炎  扎手 还做了雾化   真是折腾啊   上医院    但是 小孩的病  越拖越麻烦  还是速战速决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许家格格 的帖子

唉,还真是麻烦啊,平时的护理还是很重要的
欢欢妈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11-01-31 
帖子
24561 
我得向你学习,也自己建个档案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zyj0523066 的帖子

嗯,给自己建个档案,我还没想到过哪
回去我也建一个去
天天妈

青铜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01-01-01 
帖子
19770 
你这想法挺好的,要是在网上把每个妈妈的经验都总结出来就更棒了。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着急忙慌带孩子 的帖子

那得大家建立了这个档案,坚持记录一段时间,这个想法才能实现啊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1-10-23 
帖子
57 
这个事以前还真的没怎么考虑过。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09-01-01 
帖子
27812 
我们所有看医时诊断都留着,在一个本本上,这算是档案吧
天天妈

青铜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01-01-01 
帖子
19770 
睿睿就用过妈咪爱和肤乐霜,别的还没经验。
欢欢妈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11-01-31 
帖子
24561 
小豆豆/aiq 发表于 2012-4-27 15:31
回复 zyj0523066 的帖子

嗯,给自己建个档案,我还没想到过哪

呵呵,我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说,也自己给宝宝建个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zyj0523066 的帖子

呵呵,我还以为亲说自己也建一个呢。其实给自己建一个也挺好的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zyj0523066 的帖子

我编辑了一下贴子,亲看看能不能行得通?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着急忙慌带孩子 的帖子

呵呵,说明亲护理得好啊,宝宝生病少
我就是传说中的“坑爹”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10-10-04 
帖子
28629 
能不建就不建
建了这个就没好事儿
为什么非得事后诸葛亮呢?
如果能不生病不好么
其实不管大人小孩  对于常见病来说
重点不在于怎么治   而在于怎么预防
再者说了  遇事慌不慌  不在于有没有准备
而在于是怎样的处事心态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09梓妈 的帖子

嗯,但是吃了多久的药,吃药后有什么反应,这个要自己记录啊
团长编号MW11747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9-09 
帖子
23744 
回复 向日葵不开 的帖子

现在可以考虑考虑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儿童用药,我们该如何把握?建议各位妈妈给孩子建立一个个人健康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