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宝宝,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2.如宝宝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3.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回答宝宝的情况。
4.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疫苗接种的原理与禁忌
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宝宝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但是,有些时候,宝宝身体出现了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合接种,我们称这种情况为 “禁忌症 ” 。每种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症也会不同。
1.卡介苗禁忌
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
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 4 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3.百白破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4.麻疹疫苗禁忌
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5.乙型脑炎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
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7.乙肝疫苗禁忌
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8.甲肝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特别提醒:
有些家长明知宝宝有接种禁忌症,但仍心存侥幸,接种前不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这样接种疫苗是十分危险的。万一出了问题对的宝宝可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疫苗反应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专家提醒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误区:接种疫苗,就保险?
那么,是不是接种了疫苗,就万无一失了呢?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左右。而且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目前,凡是被列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后的保护率多数能达到90%以上。因此,绝大多数儿童只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大多可获得保护。
国家卫生部为了确保儿童免疫接种效果,要求各地进行疫苗免疫成功监测,即通过采集极少量的血液,检测特异性抗体,根据抗体水平判断是否获得了保护。
如出现免疫不成功的情况,可补种相应疫苗。但只有少数儿童可能有幸被选为监测对象。 安全的预防接种要做到安全的预防接种,接种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疾病期不应注射疫苗
发热、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和恢复期、重症慢性疾病的发作期均不能接种疫苗。待身体完全恢复或在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视机体健康状况确定是否接种。
过敏体质者慎用疫苗
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有明确过敏史,或既往接种某种疫苗有过敏史的人,应禁用同一种疫苗。
出现下列情况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一般来说正在发热的宝宝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2.有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的宝宝,或有慢性病正在发作的宝宝也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4.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5.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6.正在腹泻的宝宝,患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
7.有严重过敏史的宝宝不宜接种。
8.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儿童,不宜接种。
9. 患局部皮肤感染、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等疾病的儿童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精心呵护接种疫苗后的宝宝
1.接种后在医院或防疫站观察15-30分钟;
2.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
3.疫苗都有抗原,要预防宝宝发烧,给宝宝多喝白开水;
4.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5.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6.密切关注宝宝,看有无异常的发烧,注射地方有无异常反应。
疫苗安全:儿童疫苗接种注意!
编者按:山西上百名儿童因接种疫苗致死致残,新闻一出,举国哗然!如此糟糕的事情,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谴责、愤怒、难过都无济于事,我们身为父母能够做到的,就是替孩子把好关,努力把自己的培养成“专家”,火眼金睛甄别危险,护佑宝宝安全长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疫苗接种的安全知识吧!(雪方)
新闻事件:山西近百孩子莫名致死致残病发前均打过疫苗
儿童应该接种哪些疫苗? 虽然出了疫苗事件,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给宝宝接种疫苗了,正规渠道的疫苗可以对宝宝起到重要的疾病防范作用。婴儿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善,身体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外界不好因素的影响而患病,因此按时接种疫苗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是我们必须接种的疫苗。 我国目前实行的计划免疫包括宝宝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前者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也就是说母亲若患有乙肝,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宝宝被传染。后者预防结核。
随后还将陆续给宝宝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白百破疫苗;麻疹、乙脑、流脑疫苗;麻风腮疫苗等。另外还有一些如水痘、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选择接种。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跟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环境相对洁净,上幼儿园后,跟外界就有了密切接触,因此被传染上一些疾病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建议父母最好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给宝宝接种预防水痘、甲肝等疾病的疫苗。
提示:接种疫苗不可盲目求全,而应根据孩子自身条件来进行,例如孩子如果得过水痘,身体里就会产生抗体,一般就不会再患水痘了,当然也没必要再接种水痘疫苗了。
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宝宝自身的情况跟疫苗接种后的反应有紧密的关系,一般来说,宝宝生病的时候不建议接种疫苗,以免引起不良后果,还有哪些情况我们需要注意呢?请爸爸妈妈们注意:
有以下情况的儿童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6、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
7、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9、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10、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其中有些父母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
一位妈妈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带孩子去接种,遇到过一位有责任心的接种医生,一听到父母说婴儿有发烧现象,马上拒绝接种,劝其下次再来。可万一遇到稍微疏忽的医生,为了免去再次通知的麻烦,尽早完成接种任务,而不分情况,草率决定,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合格、有责任心的医生应在接种前和父母尽可能多地沟通。父母需如实回答各种问题,如:患病史、过敏史(食物和药物)、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情况、新生儿体重、有无先天畸形、先天性疾患和妈妈健康状况等。医生可根据经验判断是否予以接种。
警惕!接种后的不适反应
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有一千个小心、一万种防范,但有些问题,是我们身为父母力所不及的,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多留意宝宝接种后的情况,一旦有问题,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宝宝接种后出现以下反应,爸爸妈妈要提高警惕:
1、如果在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但很快就消退,这属于正常的不适反应。而这些症状如果加重,且不见好转,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2、有些接种的儿童会对一些疫苗产生过敏反应,出现长疹子、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今后在接种含有引起过敏成分的疫苗时,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再接种相同疫苗。如果一定要注射,必须把自己的过敏情况反映给医生,由医生准备好抢救措施后再接种。
3.接种疫苗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千万不要不要自己购买后自行接种,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最后,小编提醒您,我们对我们孩子使用的一切用品有知情权和监督权,请在宝宝接种之前,尽可能的多了解疫苗情况,我们有权利拒绝一切不合格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