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553
- 经验值
- 553
- 在线时间
- 31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0-12-25
- 注册时间
- 2012-5-10
- 帖子
- 59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584
- 精华
- 0
- UID
- 7789434
 
- 宝宝生日
- 2010-12-25
- 帖子
- 59
|
- B1 b8 U+ o( S6 y( u7 p; |% o
9 ]$ x7 d& U9 C j孩子想的和大人不太一样是正常的,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而且心理特征也使得他们想的在大人看来是不正确的,例如:+ k" U5 B% g. A' k, k! a& x) F
1.所根据的事实少
9 s) H, P) p9 T0 V$ c* s0 q! n- [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只能以极少的经验去解释大部份的事情。有一个老爷爷到班上来说故事,当故事说完后,老爷爷问孩子们是不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个小女孩举手微笑地问:“你什么时候要生小孩呀?”原来,老爷爷有一个很大的啤酒肚。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中,发现妈妈肚子大了就会生娃娃,老爷爷有个大肚子,所以也该生娃娃!
- C1 {! c9 s5 R5 |$ y1 x4 v好父母、好老师知道孩子们的经验少,会尽力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孩子探索,比如说:旅行、户外观察、室内养殖种植、及更换建构玩具……等。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必须学会思想,而思想不能直接教给孩子,孩子只能从自己的探索中增强这个能力!/ ?, p5 f# f4 ^2 Z& @, |
4 o6 `7 r' Q/ l! M: t) B
2.心理特征的限制
, U8 G( d0 N6 W% u: K6 j①从独特事件推测独特事件
. H$ I) a2 M: n8 r8 a孩子有时候会将两件毫不相关,却恰巧同时发生的事情结合成因果关系。婉婷第一次练习用剪刀剪东西的时候,她张着嘴,试过各种方法,但老是剪不成。当她换了另一只绿色剪刀,再试:就在她食指翘起的一刹那,纸条被剪成两段。5 b, h: p* d3 w5 M/ _
从此,她只用绿色剪刀,而且一定要先把食指翘起,她甚至还去指导别的小朋友要把食指翘起来。
6 ?6 U4 Q* }8 W3 _+ C
3 X( c3 V/ a. P+ Z4 U0 V% z; \②无法建立保留观念
( T2 H' w" @$ e1 I3 N孩子常常不能抓住没有改变的一面,只能注意被改变的一面,“朝三暮四”的故事最能表现孩子的这种特性。有一个孩子老是要妈妈喂饭,为了训练孩子独立,妈妈决定采取“先……再……”的办法。她跟孩子说:我先喂你吃一口,你自己吃一半后,我再喂你吃两口。但孩子不肯,妈妈想了想,就改变成:我先喂你两口,你吃了一半,我再喂你一口。孩子很满意地达成了协定。$ y% h) w- Z. s! l7 @( K
其实,孩子只看见好像次数增多了,却没看见对整件事情而言,不多也不少啊!% o1 C1 B, p$ E7 Z* d2 y' k- ?8 n2 z- T* A
4 Q5 ]- E3 Q9 R+ M+ ~4 ^9 U. @
③拟人化的倾向
% A# \/ W% }9 o3 w( T- ^孩子相信世界上的东西(动、植、矿物)都是像他自己一样,会吃、喝、说话、睡觉、哭、笑等等。因此他会喂娃娃吃饭:踢倒椅子时会认为椅子故意害他:当你跟他解释“你弄痛了叶子”,他会过去鞠躬,对叶子说“对不起”。, }& B. x% S: z- P' z
4 F" P) b, T3 K. b3 v
④时间观念未成熟
l( ?3 V5 q4 V; z+ ]% R ~孩子是以预知的活动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来了解时间,例如在幼儿园里,当一个新生的妈妈要离开时,妈妈会说“下午来接你”,老师补充说: “睡完午觉,吃完点心妈妈就会来接你了。”结果,孩子就一直问“睡午觉了吗?吃点心了吗?”因为他对下午的认识是以这两件事完成与否来界定的。2 ^/ G8 }3 V$ n J. K1 s: d7 E; `
$ B, Z2 m3 m }$ v! G
⑤单纯的接受外界事实4 l; w9 d. Q g" M; B8 N d
对孩子说用手指月亮,耳朵会被割一个洞:或者说把松叶的叶子折一截,从残段上就可以看出将来会生几个小孩:更或者是当孩子不乖时,说虎姑婆会来抓小孩……等等。这些大人的陈述会让孩子死心塌地地相信。" @7 K, `& Z* J9 L# _- d
W' i; g5 ?8 J$ k4 ^8 I& \⑥非真实的幻想(白色谎话)
* W( Y4 K- [2 c/ ~" X* S6 _! N小孩会将“幻想”的情节说出,而且好像已经发生了。例如,孩子会说:昨天我去非洲骑大象,其实是他幻想去非洲骑大象:或者将“想有”的事实陈述出来,并且相信自己所想的。例如,他会说:是哥哥弄破花瓶的,其实他只是“想”是哥哥弄破的。
5 @ p) I1 O* @8 j2 o
+ m) z0 h/ t& N$ O⑦自我中心的限制; \& P- F( f" } s7 B
孩子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事情,会以自己所想的、所看到、所经验到的,认为全世界的人都跟他一样地想、看、以及一样地验证到某些事。例如他说:乌龟会被别人笑。你问他为什么?他可能会回答:“就是会被别人笑嘛!”他认为你也应该知道,不应该问这么多。
* b/ \, }$ a9 x$ a- E/ N B8 \+ w r) O# k/ }; ^
⑨害怕的错误解释0 v* S" i% Q6 l! @" P& H
孩子因为受限于经验的不足,常常会对事情有错误的解释。例如:妈妈想去上插花课,小华哭了起来,因为前阵子妈妈一直说“你好烦呦!”小华以为妈妈去上插花课,是因为讨厌他,而想逃开。此外,孩子也会怕一些特定的情境,例如会怕黑,一关灯就可能有恐怖的东西会从床底下钻出来的恐惧,因此拒绝睡自己的床。
' y; R8 _& b7 X! }) `* V上面所举出的几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孩子的想法就是和大人不同,如果你的孩子想法跟你完全一样,你是不是才该担心呢?
. C! ^: P3 Q3 m: T0 w(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