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75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帖子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5:0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新妈妈的重点一般都是在给孩子更足更好的乳汁上,但是几个月后,乳汁渐渐无法完全满足快速发育的小人儿的“饭量”。在宝宝4~6个月时,妈妈就应该给他们添加辅食了。及时添加辅食,是宝宝迈向新的成长阶梯的起点,对他们的营养平衡、牙齿咀嚼、味觉的培养都是尤为关键。
    及时添加辅食满足宝宝营养需求。宝宝在4~6个月时,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1倍多,营养的需求增加,完全靠流质的食物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WHO以及我国进行的乳母泌乳量的调查表明,6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能量约700-900kcal,而营养良好的乳母平均泌乳量为700~800ml/d,最多约提供560kcal的能量,仅能满足此时宝宝需要量的80%,添加辅食是唯一的选择。此外,产妇孕期为宝宝储备的铁,在宝宝4月龄时也已用尽,此时的宝宝仍需铁约每天6-10mg,而妈妈乳汁中所提供的铁已不到1mg,以食物补铁势在必行。对于第一次添辅食的宝宝,建议选择强化铁的米粉。

    把握宝宝学吃的关键期。4~6个月以后的宝宝消化系统的逐步成熟,对食物的质和量有了新的要求,比如宝宝随着齿龈粘膜的坚硬及后乳牙的萌出,喂养宝宝用软的半固体食物,有利于他们乳牙的萌出和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另外,这个时期的宝宝基本会靠坐或独坐了,也为进食食物做好了准备,且此阶段的小宝宝对大人非常感兴趣,也是进食固体的良好时机。

    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均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
    过早添加的危害。有些妈妈或者老人在宝宝一、两个月的时候,就过早给宝宝喂食汤、汁或软绵的食物,以为宝宝能够接受,其实这样会对宝宝的健康带来诸多影响:
  • 由于宝宝肠道通透性高,过早添加食物时,一些容易过敏的食物直接通过肠道进入血液,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 宝宝早期的肠道抗病能力偏弱,一些病原菌进入肠道,容易引起腹泻等疾病。
  • 宝宝在4个月之前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低,过早添加固体食物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为将来埋下健康隐患。
  • 过早添加淀粉类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使宝宝肥胖
    过晚添加的危害。辅助食品添加太迟,会影响宝宝咀嚼和吞咽功能及乳牙的萌出,造成他们在1岁后本该以固体食物为主的饮食中,因牙齿得不到充分的咀嚼锻炼,嚼起来太“累”,而不肯吃饭只喜欢喝奶等问题

    因此,婴儿在4~6个月的时候,妈妈要及时合理的为他们添加辅食,科学哺养,为宝宝的的每一步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13-04-09 
帖子
82 
学习了,等到五个月时给宝宝添辅食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帖子
192 
婴幼育儿
回复 paindr 的帖子

哈哈,谢谢支持我的帖子哈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帖子
224 
学习了,谢谢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帖子
192 
婴幼育儿
回复 sophia_0610 的帖子

谢谢支持
版主,团长编号MW12109

博 士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宝宝生日
2013-03-30 
帖子
10651 
呵呵 打算5个半月给宝宝添加辅食
我们是纯母乳喂养 打预防针时医生说可以六个月以后再添加辅食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帖子
192 
婴幼育儿
回复 檐上雨儿 的帖子

嗯嗯,祝宝宝健康快乐哦~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327 
宝妈也可以来可瑞康乐园与其他妈妈一起分享喔!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为什么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