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08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团长编号MW12686(zulfas)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4-30 
帖子
134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4:0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故事链接:: l( Q  q, ]8 M7 @  D4 j" P
一中七年级班主任气愤地说:学生闫某的姨夫在二中教学,而闫某的家距一中较近且根据划片招生政策闫某就应该在一中上学。偏偏是闫某想去二中就读,家长没有同意,因为一中的教学质量在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比二中好得多,因此闫某对家长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 C" X! e% q+ u4 E  \! {
闫某的父亲在外做农民工,母亲在家务农。就在前天,闫某又旷课在家。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闫某就是赖在家里不走。没办法,母亲只好拉着他想送他上学,没想到闫某暴跳如雷,对母亲大声呵斥:“你干啥?你还想打人吗?!”语落手动,出手打了母亲两拳。母亲无奈,只好求助于班主任。
. h2 E5 e( D. }
说起闫某小时候的事,母亲都是事事顺从,生怕受半点委屈。特别是闫某闹性子的时候,家长更是依随孩子,又是给钱又是买东西……: G" O) a- e; _; q
闫某的表现当然让家长心寒,现在的闫某在家里摔盆打碗是常事。
; J; S) X; e( y/ Y$ i
闫某的成长经历再一次提醒家长:娇生惯养是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l, R7 q6 F. {
  
解决方案:
2 I& G! {4 x5 V3 a) A7 A: d3 ]- }5 Y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这种现象还会越来越普遍。突然之间,自己的孩子由以前听话温顺、自己引以为豪的掌上明珠变成了令人不可捉摸、脾气暴躁的叛逆孩子。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应该怎么做?
  A# f! l" X0 h( J7 M
孔子说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家长付出这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的时候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有就要马上改变。9 O2 f$ w2 ?. ^- P( b% L0 f: I$ c

$ l* Y* \$ W& f% @ 一、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
. F& b# L6 t6 [, E( D) ~
" ^3 ^+ I8 b' m  G" f
14岁的孩子在认知、自制的方面还很不成熟,处于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在家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采取“做朋友、谈心”的方式耐心引导,不要一味进行指责。
9 x( Y8 F% T, z7 u
从心理发展上说,叛逆心理其实源自青少年认知独立性的发展。一个叛逆的少年,首先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只有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独立性的需要。那么,什么叫独立,怎样才能标志自己独立呢?很简单的一个表现,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换言之,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思考的人;所以,青少年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表现出一些想法与成人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青少年心理表现中的“认知独立性”。但是,有些少年学生,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独立性的需要”,偏偏的、故意的表现出和成人世界的不同,有的时候就成了“叛逆”了。7 K2 D7 a, k( l, r2 {$ E7 ]6 U
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发现成人世界的不足,对成人世界产生批判,进而表现出叛逆。反之,一个一直没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一个始终听话的孩子,可能是一个智商发展不高的孩子;也更可能在未来的独立求生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y% M( ?& E4 Z( I( R  F
  
二、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束缚
. Q' q) n  {4 n% k# ?7 Q
再说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1 {6 l- P& ]0 T
孩子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跃跃欲试。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于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 }) I, \$ ^1 I* q6 r, C- }
  
三、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1 r+ o0 o' I! m# x3 L# i  C
作为家长,在许多事情上都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6 U& d$ Y' P5 w8 m
下面是一个孩子的肺腑之言:“我以前就是很叛逆,结果碰到的老师非常爱管我,我妈动不动就骂我,结果我更加反抗……在我家人眼里三岁小孩子在都比我有主见,不是我不好好和她们相处,我也一直在努力,可是她们一开口就是骂或者烦我。我是一个很爱做决定的人,而我在家里面,吃什么菜都不是我能决定的,所以我没办法听她们的任何话。……我现在很大了,想起以前的事,觉得他们都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教育我,反方向的推动我! ……其实判逆的小孩子,最想要的就是别人鼓励他,而不是说不完的唠叨(其实是想让他改过错误),希望别人把他当作大人,尊重他,相信他。……”1 h' l# t& j; [( \* F/ `
有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 g4 L; t! U! f8 W5 _7 V
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e7 A6 F* R, B, r
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n. A$ h! P( ^7 E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B8 J: ]) F  }, K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 ~+ F+ {6 X  f+ U- P
少年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a' T1 F3 l5 S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了肚里。
# J! p; q% p7 {- P- K/ q  C
城市很华丽,但少年很难找到她的入口。他的成长与这个城市的喧闹无关。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那个离家遥远的城市,伴随了少年叛逆的成长。
. Q! r+ q3 q( \$ C, ~2 M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做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做过摆摊的小贩……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惴惴的爱心。
" v3 q: Y7 P( L# t/ e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
! U" B% F8 m8 p+ F
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 v& M) t" A( s! ?' Y& z7 t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 p" @/ I: P/ F3 p( D# _$ A; z
" q$ ~* G3 y6 d2 H) F: o% H
四、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
0 u, J$ J6 l% V
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E! I8 _/ a- O' G8 I& p  ^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V: U8 ?5 k* j+ C; ~+ m& `& o7 N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您的看法。
. F' ^; \' \3 |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动愿意充当小孩。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e/ `, u$ K3 k! P
五、几个要注意的问题7 I! m. S, ?( M& [6 Z* }
()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N: Q! g% N7 n8 G6 n; T! |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M6 D! H$ e# C# C+ P; b/ H: Z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 l5 j$ D# ], s, J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0 \- P  C# I  y6 ^- P. b* ?% g
()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3 |  `- G+ ]/ h, ~. n% N3 r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1 i, [( Z1 \8 i  s4 ?/ |
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i& V% L: f" E9 @4 A1 t5 u3 A
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2 E+ O0 x7 U# u4 c) L
忌从学习入题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 `5 g, m2 [  q0 N( z; N
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7 e& ?& z' Q8 p* F
允许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帖子
8208 
您好,北京妈妈网支持原创作品,还希望您可以多发一些原创内容和大家分享。
团长编号MW12686(zulfas)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4-30 
帖子
1342 
回复 阿拉密斯 的帖子
! O7 N5 z( D' Z" S# f8 A/ J
' M( d+ n/ A/ X9 p" \! Z- q我知道了,以后我发原创,谢谢
团长编号MW12844--辰北妈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2-06-25 
帖子
530 
多学习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11-04-04 
帖子
11907 
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
贝妈 MW12717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1-04-29 
帖子
570 
学习一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叛逆孩子很聪明 家教要牢记五点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