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315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03-12-01 
帖子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2:5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好文分享,自己也收藏着,时常温习~
0 z1 ?  G- e% U5 s4 n' T
3 f' V" V5 a8 ?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孩子犯错不可避免,批评深了,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批评浅了,又怕孩子不当回事。怎样批评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在《黄帝内经育胎智慧》中提出了育子“七不责”的教育方法,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 K  k! f- m* V- d5 m9 n
  当众不责
7 E! ~0 b7 w+ D4 c5 P* [' V  近年来,“当街让孩子罚跪”、“逼儿子**游街”等当众惩罚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而“对众不责”这一古训,正是告诫家长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或当着熟人的面训斥孩子。0 R) \" }! E: s- w. y
  去年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中,石头尿裤子后,一溜烟钻进了卧室。郭涛晒好裤子,开玩笑地问“这是谁的裤子”,石头涨红了脸:“哎呀,我知道了,你也不用一直说吧!”这一幕恰恰体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3~6岁的孩子已开始维护尊严”这一理论。
" u, ~7 e* p. t$ ^( g# r6 d  孩子越小,心理上越需要家长保护。所以,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尊重其感受与人格,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训斥孩子,也不要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常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了孩子的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行为。1 H( W9 V( i& \' b2 x$ {
  此外,“对众不责”并非姑息纵容,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比如打小朋友、无故发脾气等,家长应马上制止,并严肃但不严厉地告知这种行为不可容忍,并马上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及时帮他分清是非曲直。
1 c6 u9 H0 ~! c: u1 ]  @3 `  悲忧不责
, ~+ f# A: A8 @: M' ^  不少家长在孩子哭泣时会无奈、不安甚至厌倦、愤怒,但心理学研究显示,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己的感受,对四周事物以及告诫劝解全不在意。
3 e2 H) k% s6 m! E: s2 z3 k7 M  父母站在孩子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通过哭泣排除烦恼后,就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如果家长加以责备,孩子会觉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变得自卑。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如孩子摔倒哭泣,只需搂着他,听他哭。等他哭够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时对他说,“你刚才摔倒的地方有水”就足够了。孩子也能自信地回答:“下次我会小心一点。放心吧!”
# m1 b% B. M& i$ d) @  饮食不责
2 c+ {: F$ O. v9 P1 u" X  e; B; m+ h  吃饭时,小威顺手把筷子插在米饭上。爸爸一巴掌把筷子拍掉,“不是告诉过你,筷子不可以插在米饭上吗?”小威一瘪嘴,哭了出来。
% y% |' U0 y2 B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成了一家人碰面的难得的机会。看到或突然想起孩子有什么问题,便“抓紧时间”教育。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导致脾胃虚弱,而且边吃边哭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里,引起呛咳。此外,还会破坏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隔阂。
) h" |  V: [9 X( ?& z  所以,父母要把餐桌营造成交流感情的乐园,让孩子回忆一天中愉快的经历,享受互相陪伴的乐趣。如果孩子犯错误,家长有话要说,可在饭后找时间,慢慢教育引导。
4 l" M' i5 z( f6 ^7 h* U3 R  疾病不责8 E$ Y0 S, c9 P$ w9 |0 T
  6岁的洋洋一连三天高烧不退,妈妈急得不得了,带他去打针。可针还没有扎进去,洋洋就大哭起来。妈妈心烦意乱地说:“哭什么!一点都不像男子汉,妈妈都替你丢脸!”) S, L$ \- O, T- a2 Q
  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若此时责骂他,哪怕是出于心疼,都会让他更悲伤,影响康复。所以,不管陪孩子看病时多着急,家长都要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和关爱,不可因小事责备孩子。此时,家长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实施“感同身受”教育,比如,可以趁机给孩子灌输生病的具象概念:“生病就是这样的感觉,疼痛、无力、吃不下饭……”还可以强化孩子的健康观念:“生病了就不能吃好吃的,不能玩玩具,不能出去跟好朋友玩,你看弟弟,他没有生病,玩得多开心。所以,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少生病。”1 @3 [5 ^9 Q( F; Q, \% I. w
  愧悔不责
( J; s8 D9 D8 f7 B( c  妈妈带小天到小姨家做客。小天和妹妹玩着玩着,一把将她推倒。妹妹哭着跟几位大人告状,小天也跟过来,满脸内疚地说:“小姨,妈妈,我不该推妹妹,对不起。”但妈妈却有点抹不开面子:“知道不该推还推,等我回家收拾你!”
+ q% l& g! g. Y+ q5 p  有些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在交往中很会照顾人,也非常懂事。但毕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难免头脑一热做错事。他们此时已经很内疚了,也会主动道歉,可家长如果不依不饶,继续批评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种道不道歉都要挨骂的体验,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有干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塑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扬孩子知错就改,同时也简单地强调类似的错误不可再犯。这样会消除孩子的内疚感,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态度更加积极乐观。
% W  P) D# I  ~+ K  欢庆不责/ S( _/ v! J& @& ^
  鹏程被选上班长,爸爸妈妈请朋友们下馆子庆祝。孩子被众人一通表扬,有点飘飘然,行为失态。这时,爸爸突然脸色大变:“不准跟叔叔没大没小!当上班长就了不起?”在孩子特别高兴时,父母突然严厉的责备会使孩子的情绪产生巨大波动。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指出,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法,批评的时机不对,只能是“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起不到效果。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败体验,在其获得成绩时予以表扬。即使孩子此时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不妨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或者装作无意地把孩子拉过来,中止错误行为。
( ]2 u7 y/ s, ]9 R* u/ M  暮夜不责
0 L% I/ T! K8 l  有些父母开完家长会,或下班知道孩子犯了错,回家便教育孩子,甚至逼其熬夜写检查。还有些父母,秉承教育孩子要有“时效性”这一信条,即使孩子晚上犯了错,也要事无巨细、一五一十地把道理说清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
  E5 E1 ^; T- {  V7 i  然而,睡前责备孩子,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压抑和紧张状态,难以入睡,影响其体力与脑力的恢复,而且还会因睡眠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在入睡约2小时后分泌达到峰值,几乎占到一天分泌量的一半。此外,孩子精力有限,虽想睡觉,但慑于家长的威严,也会说“听见了”,其实“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如果孩子晚上犯错,家长不妨点到为止:严肃地跟孩子说明错误的原因、性质等,并告知“今天太晚了,先睡觉,睡前不妨自己反思一下”,切莫唠叨。
9 g2 Z2 @' }! K
画鹛的团长编号是:MW12856

初 一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09-12-27 
帖子
169 
回复 youxuny9941 的帖子
% g8 h* d& g6 x9 m! v3 S  e9 @' _* H/ W7 e: U: c
说得 有理啊。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07-07-08 
帖子
33 
小学生
有道理!学习一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10-2-2 
帖子
135 
回复 2011果冻布丁 的帖子$ O6 T; N, C4 ]# ?/ O5 I/ T

' F! W- C/ Y6 {! C2 D! U% i: x学习了~~!!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0-01-01 
帖子
157 
小学生
学习和参考.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从古人育子七不责学批评方法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