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在近日一架由香港准备飞往北京的飞机上,一名女乘客因在洗手间清理幼儿便溺时与空姐发生争执,一家人随后被机长要求离开飞机,当事母亲及多名乘客称,空姐在争吵时曾称孩子疑似携带埃博拉病毒。而港龙航空公司3.2日则否认空姐以埃博拉病毒名义要求孩子一家离机,称该女乘客不当行为引起其他人投诉,机长才要求有关乘客下机。 春节过去,不少带宝宝旅游的妈妈开始返程,随着新一轮人流涌回都市。返程途中,年轻的妈妈难免会因宝宝生病或不舒服,在飞机或火车上慌了阵脚,特别是伴随着铁路航空客流量的增加,有时宝贝发生的一点小状况甚至会引发乘客与乘务之间的矛盾。 看了香港和内地两方各执一词的报道,笔者不可避免地又回忆起此前发生的类似报道,例如,2012年,一条《大陆儿童在香港地铁内进食》的视频曾引发内地游客与港民的骂战,2014年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也在微博上转载《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的新闻。再去扒一扒多名目击者的跟帖不难发现,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小矛盾才集聚了港人与内地人之间的大矛盾。 事实上,上述新闻的报道大多都是片面性的,2014年一边倒的骂声就忽略了父母主动带小孩去厕所排队,并且在小孩小便时母亲专门用纸尿布接住的细节,但是对于港人拉扯斥喝且拍了小女孩**的画面并未提及。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年龄小的宝宝的,大小便问题虽然看似小事一桩,但是,正是这些小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宝宝的一生。
培养宝宝自我排便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由于宝宝从出生到五六个月就有一个对排便功能的学习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如果成人对宝宝的排便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可以帮助宝宝慢慢建立条件反射。大小便训练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每个宝宝发育程度都不同,训练过程应当循序渐进。其次,对于经常带宝宝出远门或旅游的妈妈来说,出发前给宝宝穿上纸尿裤也是非常必要的。即便是宝宝“闯了祸”,大人们也没有必要在孩子们面前和其父母们展开对骂,这样的场景只能让孩子对成人之间沟通问题的方式产生恐惧,会给宝宝的心理留下阴影。 在笔者看来,宝宝的成长问题不只是一个家庭的私事,而是一个社会大家庭的共同责任。此次飞机争执事件原本是日常生活中小事一桩。年轻的妈妈旅途中遇上宝宝大小便,难免会有些慌乱,双方都能够为对方考虑一下,多一些爱,各退一步,用平和的心态处理矛盾恐怕也不会产生这则加剧两地矛盾的新新闻。得理不饶人和无理争三分都不是有素质的表现,唯有以孩子般的坦诚和认真去沟通,才能做到互相礼让和理解,争吵也许就不会发生。 大家快来学学猪迪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