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递给我一根冰棍儿-“东北大板”。呵!方方整整,简简单单,咬上一口,奶香肆意,瞬间把我带回了儿时的记忆……
儿时,卖冰棍儿的推着个自行车,驼着泡沫箱子,里面装着冰棍儿,走街串巷,还带着吆喝:卖冰棍儿喽~。5分钱一根的,就是这种奶香的。小时候吃冰棍儿,我们东北叫“唆了”,就是连含带舔的,一根冰棍儿,要是不吃上个五分钟,那准是“土豪”。有时太阳毒,晒得冰棍儿化掉了,啪的掉在了地上,妈呀,肠子都悔青了,真不该吃得这么慢,恨不得从地上捡起来,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那时没有冰柜,如果买多了,就放在暖瓶里,最后连汤带冰一起吃。小时候没有促销这个概念,更不会打折。唯独卖冰棍儿的,冰棍儿快化了,就降到4分,3分。 70后小时候都有用粮票换冰棍儿的经历,那时候完全是计划经济买粮要用粮本和粮票。多余的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好东西,偷粮票,换冰棍,反正我干过。 小时候的什么东西都特有味儿,蔬菜有蔬菜的清香,粮食的味道也特足,这5分钱的冰棍儿更是妙不可言,说到底,就是货真价实,“东北大板”就是我小时候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