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129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小希

三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5-05-04 
帖子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09:2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老祖宗早就说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

QQ图片20150821150051.jpg


9 s  O) j) @! I: r5 h
  肾虚体寒的饮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气对人体的侵袭。

# h, [7 G( ~9 c( z4 Y* b. H+ O( P8 W5 F
  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淡菜、蚶、酒等。

p18a6i26dth1v1ebed041squ1s2q5.jpg

7 i8 m, i  l! ?
  女性体寒:

  D9 k7 V: s% s+ d  u! @
  很多人都会有体寒宫寒的情况,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小肚子发凉,这样的症状大部分是因为体寒供血不足所导致的。而导致女人衰老的原因:一缺气、二寒气、三肾亏。而体寒正是罪魁祸首。

7 b7 s) K( s& {0 V5 t0 W" r5 Y
  所以体寒怕冷女人,羊肉、鸡肉、牛肉山药、桂圆、当归这些补肾阳虚的温补食品应该多吃,如果再加点能富含铁、锌、硒的动物肝脏、豆类和维生素C多多的新鲜蔬菜、水果就再好不过了。不过对于生冷的、破气耗气、性寒凉、辛辣油腻的食品则应果断摇头说“NO”。

20140620155035443544.jpg


  l7 Y/ q. {" W, X1 f6 M: g, [  J
  男人体寒肾虚:
3 }6 W! g/ L" c
  因为很多男性在生活当中,每天都要面对一些忙碌的工作,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去在意自己的健康,如果生活总是不规律的话,那么对身体健康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更应该注重通过健康饮食来调理。

( f! S$ V% g3 C; _: p
  男人肾虚体寒建议多吃温性食物。男性日常生活中的温性食物主要有韭菜、刀豆、芥菜、香菜、油菜子、韭子、香花菜、南瓜、木瓜、高粱、糯米、杏仁、栗子、大枣、胡桃仁、酒、醋、生姜、葱、大蒜等。温热性水果包括山楂、樱桃、石榴、荔枝、青果、木瓜、白果、红毛丹、榴莲、金橘、水蜜桃、李子、芒果

" u1 h0 G, i) o. {& c
  除此食疗之外同时也提供两个小方法帮助大家来缓解体寒(男女适用):
  `9 o3 k3 p) E1 \% o1 A# r
  1、富硒蜂蜜姜汤,蜂蜜:清热、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生姜:解表散寒,祛寒除湿,二者皆入肺、胃、脾经“蜂蜜姜汤”其特点为(1)具备活血暖宫及温热身体效果,养成每天饮用2-3杯的习惯,驱寒暖宫,祛寒湿。身体越来越热。(2)具备温中散寒,健胃活血,可治疗肾虚阳痿。
7 Y  A5 A% q9 t( ^, N' k# V
  2、适当运动。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同时可以每天晚上睡前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

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15 
恩恩,和老公一起在黑黑豆浆,补肾挺好的,我宫寒,吃鹿原滋补膏调理好的。中药的靠谱。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3-03-05 
帖子
5945 
不错的分享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备孕时肾虚体寒吃什么?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