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9 | 浏览: 203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1-3 
帖子
8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10:0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文转自安妮鲜花《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

$ x2 U6 M; E9 p- S" M( E
) S# L. T, ?; n# P% d4 K
     关于英文磨耳朵这个问题,发现有很多人存在误区,比较主要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6 H5 a  Z: o  v6 `' _6 b' `     第一,磨耳朵的概念:

" F6 h% }  c5 f, i     磨耳朵是英语语音输入积累的总称。儿歌/童谣/动画/绘本音频都属于磨耳朵的素材。这在《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封底上有所体现。磨耳朵既包括精听也包括泛听。这一点,并非像有些人理解的,磨耳朵就是随便找来个资源心不在焉地听。磨耳朵是一件很系统的事情,并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做法。

5ff19a29t79e11800537b&690.jpg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1-3 
帖子
88 
本帖最后由 安妮花天津阅读馆 于 2015-9-2 09:22 编辑
) h. M1 |* ?- O9 q$ ]# d
, q' S5 {8 j8 V3 y- a1 o! G4 S
     第二,磨耳朵的作用:
$ b- W. E6 }  y/ R5 K2 F
   不同的素材作用不同,比如儿歌童谣,重点在韵律节奏和听力辨音,而动画片和绘本因为有情境对应,所以重点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当然听力辨音自然而然地同时获得了。

0 j: g9 l* o7 d6 B5 u. [     因为素材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比如儿歌童谣完全可以在平时作为消遣的内容听着玩,无需要求孩子正襟危坐,更没必要要求孩子把每一句歌词都弄懂含义。孩子只要听着高兴,语音就不自觉地会进入到孩子的大脑。不久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会跟着旋律哼唱了。
7 [# H5 Q0 j& w) L) s: }
     而动画片和绘本吸引孩子的不是语音而是人物和故事情节。所以素材是能走进孩子心灵让孩子和着作品一起哭一起笑的内容。理解了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再去听音频,非常多的孩子就会翻来覆去地听。结果自然是,语音信号和场景画面很好地结合,孩子通过整句输入对应上了画面,再遇到相同场景的时候就会有迁移,而这是语言从理解到运用的一个很主要的方式,中文也是一样。

Rank: 6Rank: 6

宝宝生日
2014-5-9 
帖子
45 
美美美,顶一个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1-3 
帖子
88 
  第三  磨耳朵的方式

4 e1 X! b$ x' _7 ?. e
      磨耳朵有不同的方式,心不在焉地泛听和认认真真反复重复地听,都属于磨耳朵的范畴。目前看很多人把磨耳朵理解得过于浅表化。以为磨耳朵就是随便找来个什么内容塞给孩子瞎听,这完全是误解。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并按照兴趣点提供素材和资源是安妮理念最核心的内容。别人喜欢的儿歌你的孩子不喜欢完全不用听,所谓10倍的资源供给完全可以找到适合孩子的资源。如果真的还没找到,那么家长需要做的是反省自己的亲子关系,从读懂孩子这一步入手,而不是英语启蒙的问题了。

* r, q6 q% V6 B9 k: A, ?: c) `% t     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磨耳朵方式。比如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尤其是中文已经有强势的大孩子,排斥很正常。所以第一步是为了解决排斥,让他建立英语等于好玩这样一个概念。这是孩子今后对应于有内在动力的关键。这个时候,如果是听儿歌童谣,完全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家长在旁偷偷地观察孩子的反应。这种做法要比一定要求孩子认真听反复听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 b7 X- r; p, H1 i. w" V% \    当然凡事都有度。有的人会走极端,要么把音频放上N个小时让孩子厌倦,要么就是不知道及时转换,几首儿歌听了好几个月还在泛听,结果让孩子觉得听力就是这么一回事。有的甚至弄几本英文书的音频随便播放,孩子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被吸引。
8 @+ u4 k4 C* M

9 J' \# H8 l8 r; n* @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1-3 
帖子
88 
本帖最后由 安妮花北京阅读馆 于 2015-9-6 15:55 编辑 * K" z8 H! d; {% H2 n; P

4 ~: ?# f4 {, p8 n" i
' m) S+ |+ B" g7 ~! U
磨耳朵的精听和泛听

) p8 K) r6 {) {" U! [
0 K" e9 j% ^/ Q, ~5 j$ ~
     磨耳朵的精听和泛听实际上并非以懂了多少为目的。我们所说的泛就是孩子还没有明显的喜欢上这个素材,所以没要求反复听。而所谓的精,是孩子喜欢上某个素材自发地要求反复。精听不以听懂100%为目的。这个素材在目前的状态下听30遍可能只有30%的理解,但是随着听力时间的增加,听别的素材提高的听力辨音和听力理解能力一样可以促进对这个素材的理解。如果过于追求100%的理解,就会陷入到我们过去的老路,要求孩子只能用这个,只能听多少遍,会强制孩子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而这,很有可能会挫伤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3 Q' W1 H7 f6 z+ ~  t$ H
     当然有些家长从自己的角度总是担心孩子听不懂,所以一定要从简单的资源开始,说这样可以增强信心。从目前我所接触的孩子看,这种做法行得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且只能用这种方法。有些孩子抱着《神奇的校车》啃了几个月,回头再看别的素材,一下子就能懂百分之七八十。体育上的沙袋理论,在英语磨耳朵上同样有道理。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1-3 
帖子
88 
本帖最后由 安妮花北京阅读馆 于 2015-9-6 16:00 编辑 ' w, g5 \3 P) l. o- i* v: _

* F' r, C: u( Z4 [+ B
                                    磨耳朵中亲子互动需要注意什么
2 d, V. d. }' ~7 L% z' y6 |- d
; d  u; T. z4 D, R  P8 B) A2 \1 \
    我赞成在磨耳朵的过程中亲子互动,并且认为亲子互动会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但是我并不认为一定要把儿歌童谣拆开了大人唱给孩子听才算有效,更不认为看动画片的时候要大人一句句解释孩子才能理解。互动是情感交流,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对于语言学习大有帮助。

3 h( Q, ]! S, |3 v. S     互动过程与其说是教孩子,不如说是帮助孩子理解语境,加强对应。但需要注意的是,互动不可干扰孩子对原汁原味语音的正常吸收。孩子多次重复听到的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完整英文输入,而不是家长的中式英语。如果家长英语不好,仅仅帮助孩子对英画面的中文帮助理解,也一样有效果。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1-3 
帖子
88 
本帖最后由 安妮花北京阅读馆 于 2015-9-6 16:02 编辑
+ J" ^( J  L0 L0 |6 a, f: g" q+ Z( _( m8 ?2 ~" T" t5 \
8 j; y$ A- U4 e9 ]9 b1 z
磨耳朵时间和专注力

3 s) u: [. n& e: |
% H$ C" v5 Q) h" L, y( o0 ]
     至于说磨耳朵的时间,我赞成细水长流。越小的孩子越有资格慢慢来。1岁宝宝每天半小时英文儿歌、童谣、亲子阅读的愉悦生活,到三、四岁的时候也能有几百小时的积累了。这个时候再放到英文环境中,沉默期会大大缩短,很快就能互动交流了。

$ @0 p* U( p4 o! X0 f6 c     关于磨耳朵对专注力的影响,如果不把磨耳朵理解成心不在焉地瞎听,而是把磨耳朵理解成结合孩子的需要提供他能接受的素材,那么磨耳朵是一个孩子主动吸收的过程,自然和其他事情不能相互干扰,也不存在一心几用的问题了。当然有的时候孩子对于自己听过多次的内容包括儿歌,边玩边听也是很正常的。

【育儿手册】新生儿红屁股肿么办?哪种方法最管用!跟随小编一起进入知识讲堂吧!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1-3 
帖子
88 
本帖最后由 安妮花北京阅读馆 于 2015-9-6 16:04 编辑 0 P7 d/ Z+ P6 r# l
+ k8 G8 W4 C2 l  q# T6 f

4 q- j* Q5 ?1 y9 L
$ l9 P  a7 O+ ]; C

) P! @8 n# A5 n3 ]8 L$ K$ e- c
没有双语环境能开始英语启蒙吗?
& [0 ]; s7 A8 Z
6 i. \: D5 c) I' c. R
    另外,很多人认为没有双语是不可能开始英语启蒙的,有人以为安妮和小宝也是双语家庭环境,实际上这是误解了。

5 K0 u: g8 n8 H: r' l' a     安妮和小宝在家庭中都没有双语。安妮出国前在国内的磨耳朵经历让我知道即使单纯的儿歌和视频对应对语音积累大有帮助,缩短了她到国外输出的时间,但是也有局限。所以小宝小的时候我就给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这些素材使得他3岁在国外上幼儿园的时候输出时间更短,这个输出时间短的功劳没有家庭互动的因素。
7 h* t9 Z. s- m5 e0 {" r: s
     小宝回国后磨耳朵更入佳境,完全是按照目前国内孩子的做法,看动画提音频,听读绘本及音频。听懂的越来越多,也会不自觉地大量复述,看到类似的情境会有迁移似的输出,但是家里依然没有双语环境,外面也没上培训班,所以目前小宝在互动交流方面并不比别的孩子好,甚至比在国外期间有退步。这也是我说的,像方言一样,听力不会退化,但是交流的能力需要互动刺激,所以那些有互动环境的孩子很多交流能力要比小宝好很多,比如论坛的格格等一大批宝宝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 U9 R7 x9 s) e$ W+ I
     
     对于我来讲,更关注的是规律性的研究而非个体的做法。我提供给大家我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并结合其他孩子的情形试图总结一些规律。也建议大家将关注点集中在规律性上,我甚至更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反例。一个人的成果不代表什么,但是几千几万孩子的成果就值得思考。包括我记录安妮在国外的经历,都不是要说安妮本人如何,而是要说西方国家整体的教育体系和具体方法,从中探究背后的规律。

【育儿手册】发烧不可怕,千万别乱来阵脚!及时物理降温观察宝宝状态,新手妈妈必看!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1-3 
帖子
88 
本帖最后由 安妮花北京阅读馆 于 2015-9-6 16:07 编辑 ) u2 A* z1 K0 E
8 d& G3 D- b2 `) Z7 Y
   高效 快乐 为孩子开启英语启蒙之路

0 B5 J0 j! e7 t& B7 C
     还有关于科学实验结果的问题,我更重视结合自己身边的孩子去看实验结果、去看专家观点,实验结果才更具有借鉴意义。很多实验因为采样标准的不同,并不能对结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有些实验结果甚至还互相矛盾,也因此造成了国外很多流派激烈交锋。所以如果我们能把实验结果放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去考虑,比如婴儿听力辨音能力的实验,说如果没有互动和情感交流语音输入就完全没有作用这个观点,从我了解身边上千孩子的实例证明这个结论并不成立。但是这个结果给我的启示是:要重视互动,有互动的语言输入输出效率会更高。

% P) s6 l  R) V/ h$ ]' J    再有就是一种方法是否有效的问题。有效的方法一定不止一个,所以我从来不认为安妮的方法有效别的方法都没效。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方法的科学性。有些不科学的方法,从短期效果看是没问题的。但是从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和后劲发展来看,可能不同的方法就有不同的结果。而且,和方法相比,理念的科学成体系更重要。一个理念体系通了之后,方法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变通,不同的孩子、同一个孩子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方法。孩子是主体,如果不看孩子需求死抱着一种方法,才是违背科学的。

2 ]& \: B. ]# c* [! G* p    任何教育和孩子自身比起来,都没有重要到为了教育效果而牺牲孩子健康成长的地步。所以大家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脸上乐开花,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是评价教育方式是否科学的标准。

$ e$ D# ]5 ~: l  l    读懂孩子不容易,但是这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读懂孩子就知道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素材适合他。要想读懂孩子,就要观察孩子,研究规律。我们成长了,才能更好地伴随孩子成长。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安妮鲜花】英文磨耳朵三大误区--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