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310
- 经验值
- 310
- 在线时间
- 10小时
- 宝宝生日
- 2003-10-8
- 注册时间
- 2011-8-6
- 帖子
- 52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320
- 精华
- 0
- UID
- 6221679
 
- 宝宝生日
- 2003-10-8
- 帖子
- 52
|
收集于丽江自助游论坛,谢谢版主瑜飞提供的资料。
梅里雪山,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是一座北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体,北段称梅里雪山,中段称太子雪山,南段称碧罗雪山,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经98。6°,北纬28。4°。
气候Climate
该地区的地势为北高南低,河谷向南敞开,气流可溯谷而上,受季风影响大,干湿季节分明。由于垂直气候明显,梅里的气候变幻无常,雪雨阴晴全在瞬息之间。雨季一般在7–8月间,一月,白天7–12度,晚上零下2–5度。11月–3月,天气非常晴朗。冬天会有几天下雪,可能导致车辆无法通行,故冬天去的游客可提前打电话向当地飞来寺梅里往事咨询天气情况,0887–8416617。
植物Plant
在植被区划上,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类型,在有限的区域内,呈现出多个由热带向北寒带过渡的植物分布带谱。海拔2000米到4000米左右,主要是由各种云杉林构成的森林,森林的旁边,有着延绵的高原草甸。夏季的草甸上,无数叫不出名的野花和满山的杜鹃、格桑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犹如一块被打翻了的调色板,在由森林、草原构成的巨大绿色地毯上,留下大片的姹紫嫣红。
动物Animal
独特的低纬度冰川雪山、错综复杂的高原地形、四季不分而干湿明显的高原季风气候,使梅里雪山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云豹、羚牛,有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小熊猫、猞狸、黑麝、大灵猫、小灵猫,还有珍稀的白尾稍虹雉和雉鹑,以及凤头鹰、红隼、血雉等等113种可爱的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列为世界上5片“最后的净土”之一。
雪山SnowMountain
在梅里雪山,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3座,也称太子十三峰,从左到右(从南到北)依次为:
缅茨姆峰,亭亭玉立,气质若兰,传说是喀瓦格博山神的妃子,海拔6054。
洛拉争归贡布(红脸神峰)则如一个胆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缅茨姆身后。
加瓦仁安,形似法冠,也称五方佛峰,五佛冠,海拔5470.5。
巴乌八蒙,也称英雄女儿峰,浑圆饱满,摄人心魄,海拔6000.1。
巴乌八蒙的右侧是帕巴尼顶九焯峰,藏语意为十六尊者峰。
主峰喀瓦格博,一座完美的金字塔雪山,海拔6740。
玛兵扎拉旺堆峰,也称无敌降魔战神,海拔6365。
奶日顶卡峰,海拔6379。
粗归腊卡峰,海拔5993。
冰川Glacier
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四条大冰川,属世界稀有的低纬、低温(零下5度)、低海拔(2700米)的现代冰川,其中最长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2600米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为13平方公里,年融水量2.32亿立方米,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心惊魄动。
以下是梅里地区的寺庙分布:
东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现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214国道旁,在册僧人636人,有五层大殿一座,辩经院一所,法相学院一所,104所僧房,属格鲁派黄教。
噶丹德钦林寺位于德钦升平镇,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由五世达赖赐名,属格鲁派黄教。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红坡寺,位于德钦云岭乡红坡村,始建于公元1514年,属格鲁派黄教,有清咸丰皇帝赐匾”化行南帮”一块,目前有活佛一人,僧人80人。
塔巴林寺云南唯一的藏传佛教尼姑寺,位于德钦奔子栏乡书松镇,始建于公元1772年,现有尼姑115名。
永主顶寺,位于德钦燕门乡赤尼自然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有僧人80人,属宁玛派红教。
崩贡寺,位于德钦燕门乡石底村,始建于1637年,现有僧人50人,属宁玛派红教。
拖拉竹寺,位于德钦燕门乡拖拉村,现有僧人30人,属宁玛派红教。
玉仙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牙隆村,始建于公元1618年,现有僧人33人,属达隆噶举派。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位于德钦尼通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属噶玛噶举派。
朝山Pilgrimage
卡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传说是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区的八大神山之首。
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
据传,这项活动开始于藏传佛教主要派系噶举派噶玛噶举系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于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区传经布教8年间曾经走过的道路。从那时开始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至少已持续了700多年了。
音乐,戏剧,舞蹈和文学Music,Theatre,Dance&Literature
德钦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在这里“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德钦歌舞种类很多,有:鲁(长调),卓(锅庄),仪姆(情歌),庸(山歌),日(弦子),热巴,博升(刀赞),琼日(敬酒歌)等。
说唱有:当西(致辞),中西(唱诗),达博(马赞),卡加(幽默说笑),珍革(吟诗说唱)等。
德钦还保留下来有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尤其是《甲岭之部》,十分珍贵。
活动Activities
梅里地区的主要节日活动有:
春节是当地人最大的节日,习俗受汉人影响,已几乎与我们相同,
藏历新年藏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传召***会为佛教徒的每年最大的集会,各大寺庙都有酥油花展
箭友节每年藏历二月在雍宗。西当村举行2–3天的射箭活动比赛
跳神节每年藏历九月各大寺院组织跳神活动,祭神驱鬼,具体时间各寺各不相同
燃灯节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这一天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圆寂日,寺院和藏民都要燃灯祭祀。
弦子节,每年农历十月三日至六日在德钦举行。
藏家人的生活Localpeople’slife
藏族民居掩映于核桃林或茂密树林之中,以平顶土楼为主,通常叫土掌房或碉楼平顶民居,为三层楼,土木结构,筑土为墙,开小窗,底层为牲畜圈,二楼是寝室,厨房和仓库,三楼是打晒粮食的平台,经堂,平台一角是煨桑台,插经幡。日常劳动一是放牧牛马羊,二是种地,生产小麦,青棵和玉米同整个青藏高原一样,这里的婚姻方式有:母系氏族社会的一妻多夫,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和现代社会的一夫一妻三种婚姻方式并存。
丧葬习俗依然有火葬,水葬,天葬,土葬和塔葬五种形式,土葬为最坏,塔葬级别最高
语言Language
在这里的藏区,你不会遇到语言问题,大部分藏民都会说普通话,但不标准,应该叫云普
对于外国旅行者,如果语言不通,可以去梅里往事(OnceUponATimeinMeiliSnowMountain),老板和老板娘都有英文接待和英文menu,很多老外都泡在他们家。
你在藏区旅行,建议你学会以下藏文,会增加旅途愉快:
阿尼(大爷)阿玛(大妈)阿吾(大哥)阿日(大姐)布姆(姑娘)普色(小伙子)加农(谢谢)玛机(再见)
雪山观景ViewSnowMountain
观赏梅里雪山的理想季节是10––5月的冬春季,最佳季节是10月底后,天气晴朗,空气洁净,透明度高,常能看到主峰。其他时间,要看运气,一般在清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更容易看到雪山。但梅里雪山气候瞬息万变,卡瓦格博峰突现的机会也不少。有的游客在丽江看天气,雨则不动,晴即前往,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看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尤其是看神山。一种正确的思想是不太关心时间和天气,而是带一颗心,去看神山。
秋末和春初,观卡瓦格博峰8-9点左右,能看到雪峰下,针叶带有一条白的云带,当地藏民特称之为“卡瓦格博献哈达”,随着太阳的升高,云带不断上升,中午时分云朵飘浮在卡瓦格博峰顶上,此为“卡瓦格博打伞”,能领略此种景致的机会不多,据藏民传说只有缘之人才能有此福分。
雪山观景有几个地方比较理想
一是214国道下了白茫雪山,可以看到了梅里雪山全景,但公路狭窄,不宜久留
二是雾农顶观景台,从中甸方向进入德钦的214国道上,离德钦县城约15公里,建有13座白塔,地势开阔,颇为壮观。
三是飞来寺烧香台,飞来寺村位于德钦往西藏的214国道上,离德钦县城约11公里,当地藏民及过往行人均在此烧香祈褔,此乃观日出日落之佳境。
现在飞来寺烧香台已经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旅游地,餐饮食宿酒吧都有,绝大部分游客都住在这里,观日出日落,去雨崩和明永也最为方便
梅里往事的二楼是一个很大的木板阳台,是一个观梅里雪山全景和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对住店客人和所有游客开放。
祭祀山神WorshipSnowMountain
祭祀山神是德钦藏族的一个独特的习俗,人人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做为一个游客,你如果能学会用同样的方式来祭祀山神,你不仅会获得别样的心灵感受,也会受到当地藏族的极大尊重,这种方式也很好学,就是在有煨桑台的地方,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桑树枝,把它点燃,当烟雾升起的时候,向神山拖长声音高喊”哟。拉甲罗”(意为战无不胜的神),再慢慢地向煨桑台上撒些米,重复几次就可以了。
梅里与日本人Meili&Japanese
当地传说,卡瓦格博对日本人特别吝啬,凡是有日本人进来,从来都是无功而返。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的时候,就在飞来寺的崖边,上万的僧众和藏民日夜诵经,赌咒那些玷污神山的外来者。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赌咒起了作用,那次登山的17人一个不留地被埋藏在了梅里深处的卡瓦格博峰下,造就了世界登山史的第二大事故。梅里因此威名远扬,于是接连而至各国登山队汇集梅里,英国、美国、日本、中国的登山队曾五次大规模攀登,却都无一成功。卡瓦格博这座海拔只有6740米却无人登顶的处女峰,也就成了世界登山界的热门话题,展开了是否要征服她的激烈争论。好在中国登山协会在2004年的年会上,提出了关闭卡瓦格博的提案,准备保留这片人类尚未涉足的净地。
常常有日本游客在人群中等待梅里神山,而我们看不到就一定会归因于他们,其实他们也很可怜起来,那么远来又得失望而归了!
但那些来自欧洲甚至是瑞士的老外,是不会象我们这样善罢甘休的,他们借住在藏民家,一住就是一、二个月,没有人指责他们是疯子,因为他们不惜时间守侯拍摄的是地球上最壮观美丽的雪山,他们的等待就是自然之美的价值体现。
周边游GettingAround
周边景点主要有飞来寺,明永冰川,雨崩(神瀑,大本营,冰湖),茨中教堂,月亮湾峡谷等
飞来寺
藏名叫“那卡扎西’,距飞来寺观景台(游客居住处)1公里,距德钦城8公里。那卡扎西”意为“空行九吾”,相传曾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从藏地飞来此地,故在此建庙并得名“飞来寺”。
正殿供奉有太子雪山神、莲花生以及觉卧那卡扎西佛造像。三面墙上绘有色彩绚丽的壁画,内容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释迦佛、十一面观音、胜乐金刚、佛教护法诸神以及飞来寺的建寺者竹巴那卡降乘、德钦寺以及四川甘孜州几个大寺的活佛画像。
该殿中壁画为明代所画,文物价值颇高。所供奉卡格博骑马塑像神形俱佳,为雕塑精品。正殿旁设有转经堂和烧香台,供朝山者转经、烧香之用。
该寺庙历史悠久,但规模较小,如有时间,可从飞来寺步行去看看
游客评价:可以不去,如果去过松赞林寺或东竹林寺
明永冰川
梅里雪山四条大冰川中最大的一条,位于主峰卡瓦格博峰正下方。
通常是从飞来寺早上包车前往,行驶37公里,在景区入口买门票,梅里雪山景区门票(包括明永冰川和雨崩)60元/人,保险费3元/人,过澜沧江桥,向右(左去西当和雨崩)到达明永冰川停车场。途中公路边,有一处插满经藩,是拍摄主峰和冰川的好地方。每天下午3:00,有从德钦经飞来寺到明永冰川的班车,车费13元,但这个时间非常不理想。还是建议早上去。
从明永冰川停车场,沿冰川冲刷的纵谷向上攀行,一路上古柏森森,巨石峥嵘,玛尼堆上佛幡飘扬,五色间杂,气氛肃穆。途中有太子庙,传说为纪念宁玛派祖师朝拜圣山而建,可惜已毁于“文革”,今虽复修,但难以昔日风貌。太子庙藏语称“乃弄”,包括上寺“归堆”(莲花寺)和下寺“归美”,故太子庙又有“归美寺”之称。“归堆寺”(莲花寺)已于2001年修复一新。史称:莲花寺(归堆寺)始建于元太宗时期(公元1233年),太子庙(归美寺)修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一1796年)。
明永冰川上下需4–5小时,有停车场,经观景台,栈道,太子庙,最高可达莲花寺。一路有多处宗教遗迹。
游客评价:几乎所有的老外都认为冰川很Great,Amazing,但大多数国内游客却评价一般。
不愿步行的,可以骑马上太子庙每人60元,下山每人20元。
骑马上到莲花寺,往返105元。
当天可以住明永冰川,但山谷里看不到雪山,建议返回飞来寺居住,人气好,可以聊天,结伴。
如果你买了票,但第二天还想再进去,出景区时一定要登记,以免重复买票。
雨崩
雨崩村在主峰卡瓦格博南侧,女神峰缅茨姆北侧,五佛冠冰川下,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雪山下的美丽村庄,有雪山,冰川,牧场,溪流,和原始森林,也是很多游客计划中的目的地之一。
进入雨崩最短要3天,4天是最理想的安排。
有两条线路,一是完全徒步线路,从飞来寺下山,直达澜沧江边,过吊桥,爬山到西当温泉,当晚住在西当温泉,比较艰苦。而且要多一天时间。
另一条线路是,从飞来寺乘车一个半小时,到达西当温泉,直接从西当温泉步行出发,中午可以到达3700的南宗垭口,下午到达雨崩上村,可选择住雨崩上村或下村,下村与上村虽然仅相隔一条河,但需要上坡下坡,颇耗体力,步行需1。5小时如果第二天计划去雨崩神瀑,建议住雨崩下村。
如果第二天计划去大本营,冰湖,建议住雨崩上村,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
从西当温泉到南宗垭口,有马可以租,12公里,马费是明价,105,不讲价。
第二天有两个选择,去雨崩神瀑或大本营,冰湖。
去大本营,冰湖:从雨崩上村出发去大本营,去大本营的路比去神瀑的路要难走。到达大本营后,沿右边的小路走可以看到冰瀑(草甸上岔路较多不要迷路)。可以去冰湖看雪崩。美极了!从冰瀑返回时,仍然选择右边的岔路即是去冰湖的路。不想去冰湖的话原路返回即可。
去冰湖的路基本上是在山脊上,有一边的山坡比较陡,走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跌下去。从冰瀑到冰湖大概还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
从雨崩上村到笑农大本营,骑马100元/人。
去雨崩神瀑:雨崩神瀑在喀瓦格博主峰南侧,有个百米悬岩倾泻而下的瀑布。每年夏季冰雪融化,一股股水朝沿岩壁飞流直下,像万千匹白练悠悠下垂,经风一吹,不时涌银吐玉,飘飘洒洒,十分壮观,若逢阳光返照,霞霓蒸腾,更是美胜仙境,人入瀑中,幸有者便有彩虹绕身。冬季的瀑布似如一条洁白的长哈达,巍巍壮观,这个瀑布被藏胞称为神瀑,四季有人朝拜。
以下是该线路上的时间表:
德钦——飞来寺(坐车20分钟)——西当温泉(坐车2小时)——南宗垭口(徒步3小时)——雨崩村(1。5小时)、雨崩——神瀑(2小时)——雨崩(2小时)——大本营(2小时)——冰湖(1。5小时)——雨崩上村(3。5小时)。雨崩——那宗拉垭口(2小时)——西当(2小时)——德钦(2小时)。
去雨崩,翻过丫口手机就没有信号了,住的地方都干净,不用带睡袋,里面吃的东西选择较少,可以带些面包和巧克力去补充体力。干净袜子和防晒油最好都带上。
在雨崩遇到的难题是,如果时间不够,在雨崩神瀑和大本营,冰湖之间如何取舍啊?
雨崩神瀑是一条雪山景观加宗教遗迹的路线,而大本营,冰湖是一条纯自然景观线路,据不完全统计,如果非要作出取舍,就舍神瀑,去大本营,冰湖,当然,取舍因人而异。最好是都去。
游客评价:雨崩是一定要去,非去,累也决不后悔,我在飞来寺梅里往事的留言板看到一个游客的留言:不去天堂,就去雨崩。此言太精辟了。
关于装备,已经不需要帐篷,但怕跳蚤,可以租睡袋。
雨崩神瀑、大本营、梅里内转外转的详细攻略、地图可在飞来寺梅里往事免费咨询,并有睡袋出租,0887-8416617
从飞来寺去雨崩通常是在飞来寺包车前往,梅里往事提供吉普车包车,若要等班车,只有下午3:00才有,时间非常不理想。
茨中与茨中教堂
迪庆的藏民们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把它作为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但却接纳了茨中教堂,所以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谓是个奇迹。
1866年,法国传教士顾德尔神甫,进入迪庆,竭力将其势力渗透到滇西北并力图扩展到藏区腹地。他们建立教堂、发展信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势力中,极艰难的存在着。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传佛教的百姓所仇视。百姓们不能容忍天主教士的传教活动,引发了阿墩子教案和维西教案。在1905年的维西教案中,愤怒的群众焚毁了澜沧江、怒江沿岸的10所教堂,杀死了法国传教士余伯南和蒲得元。当时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势力,派重兵镇压僧俗民众,反洋教的群众抵抗了三个月,最终被镇压下去,教会因此而获得了巨额赔款,在茨中约三分之二的土地上兴建茨中教堂。1921年,茨中教堂竣工,成为天主教“云南铎区”主教坐堂,下辖2个分堂,先后办过一所学校和一所修女院,1951年在此成立省立第一完全小学。
教堂风格整体上体现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罗马教堂的特色。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其正面为高大的钟楼,钟楼的上部,虽为中式亭阁,中式飞檐瓦顶,但它两头顶端的十字架标记还是引证了它西式的身份。在历史风雨中飘摇多年之后,政府的出钱修缮、保护,使它重现当年的风采。
从德钦县城往维西方向南行88公里,汽车缓缓跨过澜沧江大桥,便到了依山面水,环境幽静的茨中村。“茨”藏语意为“村庄”,“中”藏语意为“六”。茨中被人们称之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走进茨中,便见一座中西合壁的砖木结构建筑,凭高雄踞在可人的绿荫世界里,被游人誉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这就是天主教堂。林木藏高楼,里外花如海。茨中教堂建筑群座落在花木繁茂的村寨中央,背系青山,四周有农舍梯田点缀。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别具风格。整个建筑以教堂为中心配套组合,中西兼容,主次得体,包括大门、前院、教堂、后院以及地窑、花园、菜园、果园等等,结构紧凑。规模壮观。沿大门筑有外围墙,院内辟花坛,植果木,风雅别致。教堂座西向东,为法式(哥特式)建筑,整体成十字形,如意踏跺高1.30米,拱形门廊用条石砌成,进深6米,宽3米,门廊之上再砌成三条钟数(晾望楼),高达20米。楼顶为亭式攒尖顶木结构,用4棵内桩和12棵外柱承托脊樟,内外柱问砌有石栏杆。登上钟楼、茨中景色尽收眼底,还可遥览江岸风光。教堂进深22米,面宽12.7米,由二排六棵正方形石承托屋脊,两侧各设7个小窗。祭台宽3.8米,进深5.75米,两侧设有净身。更衣室。屋顶用玻璃瓦覆盖,院中的两棵百年棕树亭亭玉立。果园里出产的葡萄甘甜可口。传教士从法国带来了酿制甘地葡萄酒的器皿和酿制技术,并把酿制技术传授给当地信教群众。时至今日,教堂里还保存着当时酿酒的器皿。如果你到茨中,还可品尝到醇正的甘地葡萄酒。
在茨中,可以寻找到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塑造的人物——法国传教士佩罗极其相似的经历和故事。
藏区旅行提示:
我们在藏区这样一个全民信教的地区旅行,请一定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切不可太自以为事,不要以大汉自居,藏族人从来不会认为从广州,上海,北京有什不同,因为他们来自佛的国度,而我们永远是世俗的,因此,文化的差异要求我们不要与他们随意的调侃,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他们的眼中,汉人是最狡猾也是最不诚实的,那虽然可能是我们父辈或爷辈的事,但会延续至今,就如我们今天不喜欢所有的日本人。藏民永远喜欢诚实而尊重别人的人。
1、玛尼堆在藏族心目中是神的路标,上面的玛尼石雕刻着六字真言或佛像,是藏民的圣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藏民认为走反了方向会有罪过。不要随意拾取玛尼石,更不可坐在玛尼堆上。
2、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3、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给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需一饮而尽。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认为客人不懂礼貌,瞧不起他。
4、该地区为了环保,禁用塑料制品。请不要将塑料制品带入藏区。另外塑料袋拴在马鞍上发出的声响,容易使马受惊。
5、梅里雪山是高海拔地区,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病不能前往。可带红景天、肌苷预防高山反应。另外巧克力、红糖也能缓解高山反应。
6。藏民不喜欢讨价还价(除了县城里很商业的售点,也是跟汉人学的),很多地方的价格也是明码标价,如租马的费用,如果你觉得价格不合理,可以拒绝,不必去讨价还价。尤其是在去雨崩的途中,马费都是明码标价的,讨价不但不成,反而会极大地破坏你旅游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