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35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团长编号:MW12396

初 二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06-01-01 
帖子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9:0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什么是上火:上火是中医和民间说法,现代医学解释是炎症,多由各种细菌、病毒侵袭机体,或由于积食、排泄功能障碍所致。小儿脾胃功能还不健全,而生长发育很快,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如果饮食不合理,再加上夏季孩子体内的水分流失过多,就易引起“上火”。为什么儿童容易上火? 孩子上火,炎症所致。“火”有实有虚
之分。

实火 
以下症状都属实火,症状重,来势猛,宝贝上火通常属于实火。
【心火】主要表现在舌,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想大量饮水。
【脾火】主要表现在口舌,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
【肝火】肝有火主要表现在眼睛,出现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多,脾气暴躁易冲动,压不住火,总想发脾气,有时甚至有胸肋刺痛感。
【胃火】主要表现在牙及牙龈,口臭,牙痛,牙龈红肿,牙根发炎。大便干燥。   

虚火 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等属虚火。老年人和身体瘦弱者多虚火。
【宝宝口舌生疮】宝宝上火后大都会出现口角糜烂、干裂、嘴唇起疱疹、口腔黏膜及舌头溃疡等症状。
【宝宝大便干结】有的宝宝上火后会引起便秘,排便时因肛门受干结粪便剌激出现疼痛而哭闹。
【宝宝眼屎增多】宝宝眼内分泌物增多,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可见眼角有眼屎,过多时会粘住眼睑。
【宝宝皮肤干燥】宝宝肌肤稚嫩,如果长期呆在湿度过低的环境中,皮肤很容易变得干涩,甚至发生皲裂,宝宝的毛发也会因此变得干枯无华或脱落。
【宝宝腹泻】宝宝的消化系统比较娇弱,一旦上火就容易发生肚子胀满不适、腹痛、腹泻、大便酸臭、肛门发红等症状。     
1.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丰富营养物质和免疫抗体,宝宝出生后最好母乳喂养,可提高抵抗力,防止上火。妈妈要合理膳食,保证充足奶量。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营养均衡的同时,培养宝宝爱吃蔬果的习惯,蔬果富含维A和C,增强免疫力,防止上火。控制零食,不要吃易上火食物。
3.保持合适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在18~22℃左右,湿度在55%~60%左右,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防止宝宝皮肤及鼻咽腔黏膜干燥。
4.
选好配方奶::许多吃牛奶或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宝宝出现了“上火”症状,人工喂养的宝宝应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选用配方奶,多喂白开水。

5.
保证睡眠:宝宝睡眠好,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可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妈妈要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时间。 

6.
多活动:天气好可多带到户外活动,促使体内积热发散,提高抗病能力。
7.合理添加辅食:对4个月的小宝宝要适时添加辅食,6个月后,除母乳喂养,还应合理补充富含膳食纤维谷类、新鲜蔬果等,可预防上火和便秘。
8.规律排便:帮宝宝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可以及时将体内的毒素排出来。
9.自制药茶:可用绿豆、鲜藕、甘蔗、大白菜根、荸荠、鲜茅草根、鲜芦苇根等熬茶,让宝宝天天多次饮用,对预防上火有良好效果。

charmmom

五年级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null 
帖子
81 
我也找了一些 希望对妈妈有所帮助
婴儿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每次喂水量约为每顿奶量的一半:出生第一星期30毫升;第二星期45毫升;1个月后50~60毫升;3个月时60~75毫升;4个月时70~80毫升;6个月时80~100毫升;8~12个月时100~120毫升。夏天应适当增加水量。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记住,白开水就是白开水,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孩子的喝水习惯应慢慢培养,用奶瓶小勺或小碗均可不能强迫,以免产生逆反心理;可以少量多次喂水,要科学喂水,让宝宝养成一个良好的饮水习惯。

1、新生儿不能喂过甜的水。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可加快肠蠕动的速度,或产生抑制作用。糖水浓度以成人品尝时在似甜非甜之间即可。

2、最好喝白开水。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解质,喝下去会长时间滞留,并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

3、饭前不要给婴儿喂水,多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也会影响食欲。可在饭前半小时喝少量水,增加口腔内唾液的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

4、睡前不要给婴儿喂水,婴儿还不能自己完全控制排尿,喝水多了容易遗尿和影响睡眠。

5、不要给婴儿喝冰水。喝冰水容易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或引起肠痉挛。

什么情况下会上火?

人吃五谷杂粮,有喜、怒、哀、思、悲的情绪变化,受四季节气影响,人体会发生相应变化,阴阳平衡则人体机能正常,阴阳失衡发生偏盛偏衰,就会产生疾病。

平常妈妈们经常说的“上火”一般有以下几种:

1:生气、脾气急躁、思虑过度导致“上火。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宝宝在一段时间内经常生气,精神烦躁,或者因为身体不适而导致脾气急躁、冲动等情绪方面的波动从而导致身体的生理机能出现偏差,导致“上火”;

2:宝宝上火也跟饮食有关,如吃辛辣食物过多、吃虾蟹等活血食物过多、吃肉食过多等;

3:天气寒冷、干燥、孩子身体不适、伤风感冒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上火”;

4:由于家长担心孩子体弱盲目给孩子服用人参、当归等滋补热性药材引起“上火”;

5:睡眠时间少、玩耍过度劳累等情况下也易导致上火

上火表现在哪些方面

宝宝上火的表现各种各样,有的家长说孩子口角起疱、舌苔发黄;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宝宝小便发黄、大便干结;还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眼睛发炎、眼屎增多;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宝宝脾气烦躁、容易生气……不一而足。

从中医角度来看,或发生于身体的部位不同,表现也就不同。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有火:主要表现在舌,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

  2、肝有火:肝开窍于目,因此肝有火主要表现在眼睛,出现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多,脾气暴躁易冲动,总发脾气。

  3、脾有火:主要表现在口舌,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  4、胃有火:主要表现在牙及牙龈,例如口臭、牙痛、牙龈红肿、牙根发炎。另外,还有大便干燥的表现。

发现宝宝上火了怎么办?

1、给孩子喝些绿豆汤或绿豆稀饭,绿豆性寒味甘,能清凉解毒,清热解烦,对脾气暴躁、心烦意乱的宝宝最为适宜。

2、多个孩子吃些水果,

如柚子、梨:性寒味微酸,除能清热外,其特点是能清润肺系,对于肺热咳嗽吐黄痰,咽干而痛的宝宝极适宜。

荸荠:其性微寒,果汁丰富,凡热病后余热未净的心烦口渴、口舌生疮、便干尿黄等宝宝都非常适宜食用。

杨桃:性寒,味酸甜,清热生津,内火炽盛、口腔溃疡破烂的宝宝最适宜。

3、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性微寒,有清热除烦,利二便的作用。芹菜:性寒凉,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热,容易“上火”的宝宝常食有益。

莴笋:性微寒质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点为清热、顺气、化痰。适合肺胃有热的宝宝食用。

茭白:性寒凉适合心经有热、心烦口渴、便干尿黄症状的宝宝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莲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捣汁,功效是清热生津、润肺止咳,若与梨汁和匀同服其效更佳。

茄子:性寒凉,可以清热解毒,给易“上火“的宝宝食用时不要用油烧的方法烹饪,可以采用蒸茄子的方法。

百合:性平微寒,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诸症均有疗效。

苦瓜:性大凉,味苦,泻六经实火,是一味苦寒清热食品。

4、适当服用中药小儿化食丸  

适用于平日食欲好、食量大、口渴便秘、手心热、烦躁易怒,夜间睡眠不安的小儿。

对小儿食火内热引起的停食停乳、呕吐腹胀、口中有异味、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有效。

如何有效预防宝宝上火?

1、保证宝宝睡眠充足,儿童睡眠时间稍长,一般为10个小时左右。人体在睡眠中,各方面机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修复和调整。

2、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易“上火”,应该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水要多喝,保证每天至少在8杯以上。

3、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4、在饮食方面,多给孩子吃一些绿色蔬菜。如:卷心菜、菠菜、青菜、芹菜。蔬菜中的大量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蠕动,使大便顺畅。

5、平时多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不购买或给孩子少吃易“上火”的食物。比如:油炸、烧烤食物。少吃瓜子或花生、水果中的荔枝。尽量少喝甜度高的饮料,最好喝白开水。

6、让宝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1-2次。肠道是人体排出糟粕的通道,肠道通畅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因此,可以多给宝宝吃苹果、芹菜、西瓜、香蕉等水果,全麦面包、玉米粥也要常吃,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7、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注意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和大人一样或比大人多穿一件即可。

8、家长不要想当然地给宝宝食用各种补品,以免燥热生火。

9、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不会“上火”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应对宝宝上火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