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705
- 经验值
- 1705
- 在线时间
- 61小时
- 宝宝生日
-
- 注册时间
- 2012-5-10
- 帖子
- 29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766
- 精华
- 0
- UID
- 7788804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296
|
给孩子以爱,比任何物质的给予都来得重要,爱的表现不能以物质来替代,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渗透在日常的生活细节里。
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胜于己,便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我们给的是不是给对了?我们知道孩子的真实需求吗?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又是什么呢?
父母一生为孩子做的事情不计其数,可是能够在孩子心里留下烙印、永难磨灭的,通常只有很少的几件。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所有那些在孩子心中具有永恒意义的瞬间,都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而不是父母自己喜欢的。
耐心地倾听和观察幼儿,了解孩子的需要,千万不能以自己大人的意愿和经验去对孩子进行安排,儿童在各个敏感期会出现不同的需求。当孩子追根究底的时候,父母不要嫌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特别是所问的是自己也不清楚的问题时,更需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去探究。如果父母显得不耐烦,将会极大地打击孩子“敢尝试,喜探索”的潜能与兴趣,而且对父母会产生惧怕,父母就更难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现在的孩子活得太累。”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周天平有感而发。在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上培训班、考高分的时候,周天平却只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快乐。周天平说,暴力和强迫教育下的孩子只能学会顺从,却不能变得聪明、懂事。
尊重孩子的天性
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毕竟是孩子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做,不能用大人的思维要求孩子必须要做什么、要做得多好。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或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
孩子心智的健康,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试想很聪明,但缺乏责任感的人对社会和家庭有用吗?我们更应注重孩子自我秩序(归位、等候、不打扰人)的建立,专注力的培养和对新事物勇于探求的兴趣,也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在幼儿阶段“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一些父母,认为现实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能早些为孩子灌入各种知识,恨不得把自己二十多年的知识一下子全灌到孩子的骨子里去。由于孩子有如海绵似的吸收力,早灌入的确有眼前的收效。但不是孩子需要的,喜欢的,不但对孩子的心性、头脑没有帮助,弄不好,还会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弄出问题来。
替代不是爱,一些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去体验。父母的替代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去感觉和实践的机会。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赞赏,正确的引导,慢慢地,孩子会从生活的独立中,培养出自信和负责的德行。
|
|